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华裔女孩发帖哭诉中国式亲子关系:过度管教还要阻碍多少孩子成长

2022-02-06 21:01:45孕产
每当考拉和身边的朋友谈到亲子教育时,总不免在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现实场景:那就是有一种饿,叫爸妈觉得你饿,孩子不想吃了,不行!继续喂。有一种冷,叫爸妈觉得你冷,孩子感觉不冷,不行!多穿点,把你裹的像个蚕宝宝。有一种担心,叫爸妈让你晚上九点必须回家,孩子觉得还没玩够,不行!

每当考拉和身边的朋友谈到亲子教育时,总不免在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现实场景:

那就是

有一种饿,叫爸妈觉得你饿,孩子不想吃了,不行!继续喂。

有一种冷,叫爸妈觉得你冷,孩子感觉不冷,不行!多穿点,把你裹的像个蚕宝宝。

有一种担心,叫爸妈让你晚上九点必须回家,孩子觉得还没玩够,不行!不然就要报警了。

最后一个场景,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谬。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是真真切切的存在。

01一位澳大利亚华裔女孩的自述


最近,

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25岁华人女孩Karen,在国外某社交网站上发出了一封“求救帖”,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热议。

在帖子中她控诉了父母的控制欲以及对自己的影响:

我人生的大部分时间,父母都过于霸道及过度保护。

我是澳大利亚华人,我觉得因为父母是移民,这样的家庭背景让他们在养育孩子上非常严格,尤其是对女孩子。

当我还是孩子时,从不被允许去朋友家玩……

他们会留意我在网上交谈的每个人。一次他们检查了我的整个电子邮箱,边看边删,删了几百封邮件。

我一直遵守着他们对我的的宵禁管制,晚上9点必须回家。

一旦出门,总要面对的问题是:你跟谁一起出去?怎么过去?谁接你?

我妈妈会在家门口跟我道别,说:“晚上9点之前必须回家,不然我就叫警察......

我很爱他们,但是这样的成长过程影响了我成为怎样一个人。

我非常害羞、性格内向,并且无法保持长久的友谊。

我的整个青春期都是在孤独中度过……我真的很想有朋友!

我很快就要满25岁了,却感觉自己好像刚刚出壳面对世界。

我希望有所改变,可是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始......

这封信一经发出,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一方面是来自于网友们对她的同情和建议。

另一方面,从众多移民家庭的父母们的角度来说,当他们看到了这样的控诉之后,或许内心更多的是失望和心寒。

他们为了孩子移民海外,努力且艰难的打拼。

只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对孩子严一些也是为了他们好,可为什么孩子却总是不能接受呢?


02说不尽的中国式家庭的亲子关系


来自家庭的道德绑架:“爸妈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不难看出,从Karen的控诉中,在“爸妈都是为了你好”的绑架下,让她完全的失去了自己。

不仅仅是没有人生自由,还包括让她失去了走入社会与人交往的本能。

我们从小到大,爸妈在我们耳旁说的最多的话就是:

“你要听话,爸妈这都是为了你好,你以后长大了就该知道我们这么做到底对不对了!”

实际上,对于父母这样的话,在考拉看来既赞同也不赞同。

赞同的理由是,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对世界的探索与认知上总是经历着从未知到已知的。

而且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难免在对人对事的认知上是不成熟和盲目的。

这个时候,爸妈为了你好,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告诉你需要遵循哪些最基本的社会规则。

让他们知道,哪些是应该做,哪些是不应该做的。

换句话说父母更多的应该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加以提醒,让他们不能越轨。

而不赞同的理由,

就是很多父母,总是把自己当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主角,旁观者早已偏离成了干预者,对他们处处制肘,过度管教。

在这样一种传统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就很容易让人觉得,传统的中国式家庭的亲子关系过多的体现在“粗暴、专横、压抑”的一面。

关于这一点,从近些年来的诸多都市家庭类的影视剧中就不难看出。

从《小别离》到《小欢喜》,再到《带着爸爸去留学》,每一部类似剧目的热播,都能够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多少中国式家庭的亲子关系,父母为了孩子不受到伤害,过度的保护、过度的关爱,导致孩子的独立性受到影响。

这样的父母就是也是典型的“过度保护型父母”。

就像karen所经历的一样,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紧紧的束缚了孩子的翅膀,长大之后也无法挣脱,展翅飞翔。


03“清单式的童年”你的孩子是否正在经历


在这里,先介绍一个概念:直升机父母!

指的是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

除了不计成本的“投资”外,更付出了很多时间来安排和计划孩子的学习和活动,希望一切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以爱的名义包办、过度保护和控制孩子,就是典型的“直升机父母”。

然而,这种过度保护,却是在剥夺孩子自我发展的信念和价值。

父母对孩子的好,也慢慢转变成对孩子的不好。

考拉曾经在一场TED的演讲中,听到了这样的一个概念:“清单式的童年!”

演讲者是来自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新生主任,同时她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她在她的新书《如何教育成年人:摆脱过度照看并引领孩子走向成功》中写到: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的帮助”或许会帮助孩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部分作用。

但也会让孩子失去了解他们究竟是谁、他们热爱什么、以及去探索这个世界的机会。

当时,在演讲中,她也提到了,

所谓的“清单式童年”就是孩子必须按照父母对早已制定好的种种安排和规定。

孩子每天必须遵循,每天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就像完成便签上的一条一条的任务一样的去生活。

父母清单式的育儿,让孩子没有了自我的选择,过上令人窒息的生活也没有了他们真正的未来;

并且,在我们看来,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过度指导。

随着我们的过度帮助、过度保护、过度指导和过度关怀,我们剥夺了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机会。

简而言之,如果我们的孩子要成长,就必须要建立自我效能。

这种自我效能的建立,

就需要父母更多地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学会自己去规划、决定、行动、期望、应对、试验,甚至是去犯错。


04好的父母要懂得放手


正如龙应台在《目送》中所写道的: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来自于父母的帮助永远是暂时的和阶段性的。

保护孩子是父母基于本能所做出理性选择,但保护也要讲究方和式方法,父母要懂得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过度的保护和指导,只会拔苗助长,甚至是会毁了孩子。

对孩子真正的爱,不如大胆的放手让他们未来能走得“更远”。

当我们再次回到karen所遇到的困惑。

作为移民家庭,当我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新的文化背景,如何平衡中西文化及教育,单纯靠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不对的。

正确的解决之道是用开放的态度去对待中西文化和孩子的成长。

在亲子相处中,

保持亲子之间良性的沟通,不逼孩子,而是在孩子背后做很好的支持者,与孩子一起来做重要的选择和决定!

也就是说父母不要总是采用传统中式教育,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模式。

而是要更多的放低自己姿态,不去强迫他们,只告诉他们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触碰不该做的社会规则底线。

或许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我这样做都是为你好!”的道德绑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