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要求,太多的家长都欠孩子一个拥抱,有理吗
喳喳鸡:
前言前面两个场景,我都体验过,第一个是我刚学习当家长时的表现,第二个是现在的表现,大家看了以后,觉得和孩子沟通用哪种方式更好更适合呢?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在我们生活中,第一个场景比第二个场景出现的频率要高太多,我们身边的很多家长是不懂得怎么教育孩子的,大家就可以这样回忆一下,我们自己,甚至是我们身边的朋友,在很多公共场合,游乐场、公园、甚至是大马路上,孩子仰着头,可怜巴巴地对他父亲或者母亲说:爸爸,你陪我玩一下嘛!妈妈,你别看手机了好吗?然而,他的父母有的是正在打电话,和电话那头正在进行繁琐的工作交接,然后低头很严肃地对孩子说,别吵,爸爸在忙着呢。或者是妈妈低着头在玩手机,很冷漠地对孩子说,你自己玩去,妈妈没空。稍微情绪好一点的家长也许会说,孩子你都已经长大了,自己去找小朋友玩吧,也或者会加一句,妈妈现在有事,打个电话再陪你。然后这些家长就很自以为是地认为孩子应该理解自己,应该会自己去玩啦,不会再吵闹自己啦。可能吗?结果常常是,孩子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向家长表示抗议,内向的孩子会开始沉默、哭脸,外向的孩子开始吵闹。而孩子的反抗,哭闹,会加剧家长烦躁的情绪,然后开始进入恶性循环时间,家长开始责骂孩子,然后爸妈双方开始互相指责,孩子开始更加的哭闹……
如果这样的场面经常出现,受伤的终究是孩子,孩子的性格会变得敏感,脆弱,胆小,没有自信,受到刺激后变得难以沟通,大喊大叫,歇斯底里。有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吗?但就是家长自己把孩子变成这样,然后他们还自己不知道,还反问,我们家孩子怎么变成这样啦?小时候完全不是这样子的啊?
孩子最想从父母身上得到的是安全感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孩子和家长在一起的时候,或者出去玩的时候,最喜欢喊的就是,爸爸,妈妈这两个词,有事没事都喜欢喊,走到哪里都一直喊,爸爸,你在哪,爸爸,你在干什么,妈妈,我想吃这个,妈妈,我好累啊。孩子是在通过不断地与父母进行沟通联系,一次次地寻找和巩固心中的安全感,他希望与父母建立联系,不断地从父母那里得到反馈。对于孩子来说,世界是陌生的,公园是陌生的,所有外面走动的人群是陌生的,只有父母是最真实的,最可靠的,所以当一个孩子总是不断地重复呼喊爸爸妈妈的时候,大家不要以为这是孩子在好玩,或者是孩子很喜欢你们,喜欢叫你们,这其实说明孩子的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他一下子没有听到父母的声音就感到惶恐,感到害怕。不信的家长你们可以自己试一试,对于总是喜欢叫爸爸妈妈的孩子,你们只要一两声没有回答他们,也不说话,马上这个孩子就跑过来找爸爸妈妈了,哪怕在家里都是这样,立刻从自己玩耍的房间跑到父母身边,他就是没有安全感,他要确认父母一直在自己的身边。所以,当孩子向父母表达自己的诉求,比如,爸爸,你陪我玩一下嘛。妈妈,你能陪陪我吗? 的时候,这就是家长与孩子建立关联,给与孩子安全感最好的机会,家长在手里没有急事的情况下,最好是第一时间答应孩子,然后和孩子互动一下,哪怕互动只有一分钟,也会让孩子感到满足,因为孩子在父母的身上找到了反馈,他找到了安全感。如果确实是因为急事不能陪孩子玩,不能马上答应孩子,家长不要用自己的语言去告诉孩子什么爸爸工作忙,没时间,妈妈有事要回电话等等,这些反馈孩子他不懂,他懂的就是我想爸妈陪我玩,爸妈不陪我玩,至于什么借口,那是无关紧要的。所以,遇见特别紧急的情况,家长要做的,是最好能先蹲下拥抱一下孩子,然后告诉孩子,我们家长很想和他玩,但是因为爸爸妈妈要做事,要让孩子学会安静等待,等爸爸妈妈做完事了,立刻陪他玩。
第一时间给与孩子情感反馈,让孩子找到安全感,这样孩子就会懂得,爸爸妈妈是爱我的,他们等下会陪我玩。然后在忙完以后,第一时间与孩子开始互动玩耍,这个时候就能给孩子建立安全感,爸妈是爱你的,是愿意和你一起玩的,我们忙完了马上就过来了哦。
孩子只是小不是傻,要尊重孩子孩子在家里的时候,经常会要求家长陪自己互动玩耍,这个很正常,家长如果是真的有事,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在干什么,忙完以后再陪你玩。比如,鸡崽在家里找我玩的时候,如果我在写东西或者看书,我会很认真地摸着鸡崽头告诉他,爸爸在忙事情,大概要十分钟或者半个小时,忙完了,爸爸立刻和你玩。最开始的时候,鸡崽是不理解的,但循环几次后,鸡崽就会懂得,爸爸在做事,做事的时候是不能被打扰的,所以,鸡崽经常看见我在写东西,他就坐在我脚底下安安静静地玩积木,等我写完了,然后再陪他玩,他一点都不生气。
