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请勿用“消极后果”作为惩罚|孩子需要“情感引导”
文|小淘气鬼日记
经常听到有人说:“现在你知道后果的严重性了吧,你以后还敢这样做了吗?”看似这样的方式是在让孩子承担后果,实际上,这是种态度将会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
那么,到底什么是消极后果呢?消极后果就是家长用一种负面的态度来对待不遵守规则的孩子的一种惩罚,进而导致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引发抗拒。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什么是消极后果:
如果你的老板用非常严厉的语气教训你,并且说到:“我让你用的是表格,不是让你文字,你听不懂吗?你是白痴吗?”你会因为老板的训斥而表现的更好吗?还是会感到被羞辱了,产生不满了呢?相反,你的老板如果用一种温和的语气教给你一种更好的方法,你是不是会很乐意接受,并且会很积极的改进并很认真的去完成呢。用消极的惩罚只会产生抗拒,并不会让人心悦诚服。
家长在惩罚孩子时要有原因,而一些家长却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在惩罚孩子还是只是让孩子承担后果。或者是当孩子屡教不改时给孩子一个教训。
有一次我三岁的女儿从她两岁弟弟手中抢走了一个玩具车,我一开始是命令她将玩具车归还给弟弟,女儿无视我的命令,所以,我决定暂定女儿的活动,我认为女儿不和弟弟分享玩具并且不听我的指挥,就应该让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后来我想,只让女儿暂停活动能不能让她理解分享的重要性,如果我换一种说法是不是会更有效:“夏天(我女儿的名字)我知道你很想玩这个玩具车,但是弟弟现在正在玩,请你还给他,你要先问弟弟可不可以在他不玩的时候给你玩”。果然,女儿还给了弟弟,并且先询问了弟弟,而且弟弟也主动给了姐姐玩。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女儿继续无视我的命令,如果是这样我会坐下来和女儿聊聊,并且会给孩子用讲道理的谈话方式来教给她分享和如何正确的处理。这里的讲道理并不是喋喋不休的说一些大道理,而是和女儿用心交流。
一些宝妈会说,孩子总是在一件事上面犯同样的错误,其实,这样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宝妈不必担心,当你给孩子说过后,孩子依然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你可以尝试利用“直接后果”来教育孩子。
那么,什么是“直接后果”?直接后果就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的直接结果负责。直接后果不是消极后果。
之前与一位宝妈交流的时候,听她说了他教育儿子的一次经历,我很认同她的方法,她儿子今年5岁了,每次出去玩就忘记吃饭的时间,这位宝妈实在是不想每次都要等儿子好长时间,有一次她就在儿子出门前提醒儿子:“如果你因为玩耍而忘记吃饭的时间,就可能要承担饿肚子”并且告诉他距离吃饭的时间,到了时间会叫他回来,如果他还是晚回来,那就是他的选择,但是,如果因为玩耍再忘记吃饭而饿肚子,她是不会给孩子另外再去做饭或者是给孩子零食吃的。最重要的是这位宝妈不会因此而去批评孩子,她说我会给孩子说:“我知道你饿,但是晚餐已经结束了,如果明天你还是这样的情况,你还会忘记吃饭吗?”这位宝妈的做法并不是想要惩罚孩子,她只是因此想让孩子按时回家吃饭,或者是对于妈妈的召唤形成习惯。她说,看到孩子饿肚子,她也很心疼,为了让孩子不再忘记吃饭她不会心软。事实证明,这样的直接后果很奏效。
在这个小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宝妈用了一种教育方式,那就是“情感引导”。
什么是情感引导?金伯莉·布雷恩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详细描述了什么是“情感引导”。而且她也是最早提出“情感引导”的专家。
金伯莉·布雷恩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写道:“情感引导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表达,通过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
简单来讲“情感引导”讲的是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性格、脾气、情绪上的变化;尊重孩子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心平气和的谈,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孩子;鼓励孩子,在孩子心情失落或者是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和肯定,这样可以让孩子树立自信;并且要育孩子产生共情,父母要体验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多去理解孩子。
利用“情感引导”教育孩子,有什么好处?1、情感引导可以帮助孩子提升情商
父母和孩子理性的沟通,能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更好的把控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自我认识,让孩子明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是最好的办法,把控好情绪,理性沟通会让孩子少出现乱发脾气,脾气暴躁的现象。
2、情感引导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当父母用好情绪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会让孩子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用恰当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所以,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善用情感引导的方法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今后的成长中受益匪浅。
