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聪明父母用四步搞定做错事的孩子,效果比打骂、惩罚强很多倍

2020-01-25 04:00:04孕产
在没有孩子之前,她曾经幻想以后要做一个慈爱温柔的妈妈,但是等孩子生下来,开始蹦蹦跳跳到处点火捣蛋的时候,她才发现“慈爱温柔”根本就不存在。

关注@京妈说,点击加入下方圈子,一起做靠谱爸妈!

文丨京妈说,原创内容。

有一天和同事吃饭,同事对我感慨了一句“带孩子真难”,在没有孩子之前,她曾经幻想以后要做一个慈爱温柔的妈妈,但是等孩子生下来,开始蹦蹦跳跳到处点火捣蛋的时候,她才发现“慈爱温柔”根本就不存在!一看到孩子调皮捣蛋就忍不住化身“河东狮”,等孩子被骂得恹恹的,又觉得万分对不起孩子,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心理学家说:孩子是在不断尝试错误中成长的。

特别在6岁前人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家长要极大限度地鼓励孩子去“试错”,这样是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好品质的。

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同伴,更是领路人!尤其是孩子做错事时,冷静下来,正确的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经过,让他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去纠正,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而非对着孩子发一通火,一通不够来两通,这样只会为孩子性格的养成埋下自卑、叛逆的种子,然后在他心里发芽长大!

0​1

冷静下来,注意自己的态度

同事也提到,脾气一上来就什么都不管不顾了。所以遇到孩子调皮犯错的时候,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冷静,不管怎么说,先深呼几口气,让自己稍微冷静下来,在心中默念十遍“孩子是我生的”,如果十遍还没冷静下来,就再念十遍。然后平心静气的去帮着孩子分析、引导。

前天带儿子去看了《狮子王》,小辛巴因为没有听从爸爸木法沙的告诫,带着娜娜跑到了大象墓地,并且遭到了鬣狗的攻击,要不是爸爸及时赶到,辛巴和娜娜可能就有危险。孩子犯错,父母教育是应该的,但是没必要把全部怒火都发泄在孩子身上,而木法沙教育辛巴,只说了一句:“我只在必要的时候才勇敢,并且勇敢并不意味着要去找麻烦。”

辛巴也意识到自己犯错了,木法沙把儿子搂在怀里,用爪子摸辛巴的脑门,并告诉他,自己很爱他。

02

摆事实,不给孩子下定义

孩子犯错的时候,最忌讳的一点就是“下定义”。比如说孩子来回跑着玩撞翻了爸妈手里的碗,不要说“你怎么这么调皮啊,是不是又屁股痒想挨揍了”,而是要说“你刚刚跑着玩撞到了妈妈(事实),把碗摔翻,饭菜都撒在地上了(结果)”。

这一点非常重要!

儿子刚去幼儿园的第一年,班主任老师总是和我反应“你家孩子要比其他小朋友调皮很多,没有纪律性,不听老师的话,不管是否上课,都爱到处走动。”

那段时间,我都害怕看到手机弹出老师弹出的老师发来的私信,整个人变得很敏感、很焦虑。几乎每天都各种嘱咐儿子“去了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到处乱跑”、“上课要坐下来,认真听老师说的话”……

后来有一天,我送他上学的路上,他突然跟我说了一句“妈妈,我也希望自己像川川(班里一位很乖的小朋友)一样听妈妈和老师的话,不让老师总是奶奶留下来,可就是我总控制不住自己。”听到他这样的话,我特别震惊,当时也并没有聊这个话题,我把他抱起来说,亲了亲小脸蛋说“没事儿的,妈妈以后做你的小警铃,当不听话的旸旸上线时,妈妈就赶快提醒一下,那你换成一个听话模式,好不好?”他开心的点点头,还个我拉勾。

回来的路上,我反思这件事情,可能平时不管是老师,还是我们总说他“调皮”,他心里就给自己形成了一个“调皮的坏孩子”这样的定义。

如果我们不及时纠正,一直这样下去,那可能孩子就会觉得正在老师、爸妈心目中自己的印象已经那样了,索性就撒开手脚“大干一番”,就会想去尝试更多调皮捣蛋的事儿,自然会惹得老师家长更生气,容易形成“孩子越骂做事越离谱”的恶性循环。

而作为爸妈,还通常会认为这是孩子性格叛逆,实际上这是长期被下“调皮”、“捣蛋”定义的结果,根源还是家长教育的问题。

03

谈要求,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和解决

还是上面摔破碗的例子,在和孩子说完“你刚刚跑着玩撞到了妈妈,把碗摔翻,饭菜都撒在地上了”之后,你就要紧接着询问孩子——“你觉得应该怎么收拾这些饭菜和碎碗呢?”

当孩子回答说用扫帚的时候,你就可以和孩子说“那你去厨房那边把扫帚拿过来,然后把地上的这些饭菜收拾干净好吗?”

为什么不是自己去清扫,而是让孩子去自己收拾?

因为我们要在孩子心目中形成“做错事情要自己承担”、“做错事第一件事是思考解决办法”的思维模式,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学会担当和责任。

孩子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的态度!

如果家长总是觉得孩子小,每天他犯了错误都不忍心去责怪,自已都包揽下来,替他去“善后”,那时间久了孩子就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或是即使明知自己犯了错,也应该是父母替他承担责任,与自己没有关系。长大后,可能会变得胆大妄为,做事不考虑后果,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累赘。

04

“糖棒教育”,选择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

如字面意思,所谓的“糖”就是表扬、“棒”就是批评。

当孩子老老实实收拾好以后,要先给他一颗“糖”,表扬他在做错事以后能够找到正确的处理方式,并且有效地执行了。然后再来一根“棒”,点出他的不足之处。这一“糖”一“棒”,这样孩子的接受度会更高。

有一次,在幼儿园儿子不小心把班里一个小朋友的手指给踩肿了,当时他很慌,老师看到后,并没有直接批评他,先让另外一个老师带他找了几块冰块,一块帮那位小朋友敷在肿了的手指上,当然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做了错事,过程中主动像小朋友道了歉,老师表扬了他主动道歉的做法,然后告诉他这样做的危险性,并告诉他以后应该怎么做。

其实,老师的做法就是这样“糖棒教育”,小朋友犯错误时,并不是直接去批评他,该表扬的地方表扬、该批评的地方批评,并且告诉他正确的应该怎么做,引导他以后避免再犯这样的错误。

养娃非一日之功,过程中的心酸也只有做了爸爸妈妈才知道。当你真正能够做到上面四步,你就可以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纠正了孩子的做法,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