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界限感,从舍得拒绝你的孩子开始
缺乏界限感的孩子并不懂得,每个人都有底线。常常越界相处,其实是不懂得尊重他人。
作者:巢小庞(爸妈精读主笔)
18岁的乔丹·霍奇森和她的几位好友来到了华盛顿的莫尔顿瀑布桥上游玩,她和几位好友翻出桥上护栏欣赏河景。此时突然有人起哄,想让乔丹跳下桥去,乔丹面露难色。
突然,一名女性友人直接从身后推下……
从如此高的桥上落入水中,相当于从18楼跌在水泥地上一般。经抢救后,乔丹虽无生命危险,但也造成她5根肋骨骨折,肺穿孔,食、气管损伤等严重伤害。
而这名推人下桥的“熊闺蜜”也被法庭宣判,她将面临48小时监禁,而且两年内不准与受害女生联系。
而她却在法庭上辩解:“她本来就准备跳啊!只是临到桥边,她才又反悔说自己有点不敢了,我只是帮她做了一个决定而已啊!”
从视频中那一阵阵哄闹、戏谑的声音也听得出,她真的只把这致命一推当成是一个玩笑。
恶作剧的致命,源于界限感的缺失。
反观这次意外事件,最让人气愤的不只是这种毫无安全意识的行为,而是那个把闺蜜推下桥的当事人面对这场恶作剧的态度。
我不禁背脊发凉,没有尺度,没有界限的恶作剧,简直是与谋杀一样致命。
打开网页输入“恶作剧”,你会发现,像这样的致命恶作剧并不在少数。
綦江赶水镇15岁的亮亮看见伙伴在树上玩耍,用台球杆搞恶作剧去捅伙伴刘艺,结果引发悲剧:伙伴从树上坠落,台球杆竟从肛门直抵腹腔。
广东韶关学院一名大一新生在结束会操表演后,有新生队伍在湖边一带玩耍庆祝。
玩到兴起,大伙儿把教官和军训新生扔进湖中,导致一名教官和一名新生溺水!教官在急救后苏醒,不幸的是新生经抢救无效身亡。
武汉市青山区某中学。上体育课时,女生萌萌 (化名)嬉戏着从背后抱起两名同学,被抱的两名同学顺势双脚跳起,三人失去重心齐倒地,压在最下边的萌萌摔成伤残。
这些意外在发生的时候,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一场致命的伤害。除了缺乏安全意识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都缺乏基本的界限感。
何为界限感?
作者王梓恒在文章《家庭关系痛苦的根源:中国人普遍缺乏界限感》中这样写道:
别人的事,只可以尊重和接受,不要强加干涉,也不应该干涉;
正如孔子所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必须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所欲”不见得是他人的“所欲”,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和界限。你在打算跟别人开玩笑的时候,如果不加考虑别人的感受,冲破了别人的底线,那么终将乐极生悲。
恶作剧之所以有那么多伤人的例子,无非是你把自以为又有趣的事情强加于别人,根本不考虑对方是否能够接受。
而没有界限感的人,往往就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人。
被社交群体“隔离”的孩子,源于界限感的低能认知。
小哲是一位活泼好动的孩子,他也非常喜欢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可是最近,孩子们却频频找我告状,说小哲总是欺负他。小伙伴们也渐渐疏远他,没人愿意再跟他玩。
我找到小哲了解情况,可是他却满眼噙着泪说,我没有欺负他们,我只是在和他们玩。
当我得知,小哲口中所谓的“玩”就是用手指一边用力戳对方的脑袋,一边还说:瞧你这颗像木头一样的脑袋呀!
