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相隔100年 两位周先生的答卷

2022-02-07 03:00:55孕产
周虎兄的大作《我是怎样培养一个中不溜秋孩子的》分三期连载完了,语文老师说过:看了好文章,要写读后感。所以今天昆哥来交个作业!今天这篇文章的副题应该叫《我是怎样培养一个中不溜秋孩子的》读后感。直接切入主题吧!

周虎兄的大作《我是怎样培养一个中不溜秋孩子的》分三期连载完了,语文老师说过:看了好文章,要写读后感。所以今天昆哥来交个作业!今天这篇文章的副题应该叫《我是怎样培养一个中不溜秋孩子的》读后感。

直接切入主题吧!

首先,我们做家长的基本上都要敢于承认:按照现在公认的标准,我们的孩子,顶多就是个中不溜秋的孩子!

什么是现在公认的标准?很简单,一般家长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成绩好、考分高、将来能进名校。对吧?

如果我跟你说:醒醒吧,一般来说,你的孩子,有99%的可能进不了名校!你会怎么想?

先别急着骂人,我这么说是有科学根据的哦。按照被全国家长几乎一致认为考大学很容易的上海为例。以2018年高考的学生统计数据计算,最终能被上海的TOP 2名校(复旦交大,不含医学院)录取的上海应届学生比例大约是1.5%,也就是差不多百里挑一!如果再放宽一点标准,算上上海的四所985高校(包含了医学院)再算上北大清华,录取应届上海学生的比例大约是3%-3.5%。再放宽一点标准,放上上海本地的一所211大学上海大学,要排的上上海本地考生的前11%的成绩才能录取,也就是差不多十里挑一。

所以,并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不励志的意思。现实就是这样,从概率上说,约有99%的上海应届孩子进不了上海人公认的名校,我想放在全国其他地方,也许都是这样!

也许你会说:凭什么啊!?我家孩子天生聪明啊,凭啥成不了那1%!

是的,也许您家孩子三岁就会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五岁就能说May I Help You?七岁熟练掌握四则运算。

但是,可能还是挤不进那1%。因为,现在的牛娃太多了。有的是先天的神童,有的是后天打激素动手术人造的。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那我们可以勤奋啊!我们可以补啊!只要保证从幼儿园学前班开始到高中一路名校,一路烧钱烧时间,还怕进不了那1%!

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很烧钱是不是?很烧时间是不是?孩子和家长至少十年都没有双休日的哦,周末不是在补习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而且未必管用的哦。还是那句话,概率决定的,金字塔尖就那么点地方,能不能挤进去很难说。另外,对于迷信一路名校的那些家长来说,有一个妄念是需要纠正的:名校不是翻砂厂!教育这个事情不是翻模具造产品,如果实力不够,心理素质又差的话,硬挤进一所“名校”可能反而是害了Ta,因为跟不上,被学霸同学实力碾压,被老师当作落后典型批判,那种挫折感可能让孩子难以承受。

那是不是绝大部分不能进“名校”的孩子没有出路了?其实未必,周虎先生的这篇文章其实为大多数的家长指明了方向。

我们细看一下,为啥这个孩子能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为啥能14岁不到就只身去美国念中学?为啥能被美国纽约大学提前录取?

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角度,我觉得可以总结出的是:他们是按照培养一个合格的“人”的角度去教育孩子的,而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学习”机器,考试机器。正因为这个出发点,他们能够发现孩子的一些闪光点,一些有潜质的地方,而加以鼓励引导。所以在孩子进大学前,他自己已经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现在很多父母的焦虑往往在于怕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落后,做不到拔尖。孩子一道题做不出,一个英文单词不会念,家长就如临大敌、立马变身容嬷嬷!

而周虎先生在文章中描述的,他们对于考了80几分依然乐呵呵的儿子能够容忍,坚持从小到大不上学业以内的补习班。这样的心态大部分的家长估计都做不到吧?他们注重的是对孩子品德的培养,考了80几分中不溜的成绩不批评,在公交车上没有给老奶奶让座要批评。他们能够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看似与成绩无关的兴趣,写剧本排小品做街头采访。

从到美国念中学这件事上也看得出,正是因为孩子从小就被鼓励发展自己的长处——和人打交道,善于交际善于表现自己。从而被来招生的美国校长看中,进入了另一条上升通道。

在现在社会对于教育功利的心态中,家长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往往只做”有用“的事情,盯作业盯补习盯考级,哪怕是让孩子学个音乐练练体育,往往也是暗含着”能否对升学有用”的想法。其实我们是忘记了教育的根本应该是培养一个合格的“人”。

最近我家娃的年级搞了一次老师和家长的研讨活动,老师拿出的PPT上有这样两组数据:第一,美国现在最热门的50个职业,在10年前,有一多半是根本不存在的;第二,根据研究,现在美国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学习的知识,有一半在他们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因为现在各个学科知识的更新速度已经大大加快了。

所以,我们的孩子将面对的是一个比我们成长的年代变化速度快的多的时代。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以应对人生挑战的时代,不是我们那个时候一考定终身,进了名牌大学就能保你一辈子有光鲜亮丽前途的年代了。

我们作为父母能够做的,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周虎先生儿子的这个实例告诉我们:放下所谓“排名”、“名校”的功利心,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人格、发挥自己的特长,以符合他自然成长规律的方式放手让他自己找到人生的方向,反而能够收获丰硕的果实。

读了周虎兄的文章后,我想起了100年前一位也姓周的先生的一篇杂文,虽然时隔整整100年,但现在读起来,对于我们这些当代的父母还是很有启发。放在这篇读后感的最后,请大家一起体会。

所以觉醒的人,此后应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日本近来,觉悟的也很不少;对于儿童的设施,研究儿童的事业,都非常兴盛了。第二,便是指导。时势既有改变,生活也必须进化;所以后起的人物,一定尤异于前,决不能用同一模型,无理嵌定。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不但不该责幼者供奉自己;而且还须用全副精神,专为他们自己,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搏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第三,便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这样,便是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选自《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作者 周树人 写于19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