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下乡养儿》:教育孩子从“三不”开始,让孩子变得快乐强壮起来

2022-01-28 16:12:11孕产
随着教育行业的蓬勃发展,每个小孩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去上学,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那如果你的小孩不愿意去上学,你会怎么办呢?我们都知道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正因为知识的不可或缺,我们或许会把小孩不愿意去学校归咎于,她还小,不懂事。

随着教育行业的蓬勃发展,每个小孩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去上学,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那如果你的小孩不愿意去上学,你会怎么办呢?

我们都知道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正因为知识的不可或缺,我们或许会把小孩不愿意去学校归咎于,她还小,不懂事。面对着她不愿意上学,只能狠下心来逼一逼,强制要求孩子必须去上学。

但在《下乡养儿》中,父母面对不愿意上学的孩子,选择了尊重孩子,这对父母辞职,带着孩子到乡下过着很普通的种菜放羊的农作生活。

《下乡养儿》这本书的作者是冯丽丽,从事的工作是出版业的兼职校对。他们的女儿天天每天放学回来就一直哭,于是他们毅然决定到乡下去养孩子,妈妈冯丽丽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书。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天天。

天天刚上幼儿园时,非常紧张,父母以为是幼儿园的问题,但是连续换了多家幼儿园后,情况并没有改善。好不容易捱到天天上一年级了,情况更加恶化。

上一年级的天天,每天上学到了校门口就脸色发白,全身僵硬,放学回来就哭,不敢睡觉。

这样的情况持续一阵子后,天天的父母实在不忍心孩子每天这样害怕哭泣,于是,天天退学了。为了陪伴孩子,冯丽丽和她的丈夫辞去了全职工作,转为兼职给出版社和杂志社当编外校对员。

但是退学在家的日子,天天的情况并没有好起来,她每天晚上做噩梦不敢睡觉。不得已,天天的父母只能晚上陪孩子玩,白天补觉。

天天作为孩子,可以晚上玩白天睡,昼夜颠倒。可是她的父母不行,晚上不睡,白天补一会眠就要起来,要工作,要买菜煮饭。这样的日子想想就觉得很艰难。

艰难的日子过了一个冬天后,有了转机。天天父亲的朋友乔老师,她刚好在乡下养身体,建议让他们一起搬到乡下,可以让小孩种种菜、养养小狗小鸡,这样天天就有事可干。

这个乔老师又是何方神圣呢?

她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直到她的一个得意门生因为没考第一名而精神分裂,进了精神病院,乔老师不明白,没考第一名这么小的事情为什么会对她造成这么大的打击。为此,乔老师考了教育研究生,可上完研究生,她还是搞不懂这个问题,就去当了幼儿园老师。她要从孩子最小的时候开始观察。最后,她明白了: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是不健康的,把智力,也就是学习知识,放在了首位,而忽视了身体、意志、情感这些最重要的东西,其实这些才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智力就是建在沙丘上的大厦,很脆弱的。所以后来她在幼儿园,就开始帮助一个一个脆弱烦恼的孩子,让他们都变得快乐强壮。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在乔老师的帮助下,天天是如何变得快乐强壮起来。

乔老师的策略很简单,让天天干活。

天天一家搬到乡下以后,乔老师提出她做中午饭,让天天来帮着一起做,这样不仅可以教天天做家务,也让她学习一下生活能力。

一开始,天天是很不乐意的,不管乔老师让她帮忙做什么,她都不愿意。但乔老师没有放弃,坚持每次煮饭的时候都叫天天帮点小忙。

天天也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愿意做,转变成会独立做饭的孩子。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如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磕磕碰碰的。但也正是通过这些波折,我们从中获得了成长。

从天天的成长过程中,我学会了以下三点教育孩子的办法:

一, 不一味溺爱孩子,及时纠正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

在天天跟着乔老师做饭的过程中,每当乔老师指出她菜洗得不够干净、米放得太少、葱没剥干净时,她就很生气,经常大哭起来告状:“乔老师太不好了!我干那么多活乔老师她还老说我。我不帮乔老师做饭了。”

