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小心你的“打击式教育”,让孩子变得“习惯性愚蠢”……

2022-02-14 21:31:12孕产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从七、八十年代过来的,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打击式教育”。很多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觉得孩子不打不成才,没有什么问题是打一顿解决不了的,实在不行就两顿,简单粗暴省时间,而那个时候在父母眼里,学习好的孩子取得了好成绩那是应该的,不能夸,一夸就会骄傲自大。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从七、八十年代过来的,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打击式教育”。

很多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觉得孩子不打不成才,没有什么问题是打一顿解决不了的,实在不行就两顿,简单粗暴省时间,而那个时候在父母眼里,学习好的孩子取得了好成绩那是应该的,不能夸,一夸就会骄傲自大。

可是,随着近年来物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在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也开始注重起孩子的科学教育和心理健康,于是近年来衍伸出一个新的词语,那就是“赏识教育”。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

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意识可以分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方面是“赏识”,一个方面是“教育”,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01

关于“赏识”

上海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说有9成的孩子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因为“不听话”“考试成绩不好”是这部分孩子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久而久之成为了孩子们甩不去的标签。

庄子曾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博弈者用瓦盆作赌注,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拿黄金作赌注时,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的定义是“外重而内拙”。

很多父母就是这样,对孩子的要求过严、标准太高,以至于让孩子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带着包袱上路,反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让孩子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反而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而这个所谓的“轻松环境”,最主要来源于父母的包容和赏识。

试想一下,我们作为大人,如果听到有人在别人面前说自己的缺点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自己会不会觉得很难堪、很不高兴呢?

如果是上进的孩子,听到父母指出的这些缺点,可能会知耻而后勇,改正缺点奋发向上;如果是叛逆的孩子,很有可能就破罐子破摔:“反正我爸妈都觉得我不是个好孩子了,以后就这样吧”。

在我看来,“赏识”中的“识”,就是通过长期的相伴、观察与分析,真正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而“赏”则是在全面客观了解孩子的前提下,带着欣赏的眼光去认可孩子,适时地、艺术地、真诚地称赞、夸奖和表扬孩子。

02

关于“教育”

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一条大鱼放在许多小鱼中,大鱼饿了就会捕食小鱼,没有一只小鱼能够逃脱。

后来人们用一个玻璃罩住大鱼,开始时,当小鱼在周围游来游去,大鱼就上去咬,可是每次都碰壁。慢慢地,大鱼的冲撞力就越来越小。再后来,大鱼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

结果,当人们把玻璃罩拿开,备受打击的大鱼依然沉在水底,任由周围的小鱼游来游去也不再张嘴。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在孩子身上发现了跟这个试验类似的现象,他称之为“习惯性愚蠢”。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怀疑或者对某种能力失去兴趣,因此失去信心。

如果此时父母或者周围的人一直在他旁边说‘你真笨’、‘你做不到’这类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应付地变得越来越笨。

作为父母我们要懂得“教育”这两个字的真正意义。

“教育”中的“教”,即是成年人要以身示范,言传身教,做孩子的道德榜样;并向孩子传授学习方法与技能、人生经验和已经形成的知识,引导孩子勇敢地去探究未知和适应社会等。

“教”是从外部向孩子施加影响,既有启发,也有灌输,还包括批评与惩戒,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并不是要一味地否定孩子,打击孩子。

“育”,即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和顺应孩子的天性和兴趣,让孩子在模仿和尝试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当孩子可以自由地模仿成人、学习同伴和进行尝试,在游戏、学习和活动中,或经受挫折与失败,或享受成功,体验快乐。

在孩子对生活或者学习失去信心的时候,父母要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方法,才能让他重新竖立信心。

03

真正的“赏识教育”是什么

如果孩子从小聪明伶俐,父母经常会说:“宝宝好聪明啊”,于是孩子遇到挫折就在想:“我这么聪明一定没事的”,那么仅凭聪明能解决问题吗?很显然不行,还得依靠自己的聪明去想办法才行。

所以,赏识孩子不是一味地夸奖孩子,而是要让孩子知道,聪明的头脑仅仅是辅助自己进步的资源之一,真正做到“赏识教育”,家长一定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01

不比较

很多孩子从小可能都有一个隐形的敌人,就是“别人家孩子”。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然而这样的对比不仅仅是伤害了孩子,家长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很受伤。看到别人家孩子这好那好,越发觉得自己家孩子一事无成,这种心态下,很难会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孩子肯定,使得孩子越来越放大自己的优点,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孩子的不足。生活在欣赏里的孩子,才会越来越自信,而生活在批评里的孩子,自己也会慢慢变得喜欢指责别人。

02

欣赏和赞美要出于真心

我们小区有一位奉行“棍棒教育”的爸爸,经常打儿子,可是儿子却越来越叛逆,他问我怎么教育才能让孩子听话。我告诉他要多夸奖孩子,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回到家,他看着吃饭的儿子,突然说:“儿子你真棒”。孩子吓了一跳说:“爸,我今天在学校除了跟人打架没做别的坏事,你想揍就揍吧。”

很显然儿子并不相信他的赞美。我们对待孩子,要出于真心地称赏和赞美孩子好的行为,比如这位爸爸,平时不注意跟孩子的沟通,见到孩子突然没理由地来这么一句,孩子自然不信了。

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就具体事情进行表扬,比如平时孩子放学喜欢在外面玩回家晚,今天突然回家早了,可以说:“我儿子比昨天进步,知道珍惜时间了,比昨天提前了十分钟回家呢”,这样孩子就知道你所期待的是什么,怎么做才是比之前有所进步。

03

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有一个小女孩小时候生了一场影响智力的大病,上学比较晚,同班中她年龄最大,学习成绩也最差。有一天老师让用“相信”一词造句,小女孩说:“我相信石头会开花”,这话一出同学们哄堂大笑。

老师制止了大家的笑声,说:“我也相信石头会开花”。一个月后,老师把一块长着鲜艳花朵的火山岩带进了教室,同学们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同学嘲笑女孩了。小女孩学习越来越好,还学会了写诗。

我们对待孩子一定要有爱心,从一点一滴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且能够理解和包容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而不要轻易地把这种差异定义为“笨”或者“傻”,消极和否定只会毁了孩子,只有爱和赏识才能创造奇迹。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孩子更是如此,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肯定。很多事实都能证明,及时赏识和赞扬孩子,比事后再给予赞扬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

如果父母没有对孩子的成绩表示出及时的关注,会让孩子感到失望,而这种失望很可能会让他们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及时赞赏孩子的成绩,表现出家长对孩子的真心赏识和热切期望,这能传递给孩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种力量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加努力和自信,而且会促进孩子智能发展和身心健康,大大增强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励孩子奋发向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超级育儿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