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快乐教育”不是毒鸡汤,而是孩子的刚需,父母别再误解了

2019-09-13 21:00:03孕产
不知从何时起,“快乐教育”开始备受诟病。我们常听说的快乐教育就是减负,降低课业难度,不约束孩子,给孩子快乐的童年。
"

不知从何时起,“快乐教育”开始备受诟病。

我们常听说的快乐教育就是减负,降低课业难度,不约束孩子,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不少人批判这种做法是放纵,只会让孩子懒散,没自律,是骗人的毒鸡汤。

可真正的快乐教育并不是如此。

教育家斯宾塞

快乐教育是100多年前,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博士提出的,他倡导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手段要快乐,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

他强调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天性,给孩子积极的心态,挫折面前培养孩子的勇气,最终“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可见这种理念非常科学,值得借鉴。快乐教育不是只给快乐,不给教育,而是教育孩子成为快乐的人。

事实上,这种方法很符合儿童心理,已经被后来的心理学研究证实。

01,孩子天生就在玩中学习

莉森·高普尼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是研究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领导者。她在《园丁与木匠》一书中阐述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学习的影响。

其中有个研究是这样的。

实验人员拿出一个声乐玩具,有各种功能:挤压一个地方它会发出“滴”的一声;再拉一下那个地方,它能播放音乐;另外它还可以说话、闪光等。

第一组实验,实验者把这个玩具拿给孩子们看,说自己不知道怎么玩。然后假装不经意碰到玩具,发出滴的一声,再把玩具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自己玩。结果孩子们拿过来就开始捣鼓了,很快就把玩具的所有功能都找到了。

第二组实验,实验者像老师那样,郑重其事地告诉孩子们这个玩具可以发出滴的一声,并演示给他们看。然后把玩具留给他们走了。结果孩子们就反复模仿实验者的动作去玩玩具,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发现其他功能。

看到了吗?所谓教学,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孩子非常敏感,如果我们是在教他,他就不探索了,他模仿我们。

那么反过来,如果我们投其所好,摆出一副探索的姿态,就能引导孩子一起探索。

有个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实验者想让4岁的孩子认识各种几何形状,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孩子们被分成三组,可以看不同形状的东西来学习。

第一组,实验者像老师一样郑重其事地讲课,告诉孩子们这是什么形状、每个形状有什么特点等等。

第二组,实验者带上一顶侦探帽出场,神秘地对孩子们说我们要一起去发现“形状的秘密”。然后拿出各种东西,引导孩子们找东西的特点。如果孩子们说对了,比如孩子说一些东西都有四个边,实验者就重点重复孩子的话。

等孩子们找完了特征,实验者在帮助总结规律,还提出问题。这个探索式的教法,就类似孩子的“玩”。

第三组,没有任何引导,让孩子纯粹地玩。实验者把各种形状的东西给了孩子们就不管了。

一星期之后,实验者再去测验孩子们记住了多少形状。结果可想而知,第二组引导组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科学家认为,最好的教学方式是用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搭建知识,教育者只起到脚手架的作用,而不是全盘灌输孩子知识。

这和100多年前斯宾塞博士提出的“快乐教育”不谋而合。

02,教孩子时别忘了戴上一顶侦探帽

对于上面说的教法,我深有体会。

女儿小时候学穿衣服袜子,我的教法就不同。她穿衣服穿不好,我乐呵呵地跟她说:“你看,我们的衣服有三个隧道,中间这个隧道最大,是给小脑袋钻的,两边两个小隧道是给小手钻的。钻出三个隧道衣服就穿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变魔术吧!”

她听了特别开心,就跟着我一起“钻隧道”了。看她笨拙地弄来弄去,我只耐心地等着,很不顺的地方就悄悄帮着扯一下。折腾了一阵,她总算穿好了,非常高兴,觉得很好玩,又玩了几次,很快就学会了穿衣服。

但是学穿袜子时,我就没注意这么多。看她总找不准脚后跟的位置,我直接说要这样这样,并且演示给她看,三下五除二搞定,然后让她自己穿。她不得要领,总是穿不对。我也没动什么脑筋,只是说,“你多练习吧,多练就会了。”结果就是她穿袜子一直比较慢,到现在还不利索。

相信很多爸妈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认真严肃地教一件事,孩子也就怯生生地跟着模仿,如果我们轻松愉快,像玩一样,孩子就更放得开,学得也更快。我们营造快乐轻松的气氛,能让孩子更有学习的欲望和成就感。

所以,平时跟孩子玩也好,教孩子学习也好,别忘了带上一顶侦探帽。

03,学习是辛苦的,但不能痛苦

也许你会说,快乐教育法只适合小孩子,孩子大了,这种教法就太幼稚。而且,学习本身是件辛苦的事,哪能一直快乐。

没错,孩子是成长的、发展的,教育也要跟上。学习是辛苦的,过程充满挫折,这就更不能让孩子感到痛苦,而是要引导孩子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自我满足的快乐。

自我满足的快乐,就是让孩子体验到战胜困难的成就感,实实在在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为自己自豪,看到自己的成长而持续地快乐。

我认识一位妈妈就是这样做的。她儿子不爱阅读,一开始她并没在意。等到孩子三年级时,她发现不读书还是不行。可是逼孩子读书效果不好,而且让孩子更厌恶阅读。于是她精心挑选,买来好看的故事书,每天读给孩子听。

孩子听着听着就开始自己看了,还根据自己的兴趣找来相关的书来看。这位妈妈没有限制,让孩子自主选择,同时没有停止每天给孩子朗读。

孩子自己选的书就自己看,她选的书主要用来读给孩子听,还经常和孩子讨论书。现在孩子五年级,成了爱阅读的孩子。

可以看到,这位妈妈做了孩子的专属阅读老师。她放弃娱乐享受时间,每天给孩子读书,引导孩子阅读,这样的重复考验耐心和耐力,是自律的良好示范。读书是辛苦,但是我陪你一起面对这辛苦,你会看到这并不痛苦,你完全可以做得到。

快乐教育中,我们也可以批评和管教,但这不等于贬低和压制。这里面的区别就是,当我们带着挑剔和嫌弃管教,潜台词是:“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笨?”“你这孩子就这是这么懒,得管!”

而带着相信和期许管教,潜台词是:“不行,你可以做得更好的。”“你只是暂时这样,相信你可以更好。”“很不错,再做到这一点,你就更棒了。”

成长的本能是向上的。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被期许,被相信,被认可。他期待看到自己的进步,期待在困境中有人鼓励他别放弃。

一旦孩子感受到过被人相信和自我进步的喜悦,那么他将不再把努力视为痛苦,他有能力应对这辛苦。

这能力也是孩子未来战胜挫折、破茧成蝶的力量,是最长久快乐的源泉。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