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家庭教育方法|孩子产生了攀比心理,家长该怎么办?

2019-11-23 03:52:04孕产
不能谈攀比心理色变,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教育引导措施——面对孩子的攀比心理,家长要正确区分并深入了解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来教育引导开学了,孩子进入学校或重新回到学校,面对来自各种家庭的同龄人,难以避免就会产生比较的心理。
不能谈攀比心理色变,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教育引导措施——面对孩子的攀比心理,家长要正确区分并深入了解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来教育引导

开学了,孩子进入学校或重新回到学校,面对来自各种家庭的同龄人,难以避免就会产生比较的心理。而如果这种比较,成为一种日常的心理状态,这就产生了攀比的心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攀比,具体表现在追求时尚、重视品牌等消费观念。


首先,攀比心理不是洪水猛兽,没必要谈虎色变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产生了攀比心理,就以为是洪水猛兽到了,如临大敌一般。其实,攀比心理是一种比较的心理,而这种比较心理,是非常普遍的——任何人,都有比较心理,只是程度有差别而已。

但攀比心理,又有正向攀比心理和负向攀比心理之分。所谓的正向攀比,指正面的积极的比较,是在理性意识驱使下的正当竞争,往往能够引发个体积极的竞争欲望,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

举个例子,树立榜样,并以榜样为目标,努力达到榜样的标准,就是一种正向的攀比心理。作为家长,你难道不希望你的孩子,以班级或者年级各方面表现最好的孩子为榜样,然后攀比吗?


而所谓的负向攀比心理,指消极的、伴随有情绪性心理障碍的比较,会使个体陷入思维的死角,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

这里举个例子,最近这些年,大学里面的“校园贷”非常兴旺发达,有不少的大学生,特别是女学生,为了更高的消费,完全超乎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在各种网络平台借钱,最后身败名裂,有的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究其原因,很多人就是为了和别人攀比,同学买了名牌包包,自己也要买。但没有钱啊,怎么办呢?就采取了借高利贷的方式,最后成为了拆东墙补西墙。莫泊桑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里面的主人公马蒂尔德,不就是这样的吗?

这样的攀比,之所以是负向攀比,就是因为缺乏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味地沉溺于攀比中无法自拔,对人对己都很不利。比如,看到别人有一个高档玩具,马上自己就要;看到别人出国旅游,自己也要父母满足。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关注的,其实是负向的攀比,而不是对攀比的全面否定。


其次,深入分析产生攀比心理的原因,及时引导孩子正确面对

前面谈到了,如果是正向的攀比,不但不应横加干涉,反而需要保护,要给予肯定行的鼓励。那如果是负向的攀比心理,我们就需要分析原因——只有先分析原因,才能找到教育引导的方法——对症下药的前提下,是因病施治啊(下面所说的攀比心理,侧重于负面攀比心理)!

产生攀比心理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家庭、社会和自身等三个维度来分析。


1.家长的攀比心理,是形成孩子攀比心理的重要因素。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大多数负面的心理情绪,我们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有些父母,本身就喜欢攀比,朋友聚会,比的就是名牌衣服、包包,谈的就是吃穿有多高档;甚至,连妻子(老公)、孩子都是攀比的对象。这样,孩子耳濡目染,他不攀比,岂不是咄咄怪事?


就连孩子过生日,也要进行攀比。比如,中国青年报2017年做的一份调查显示:

69.2%的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幼儿过生日攀比现象。48.4%的受访者表示幼儿攀比是父母主动参与的,30.1%的受访者表示是孩子要求的。

而关于幼儿过生日要进行攀比的原因,该调查显示:

59.8%的受访者认为是家长为了满足虚荣心、彰显自己身份;58.3%的受访者认为是在“爱他给他最好的”的名义下形成的不良比较。其他还有:“被跟风”,怕自家孩子在别人面前丢面子(48.5%);爱孩子,就应该富养,给孩子最好的(37.5%);“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心理的溢出(23.8%)。

2.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周边朋友的影响,是形成攀比心理的原因之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身边的人大多有攀比心理,人就难免会受到影响,跟着产生攀比心理。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说“社会塑造了人的精神和自我”,就是从社会群体心理的角度,来研究人的心理状态。三水三心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同学,随时在大家面前显摆各种优势,然后,就有几个同学和他一起,比较起来!

3.个体的经历与对世界的看法,是形成攀比心理的根本原因。产生负面攀比心理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体自身。有些人不愿意读书,不愿意让自己在正事中忙碌,大量的时间,就是与这个比较与那个比较。举个例子,马蒂尔德忙于还债之后,她还有时间攀比吗?


第三,教育孩子克服负面攀比心理的几个方法

对产生攀比心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之后,教育引导孩子克服负面的攀比心理,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1.父母要做好示范。作为父母,要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不要盲目攀比,你才能引导孩子不要陷入负面攀比的泥潭。

2.引导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周边的人各种高品质的生活,甚至更好的学习成绩,孩子产生攀比心理,在所难免,作为家长,要教育引导孩子,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只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智能,并不断地发展,终究有一天会走向成功,做最好的自己。

3.教育孩子纵向比较,减少盲目地横向比较。作为家长,还要引导孩子选择好比较的对象,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做纵向比较,把从前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来比较,而不是盲目地与周边的人比较。另外,与优秀的人比较,其目的是找到方向,与不够优秀的人比较,可以找到信心。


4.增强自身实力,克服负性攀比。家长教育引导孩子克服攀比心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孩子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我的孩子有一段时间,回家就给我讲,谁到欧洲旅游,谁到美洲旅游,看得出来,他的眼里,满满的羡慕。我就告诉他,依靠父母,不是真的有出息的人,真正有出息的人,是不断壮大自己,将来自己凭本事能力去干自己想干的事。

总之,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攀比心理,一边要正确区分孩子的攀比心理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正向的心理,要积极加以扶持、鼓励,一旦发现孩子的负面攀比心理,就要积极采取措施,分析原因,在采取适当的方法教育引导。这样,孩子才会成为一个心理阳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