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求孩子:“做错事不准找借口”。轮到自己却变了...... 不要为任何事情找借口
父母要求孩子:“做错事不准找借口”。轮到自己却变了
我们常常跟孩子说,“不准找借口,有错认错,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
但是父母自己错了呢?
比如冤枉孩子这件事!
昨晚一个朋友给我讲了她小时候被外公冤枉的故事,一边说一边默默地留着眼泪,令人非常心疼。
那时,朋友还在读小学,作文一直都是她的弱项,经常需要妈妈辅导才能写好。
一次,朋友写的作文被老师表扬了,说她的努力终于有了进步成果,并给她奖励了一份奖状。
拿着奖状回家的朋友,高兴极了。
一路连蹦带跳地跑回了家,回家看到外公,就神气地对外公说:“我今天的作文写得可好了,还被老师表扬了呢!”
说着,还把手里的奖状伸到外公面前看。
外公抬头看了一眼朋友,说:“你的作文是你妈帮你写的吧!”
听到外公的话,朋友一下子愣住了,“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伤心得不得了!
这件看起来“很小”的事,朋友一直清晰地记到了现在!每每想到,都会非常伤心难过!
虽然最后外公知道这是朋友自己的努力,也去买了鸡翅给朋友吃,但朋友想要的,是一声正式的道歉!
有时,家长总会觉得,自己的面子比孩子重要。
曾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作者说:
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妈妈给了10元钱,要我去小卖铺买一包鸡精回去,所剩下的给我自己做零花钱。
我高高兴兴地跑到小卖铺那,找钱的时候,小卖铺的阿姨看着我说“等一下,小姑娘,这钱是谁给你的!”
“是我妈妈给我的!”
“那你叫你一下你妈妈来,好吗!”
然后我就赶紧跑回去叫来了我妈。
她就跟小卖铺的阿姨吵了起来。
只听到阿姨说这钱是假的,我妈说是被那个阿姨换了,说我一个小孩看不住。
后来四周的人越围越多,大家都说老板娘是好人,不可能骗一个小孩10块钱。
我妈见自己说不过,就蹬着我:“你长了个猪脑子啊!钱都看不住!”
然后狠狠地戳了几下我脑袋。
我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没转过神来就被我妈拉着钻出了人群。
从头到尾我不知道真相是什么,到底是我妈给的是假钱,还是真的被小卖铺的老板娘换了?
但我觉得我自己没有错,为什么要挨骂挨打呢?
后来我跟我妈提起这件事,她还是气急败坏地说我傻,说小卖铺老板娘坏。
就是没有说她不应该打我,是她不对。
可她是我妈,我又能怎么办呢!
有时,觉得是为了孩子好,所以能不遵守承诺。
有的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就许下一些“过分而孩子喜欢的”承诺。
一位父亲曾在知乎上求助:为了鼓励孩子学习,我允诺给ta的游戏充值500多块。
结果孩子真的有进步了,他却开始犯了难,想放孩子鸽子!
一方面,给孩子游戏充值是“害了他”,不如把钱用来买书或者去游乐园。
另一方面,不充,既辜负了孩子的信任,又给孩子做了一个不守诚信的坏榜样。
自己到底该怎么办?
为什么说这样的允诺是过分呢?
就是平时不可能答应的事,比如给你买一台手机,让你直接支配。
让你跟同学去旅游一次。
或者给你充点游戏装备。
做出这个承诺时大概是觉得孩子做不到(因为目标设定地比较高)
比如平时成绩总是在十多名的孩子,怎么能冲进前三?
万一做到了呢?
那再商量呗!
“买手机,那你玩游戏耽误学习,不行啊!”
“跟同学去旅游,不行,太冒险了,等你再大一点,或者我们带你去!”
“充游戏装备,那不是鼓励你玩游戏,不是害了你啊!不行!”
然后给出的解决办法是“给你买书,要多少买多少”或者买点你喜欢的玩具。
还会告诉孩子,我不是不想遵守承诺,也不是舍不得钱,而是实在是为了你好啊!你能明白我们的苦心吗?
这样就可以吗?
真的,很多父母就是这套路。
结果呢!让孩子对他失去了信任。
经常违背承诺,只会让孩子在内心觉得:我的父母是无法遵守承诺的人,我不敢信!
这样,就会造成很多的沟通障碍和亲子矛盾。
因为你说的话,孩子不信,那说再多也是白说了。
这个时候,你的教育效果为零,甚至是负数。
为什么这么多的父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一个错。
一个原因是侥幸心理,觉得“这是大家都犯的错,我犯一次很正常啊,有什么紧的。”
还有一个原因是:“孩子,我一定是爱你的。可能是我的方式不对。”
陈乔恩曾在一档节目中坦言:“我从小活在恐惧中,我很怕妈妈!”
她至今无法走出“棍棒”阴影,与妈妈在一起时总不知道该做什么。
而面对女儿内心的童年阴影,乔恩的妈妈在节目中说:“当时我自己并不知道。妈妈绝对不会刻意对孩子不好,妈妈一定是很爱孩子,但可能方式错了。”
这就是父母常常说的,我是为了你好啊。
只是我的方法用错了。
的确,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但对孩子,不能一错再错。
有的理由看上去都很合理,能给自己的行为一个解释,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
可是,当你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时,就会发现这些理由太牵强。
我们都觉得天下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
可有时情绪上来了,天使也会变成魔鬼的样子。
父母也是人,的确会有脾气,也会难受,也有失控的时候。
在孩子面前,也应该表现出最真实的自己。
但是当自己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一定要正视它,管理好情绪,而不要让孩子成为出气筒。
当自己犯错的时候,请面对它,错了就改,不要一错再错。
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
“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期待每个孩子在长大后,在童年的回忆里,能多一些温暖、快乐的记忆。
这些核心的温暖记忆会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获得力量,失落时得到慰藉,不会觉得自己孤单无助。
童年的经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为童年奠定了一生的底色。
— END —
相关文章
- 孩子做错事父母别急着否定!做到这几点,坏事或许也能变好事
- 孩子做错事推卸责任,可能是“受害者心理”作祟,父母要正确引导
- 孩子做错事,不发飙的父母有么?
- 孩子做错事,父母对孩子吼“你怎么这么笨”,警惕“贴标签效应”
- 孩子害羞、胆小......吗?是你贴的标签把孩子变成了那样的人
- 父母在做错事情,学会真诚的和孩子道歉,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好孩子
- 教育应选择恰当的方法,即便孩子做错事,父母也不该急着否定
- 聪明父母用四步搞定做错事的孩子,效果比打骂、惩罚强很多倍
-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频繁的攻击行为?聪明的家长这样应对......
- 孩子咋就是白纸了?人家明明带着独特的配置......
- 孩子胆小、敏感,不愿尝试......是因为有一个过度紧张型的妈妈
- 孩子胆小不用怕,锻炼孩子勇气的正确打开方式在这里......
- 孩子读不懂、读不透,说到底是记忆差!扎心脑科学揭开真相......
- 一到换季孩子皮肤又红又痒,想让宝宝少遭罪,这样做......
- 上了北大才知道,决定孩子一生的,是这个底层能力......
- 世界的坏,孩子早就感受到了......自信,都是这样“夸”出来的
- 人民网:别再给孩子起这些名字了!上学后麻烦就来了......
- 关注儿童饮水健康||你的孩子很需要,而他却不会说......
- 千万不要惹那些坚持婴儿游泳的孩子......
- 国际儿童日|如果这个世界孩子们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