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惩罚孩子犯错,就只有“打”吗?

2022-01-11 23:16:18孕产
昨天母婴育儿群的群主甩进来一篇育儿文章,说她要被这篇文章气的七窍生烟了。我十分好奇,点进去从头看到尾,连评论都挨个看了。

昨天母婴育儿群的群主甩进来一篇育儿文章,说她要被这篇文章气的七窍生烟了。

我十分好奇,点进去从头看到尾,连评论都挨个看了。

文章的立意是,孩子“该打就要打”,文中举例了合肥国际城小区熊孩子从28楼扔啤酒瓶被爸爸打的事件,又引用了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中说的一席话,经过一番论证举例后得到的是,“不挨打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挨打的孩子比不挨打的孩子抗压能力强”。

最后的总结是“”要让他们知敬畏,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成长“、“打孩子不是目的,让孩子有所怕,有所敬畏,才是最重要的”。

我翻看了下边的评论,全部都是一边倒支持这个说法的,那位群主在评论区做了反面的评论,却没有显示在评论区。

因为这篇文章的论点引发了群里妈妈的声讨,她们不认可“该打就要打”的论点,完全是相反的育儿理念。认为孩子在建立规则意识的时候不是靠打的方式来建立的,打可能换来孩子一时的听话,但却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会为以后埋下隐患。

我特意去搜了李玫瑾这期的《圆桌派》,聊到的是“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不得不说,李玫瑾的观念真的是最值得做父母的认真学习。

对于两种不同的育儿声音,登妈也来说说我的想法。

我儿子现在两岁了,皮的不行,永远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世界里,不会随便屈从大人,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也曾经奉行过棍棒教育,可是在几次掐大腿的责罚之后,他并不为所动,更有滚刀肉的架势,越打越皮。

后来,我舅妈说了一句话,“他那么小你打他干什么,打皮了大了更不好管”,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现在我更多的是采用沟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每天我下班回到家,我儿子见到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拉着我坐在地上,他坐在我怀里看绘本,可是已经是吃饭的时间,他说啥都不起来。我不能因为他爱看书打他啊,只好陪着看两本之后说,“妈妈饿了,你来喂妈妈吃饭好吗?”,我儿子立马高兴的跳起来主动要求坐上餐椅,然后开始享受喂我吃饭的过程。

沟通不了怎么办?

我儿子也有嚎啕大哭油盐不进的时候,有一天他想要防盗门钥匙,出于安全考虑我坚决不给,他趴在地上嚎啕大哭,哭了足足五分钟,眼泪鼻涕流了一地,悲愤之余还要锤两下地。看他哭我也很不好受,哭到爸爸姥姥姥爷跑我面前求情,我怕他拿着跑扎到眼睛,况且我已经放话说坚决不行,此时我在服软给了他岂不是让他觉着哭管用。于是我就坐在那里看他哭,好笑的是,他那时候才一岁多一点,哭累了偷偷瞄我一眼,发现我看着他又继续哭,谁哄也不好使,如此反复几次,爸爸再去哄就不哭了,擦擦眼泪去拿别的东西让我陪着玩。

我说的这两件事,都不是用打能解决问题的。

他因为爱看书而影响了吃饭,我打了他,他会不会从此以后对书绝缘?他因为撒泼打滚我打了他,看似当时是解决了问题,但是以后就不会再有这样的事了吗,难道每次都要用同样的方法吗?

有的人会说,难道孩子就不能打了吗?那他犯了错误怎么惩罚?

首先要明确的是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底线和原则,并且坚持立场不可动摇,孩子哭闹不休不听你的大道理,那就不讲了,看着他哭,哭累了抱抱他,这时候他多半就明白你的底线了,不会再去做同样的事试探。但是相反的,你明明已经说了不行,他哭闹你就妥协,那下次他还会做同样的事,他会一直试探你的底线到底在哪里,慢慢的发展成随地打滚、拳打脚踢,最后熊孩子上身做出了危害治安的事。

所以当孩子开始油盐不进、撒泼打滚、上不尊重父母长辈下又仗势欺人欺凌弱小的时候,为了不让他做出更恶劣的事之前,打吧!

但是,父母要反思,为什么偏偏自己的孩子会长成这样,自己有推脱不了的关系,这次打了一顿老实了,他只是还小,惧怕你的拳头而已,并不一定从心里真正认同你的观点。

要让孩子深刻的了解自己真的犯了错误,必须给予惩罚,惩罚的方式有很多,不是只有打,小时候我们经常被老师罚抄作业、打扫卫生,类似的,我们要给孩子定家规、制定不同等级的处罚,全家遵照这个规则执行,犯了错误按照等级立即执行惩罚,让他建立起错误和惩罚的关系。

我想前面文章的作者对李玫瑾教授所说的敬和畏理解的过于片面了。敬和畏的对象不仅仅是父母长辈,更有对事对规矩的敬畏,如果仅仅是对父母的拳头感到害怕,那不是敬畏,那只是因为他小,怕你打他,等到他有一天长到可以跟你抗衡了,他还会任由你打他吗?真正的敬畏是发自内心的认同,他真的后悔了,才会有敬畏心理。

我们要想孩子的言行举止各方面都优秀,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良好的原生家庭和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的性格。我们是可以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但是遇到触碰了底线的事,家长就该拿出家长的威严来,该教育就教育,该惩罚就惩罚,不要等到最后真的要用打才能管束一个孩子,要用整个后半生为孩子操心。

文中图片全部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