小哲说,他从一部动画片里看到这样做很好玩,于是就这样跟小朋友“玩”。
可是,他自认为好玩的游戏,其实别人早就烦透了这样的举动,甚至还会认为这是一种侮辱和侵犯。
所以,缺乏界限感的孩子并不懂得,每个人都有底线。常常越界相处,其实是不懂得尊重他人。
当我们还处于婴儿时代,我们会把周遭的一切当做是自己的,认为世界都是围着我转的。
我一哭,妈妈就会来抱我;我一饿,香甜的奶水便会喂到嘴边;我想要什么,只要指一指,身边的人就会顺我心意的拿给我。
这个时期,我们称之为“全能自恋期”。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寻来给自己的孩子。
殊不知,在我们在养育过程中,一切依照孩子的意愿来做,家庭关系中毫无界限感,孩子可以凌驾于与父母或者养育者之上,就会使“全能自恋期”的孩子无法顺利过渡,因而逐渐成长为巨婴。
当他们融入集体,参与社交时,就会显现出霸道、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特征。
可能在集体中就会成为一个“爱欺负别人”的孩子,一个不讲理的孩子,甚至成为一个随意占有他人物品的熊孩子。
我接触过很多有严重社交困扰的孩子,他们与别人初始相处的模式,都是极端以自我为中心,强制别人一起玩ta自己喜欢的游戏。他们总是自以为是,认为我喜欢的你也应该喜欢,而我想要的你也应该让给我。
久而久之,周围的孩子会逐渐疏远ta,直到他们对别人渐渐失去自信,对他人无法产生信任,最终形成社交障碍。更有甚者,他们反过来会形成“讨好型人格”,向别人乞求陪伴。
所以,家庭教育缺乏界限感的孩子,如果不懂何为“越界”,最终也失去自我的“边界”。
家庭教育的界限感,是舍得拒绝你的孩子。
在管教孩子方面,我明显感觉到我儿子似乎更愿意听他爸的,对我的指令却熟视无睹。
每次吃饭之前,我们都要求他洗手。如果是他爸要求,他就会乖乖地听话。可是,当我要求他洗手的时候,他一定会耍赖哭闹,不肯就范。
其实,也不是他爸爸有多凶,而是他比我更擅长说“不”。当他们两个一起玩游戏的时候,爸爸总要跟他强调规则,如果违规就坚决不肯退让。
有一次,儿子玩得兴奋过头,用小汽车狠狠地砸在他爸的脑袋上,爸爸立刻就板起脸来,毫不掩饰愤怒地让儿子给他道歉,直到儿子亲亲抱抱揉揉之后,才和缓下来原谅了他。
反观我自己,母爱常常会冲昏我的头脑,总觉得他这么小,哪懂得那些是非,还总是怪爸爸小题大做。
可事实上,孩子就会在这些日常的相处中搞清楚什么是规则和界限,这样才能渐渐明白:“哦!爸爸因为被我打疼而生气了。”或者“妈妈因为心爱的口红被我弄断而伤心了”。
分清楚你的我的,才能让他在认知世界的同时,也认清楚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只是在帮助他建立一个错误的人生观和世界秩序观。
戚薇也曾经在节目里分享过,自己与女儿因为一条裙子和3岁的lucky吵了起来。
女儿非常喜欢的一条裙子,坚决不让戚薇穿走。
而戚薇也并未退步,坚称是自己花钱买的,并不会因为女儿年龄小而惯她凡事都要独占的毛病。
可能很多人说,孩子小不懂事,让一下又能怎么样。
但是,我们的孩子需要明白,妈妈虽然是我的妈妈,但却不仅仅是属于我一个人的,不是我可以随意支配的。妈妈的一切也是属于妈妈自己的。
所以,不妨试着做这样的家长:
当你累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今天妈妈太累了,虽然很想陪你玩,但请你先让我休息一下,好吗?
当你疼的时候,必须告诉孩子:你打疼我了,我很生气,现在赶快向我道歉,否则我不会原谅你。
当你饿的时候,试着告诉孩子:妈妈现在也特别特别饿,所以这块面包只能给你吃一半。
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相处,其实并不影响你向他传递你的爱。
你的孩子除了需要感受被爱,更需要懂得自己与世间万物是有距离的,哪怕是亲密无间的妈妈。
这就是界限感的建立。
好的亲子关系,应该要有相处的界限感。
给孩子爱与安全感的同时,别忘了教给他如何与他人建立界限感。适当给他们的行为设限,适当与自我以外的任何人都保持适当的距离。
这不是冷漠,不是无情。这是教养,以及最基本的社交原则。
只有不越界,不侵犯,才能享受到不乏尊重、不缺关爱的亲密无间。
作者简介:巢小庞,富书专栏作者,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手育儿,一手育人的小学教师;一边奔跑,一边成长的老少(母)女(亲);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bmnfrc)头条号,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相关文章
- 孩子喜欢乱翻别人的东西!家庭教育,不要忽视培养孩子的界限感
- 家庭教育中的“感觉剥夺”,让孩子大声说出“放着让我自己来”
- 清大燕园家庭教育:如何通过感恩教育避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 家庭教育 | 一杯水测出你的思维能力!孩子未来拼的是这种能力
- 家庭教育 ||中国孩子已经变了,家长却还执迷不悟(深度好文)
- 家庭教育100个妙招:据说聪明的父母都这样教孩子,家长必读
-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衔接好,家长们该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 家庭教育中怎样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像理解用户一样理解孩子第1章
- 家庭教育中暴力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太可怕
- 家庭教育宝典07你的孩子到底该怎么夸
- 家庭教育很重要:你怎么做,你的孩子会模仿
- 家庭教育方法|孩子产生了攀比心理,家长该怎么办?
- 家庭教育每日分享---孩子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来唤醒父母
- 家庭教育的三大“误区”,让孩子越来越难管,让家长越来越崩溃
-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让孩子经历苦难艰辛,才能懂得父母的“不容易”
- 家庭教育课:祖辈和孩子再亲,也不能溺爱
- 家庭教育:为什么越乖越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值得家长收藏
- 家庭教育:在孩子面前,请尽量少玩手机,陪伴更重要
- 家庭教育:孩子在园跟不上进度,可能是亲子游戏没玩好
- 家庭教育:家长需摸透孩子成长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