从生活细节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很明显天天是一个不习惯别人提意见的人。但我们在生活中被人提意见,这是永远都不可能避免的。

乔老师就对天天的父母指出:“我知道你们平时对天天说话是非常温和,非常照顾她的自尊心的。但是为什么天天没有力量,什么都怕呢?因为她在学校或外面遇到的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的。老师会批评、会惩罚,小朋友们会欺负、会嘲笑。就像今天大妈说的话,当然不合适,但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我为什么对天天说话从来不留情面呢?我就是给天天展示一个真实的普通人的一面,让她面对。我知道天天不喜欢我,其实让她喜欢我是很容易的,多夸夸她,顺着点她,就行了。但是我知道天天需要什么。我希望她成长,而不需要她喜欢我。所以我不会夸她。”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W.古德在《家庭》一书中说过,家庭是一项社会发明,其任务是将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孩子能否成为适应社会的社会人,是衡量父母教育的一项重要标准。

而从小被溺爱的孩子,在面对真实社会时,肯定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就像《下乡养儿》中的天天,因为她一直不习惯别人的批评,不能接受别人的指责,所以害怕上学。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任何父母都不应该在教育上偷懒。教他规矩,培养品质,锻炼能力,才是真正为孩子好的爱。

二,不一味偏帮孩子,客观理智地判断是非

《下乡养儿》中有一个片段,天天干扰东东写作业,东东生气地动手,于是天天就向母亲告状,但是她的母亲没有问清具体情况就责备了东东。针对这样的情况,乔老师说:“下次你听见她告状时,可以先问问情况:怎么回事?他为什么打你?谁先动手?等等。她就会知道东东为什么生气了,就能知道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不合适。”

面对孩子被打,天天母亲的反应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只顾得上心疼和责备别人,忽略了教育。但如果每次孩子受了伤害,家长都下意识偏帮孩子,那么孩子永远都学不会明辨是非判断对错。

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和梦鸽的儿子李天一,从小天赋异禀,4岁学钢琴,8岁学书法,但不管他做什么,父母都觉得他是对的,最后他因为参与轮奸,被判10年。乃至血淋淋的现实就在面前,他的母亲梦鸽仍不承认自己的孩子有错,在她眼里她的孩子一直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他们分不清对错,辩不明善恶,所以他们才需要父母,需要监护人。

当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盲目溺爱,过分袒护,任其野蛮生长,最终只会变成一个小怪兽。

三、不一味纵容孩子,教会孩子学会坚持学会承担

在《下乡养儿》中,天天想要一只羊,父母就给她买了。针对这种情况,乔老师说:“不过可能有一点你们没想到,就是小羊买来之后,由谁负责照顾?其实羊是天天要买的,应该由她来照顾。而且从小到大照顾一只动物,这种持久的照顾无论是对意志力,还是感受力,好处都是非常大的。你们去领羊之前就可以跟天天说好:羊由她来照顾,具体要做的事有哪些:比如每天放一次羊,扫一次粪,喂一次水。问她是否能做到,如果她答应了,就去买羊。如果她做不到,你们可以不给她买羊。”

作为父母,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总是想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心愿,让孩子能够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但在无私付出的背后,很多父母都忽略了对孩子品格的培养。比如说孩子今天想要的一个钢琴,可是弹两天就不愿意再继续练习了,父母出于心疼,也让孩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却没明白:有付出才有真正的快乐。

周杰伦今天在乐坛上的地位,要归功于他的母亲有远见地让他坚持练琴。在周杰伦4岁的时候,周杰伦母亲就要求他每天练习两个小时的钢琴,不管可是周杰伦多么调皮多么好动,两小时的练琴时间,雷打不动。

就像《高效能养育》中提到的:

这样的教育,不单是为了让孩子赢得一次考试或比赛,更是为了培养他坚忍不拔、善于思考和勇于尝试的品质。哪怕他日后的人生中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不会是一个浅尝辄止、轻易放弃的人。这,比任何考试分数、考级、考上好大学都重要。

愿我们都能成为睿智的父母,帮助孩子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