有的家长,明明是自己在玩手机,在看电视剧,然后孩子要家长陪他们一起玩,家长却说,爸爸妈妈在有事,你自己玩。孩子可能一开始可以被忽悠,但只要孩子开始接触手机,知道手机看剧,或者手机玩游戏,只是游戏的一个类型,那么他们心里就会产生对父母的不信任感,也会产生没安全感。他们只是小,不是傻,大人觉得看剧玩手机游戏比陪他们重要,这点对于孩子的心里打击是很严重的。别看,孩子现在小,拿家长没有办法,就算家长玩手机看剧,他们也要求着家长玩,只要孩子稍微长大点,就会立刻进入叛逆期,因为在他们心里,孩子的地位是比不过手机比不过电视剧的,家长是喜欢手机喜欢追剧胜过爱孩子的,所以当孩子长大一点,他们有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以后,他们就会玩了这个喜欢的东西悖逆家长的教育或者要求,什么事情有因就有果,等到青春期到来孩子真的叛逆的时候,就很难矫正了,因为这些习惯,这些心理暗示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一点点地在孩子心里累积形成的,家长可以喜欢玩自己的东西胜过孩子,孩子当然也能玩自己的玩具不听从家长,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与孩子建立情感关联,平等沟通,适当引导,默默暗示所以,家长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要学会放低身段,与孩子平等交流。 特别是三岁以后的孩子,他们的眼界想法知识都在全方位的猛烈地成长,家长千万不要再摆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儿子必须什么都听老子的架势。家长要多听孩子的想法,及时给与孩子情感反馈,在与孩子的交流里教导孩子成长,最好要不露神色地给与孩子行为暗示,比如多用夸奖的方法,夸奖他做的好的事情,或者行为,多用提问句启发孩子自己回答反思,比如问孩子,你觉得打其他小朋友对不对呢?你觉得听话的好孩子会把玩具丢在地上吗?
这些教育的方法,我会在后续的故事里慢慢展开,我是有颜又有才的超级奶爸喳喳鸡,欢迎不服来辩。
1、想说话的开场白:你听我说啰。
2、解释时的开场白:不是这样的。
3、生气的时候:我再也不和你玩啦。
4、我和鸡崽约定好每次先玩5分钟玩具,然后看书,看完书后还可以玩5分钟玩具,鸡崽觉得看书时间太长了于是说:这一点都不科学。
编剧:喳喳鸡
漫画:叨叨马
版权声明:《叨叨马和喳喳鸡》公众号所有漫画形象,漫画绘本,故事脚本,均属鸡马漫画工作室原创开发。未经许可不得擅自用于商业用途!如需将原创内容用于商用,须征得鸡马漫画工作室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看完支付报酬。
本文中配图来源于“IC photo”或“图虫创意”,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IC photo或图虫创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相关文章
- 父母,欠孩子一个道歉,这份尊重你得还给他
- 一个孩子会打人,其他孩子只能也学会打架,才能保护自己?
- 一个孩子开始慢慢变优秀的4个迹象,家长必知
- 一个清华妈妈的教育方法:如果你的孩子处在3~15岁,(家长看看)
- 学会自我反省,孩子才会不断进步,但这4个动作,需要家长协助
- 孩子“有个性”,家长应该放手尊重,还是要有所限制?
- 孩子“爱接受无能”,是家长不懂,拒绝孩子的拥抱就等于拒绝爱
- 孩子“重复刻板行为”让家长头疼,学会3种方法,让孩子远离自闭
- 孩子一个晚上要醒五六次?学会这几招,让孩子一觉到天亮
- 孩子不会写作文,家长烦恼!父母找到4原因,3招带孩子轻松学会
- 孩子不愿意表达,家长要学会接纳他的情绪,告诉他如何解决
- 孩子不爱写作业,因家长“崩溃式辅导”?家长要学会克制自己
- 孩子不爱说话,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引导,让孩子学会自己表达
- 孩子出现“被动人格”,家长帮助孩子学会主动,就是学会选择成功
- 孩子吃饭难?问题其实在于家长,这几招学会吃饭不再愁
- 孩子喜欢画画却不喜欢上绘画班?家长应该坚持还是尊重孩子?
- 孩子回家告状“又被打了”,要不要还手打回去,家长学会冷静处理
- 孩子固执“不知变通”?“审时度势、学会变通”,家长试试这2招
- 孩子在“作妖”,不一定静悄悄,做家长的要学会翻译孩子的语言
- 孩子在幼儿园被一个小“恶霸”欺负,家长该怎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