3、情感引导还有助于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孩子与家人接触的时间最长,当孩子在与家人相处的时候,就是他们最初的人际关系的形成,而孩子模仿能力比较强,他会把家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在家人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你用什么样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就是孩子日后与其他人相处时的模式。而轻松愉快和谐的相处模式,会让孩子学会很多交往的技巧,他们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情绪来与人交流,在交流中照顾他人的情绪,并且会因此而受到大家的欢迎。
我们可以通过金伯莉·布雷恩总结的“情感引导关键步骤,来定义你与孩子的沟通方式:1、提前告诉孩子
布雷恩把这一步骤称作是“播下种子”。预先告知孩子出门的时候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并给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要求。
比如,我每次带孩子出去买菜的时候,我都会事先告知孩子们超市人多,很容易和妈妈走散,所以去了超市不要乱跑,不要随便乱拿东西,如果他们提出要求要买一样零食,我也会答应。因为我的目的是让他们乖乖的不要乱跑。
所以,每次去超市的时候,两个孩子都全程跟着我,有时候还会帮我提菜,
2、关注孩子,必要时可以给孩子提供帮助
我们要多关注孩子,观察孩子,易怒的点再哪,为什么发脾气,孩子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孩子的情绪反应是怎么样的,我们只有细心的观察孩子,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给孩子提供帮助和正确的引导孩子。
比如,我女儿在穿衣服的时候会因为找不到袖口而崩溃的哭,这个时候我就会走过去耐心的告诉她如何穿才能快速的找到领口和袖口,当然,我不是直接帮助她完成,而是让她根据的演示而去再次尝试。
3、用心的聆听孩子的感受,并且试图说出孩子的感受
在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合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有一句话:“先听后说”。在文中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怎么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
我们如何才能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那就是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感受,这样孩子更容易表达自己面临的问题。不随意打断孩子,并且说出孩子的感受,很多父母不愿意说出孩子的感受,是因为他们觉得会让孩子更难过,其实,当孩子听到自己被理解的时候反而会得到心理安慰。
昨天去接女儿放学,在她跑的过程中不小心绊倒了,看到摔得不严重,而且孩子自己已经爬起来了,但是,我明显看到孩子情绪很低,眼里泛着泪光,我马上对孩子说:“宝贝,摔到哪里了,是不是摔疼了?”女儿很快露出了笑容并且说:“不疼”顺势还做了一个故意摔到的姿势。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就是我们能理解他们的感受,说出他们的感受。
4、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解决办法
我们理解了孩子的感受,还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这样方便孩子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或者是我们可以先说出自己的几个建议,然后再询问孩子是否要采纳。当我们说出几个方案让孩子选择时,孩子就会认为父母理解了自己的感受,并且尊重了自己的选择权,自己的选择被肯定。当我们尊重孩子的时候,会让孩子充满自信,开心。并且会养成积极思考问题,再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怎么积极的面对,然后找出合理的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提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将孩子作为和自己一样在人格上平等的人,并给予孩子无限的爱。”
总结:
孩子犯错在所难免,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要用“消极后果”来惩罚孩子,孩子需要的是“情感引导”。每个孩子都不愿听过多的负面评价,当你选择用“情感引导”来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懂得自身情感的重要意义。并且会学会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相关文章
- 小孩犯错后不敢告诉家长,比惩罚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长的“引导”
- 孩子吃饭问题,我们要塑造孩子的“进食规矩”,而不是消极的惩罚
- 孩子和你不亲近,还在强行伪沟通?父母的“情感引导”是关键
- 孩子总犯错不听话,父母该如何利用“情绪引导”来促使孩子优秀?
- 孩子总犯错不听话,父母该如何利用“情绪引导”来促使孩子优秀?
- 孩子犯错不敢告诉家长,比起“惩罚”孩子,家长的“纠正”更重要
- 孩子犯错了遭惩罚,奶奶心痛无法承受!孩子犯错当罚不当罚?
- 孩子犯错后,比惩罚效果更好的是这三步法
- 孩子犯错要惩罚吗?答案是肯定的
- 孩子犯错该罚吗?父母放任不管孩子的后果,比“自然后果”更严重
- 孩子犯错,该怎么惩罚?李玫瑾教授:该打就要打,一味讲道理没用
- 孩子的成长之路,就是不断犯错的过程,父母不能一味的去责备惩罚
- 惩罚孩子总怕把握不好度?用好“逻辑后果”工具,惩罚孩子有尺度
- 惩罚孩子犯错,就只有“打”吗?
- 与其命令呵斥,不如采用“自然后果律”,让孩子在“犯错”中成长
- 你以为孩子沉迷于玩具和手机,其实他们真正缺乏的是情感引导
- 切记“屈打成招”要不得,孩子每次犯错的背后,家长应该正确引导
- 在你惩罚孩子的时候,想过后果吗
- 如何解决孩子犯错问题?只有惩罚是远远不够的
- 当孩子不听训斥时,家长不妨试一下“自然后果惩罚法”,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