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毒”,如何解掉?无数人不敢直面又想找到答案的问题
文|精英爸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卢梭曾说,“家庭是世间最美丽的景象”。
原生家庭本应是一个儿童的乐园,他们在那里愉快地生长。但是有不少原生家庭成为了“废墟”,释放“毒气”,孩子在这种毒气的熏染下,他们身体和心灵都会受到伤害。
小展的父母最近在因为一些事而争吵,小展每天一回到家,就非常害怕听到家长的吵闹和东西砸碎的声音。小展的父母不只吵架,还把气都撒在小展身上,挑剔他的毛病,小展非常恐惧和不安,性格变得孤僻和敏感,患上了儿童抑郁症。
“解铃还须系铃人”,原生家庭里的“毒气”,还是要考父母去净化消除,还给孩子一个和谐美好的家。
▎ 原生家庭的“毒”,从何而来?
1. “操控型”父母
综艺《我家那小子》是一档代际沟通观察类节目,其中有一位母亲因为控制欲过强,一时引发网友的热议。
那位母亲是演员朱雨辰的妈妈,她自言:自己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儿子,在家里面的位置就是“顶得上两个菲佣”。她跟着儿子去剧组,悉心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甚至从十年前就开始每天4点起床熬梨汁;甚至在儿子的感情上面也需要掌握绝对的话语权:我不喜欢的女孩子,你赶紧分手!
很多妈妈看到这里,可能会反省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我在这里必须说一句:别!千万别!
这种看似感人的亲情实际上是一种控制欲,朱雨辰的母亲用母爱去操控他,不管儿子是否需要都强行付出,让孩子不得不用听话、懂事作为回报,利用孩子的善良和亲情的羁绊,让儿子成为自己的“傀儡”。
2.“体罚型”父母
体罚是一种家长使用武力去让孩子感知惩罚的疼痛,从而去孩子纠正、规避错误和改变不良行为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忽视了沟通的重要性,使用家长的权威去压制孩子。
演员陈乔恩经常遭受母亲的棍棒教育,她坦言:在和母亲独处时没有办法像别的母女一样有亲密的沟通,“听到楼梯口传来的脚步声都会觉得害怕”,在采访时讲述自己小时候被打都还有些应激反应。她的母亲却说:当时想的是为她好,希望她把功课做好。
这种体罚表面上是一种教育,实质确是一种身心的虐待。
在这种虐待下,孩子即使身体上面的伤痕可以恢复,但是心灵上的创伤可能一辈子都不能完全愈合。
3.“为你好型”父母
不少人从小到大,都会听见父母说“我都是为了你好”。父母希望用自己的过来人经验帮助还自己,让他能够少走弯路,诸事顺利。虽然初心是好的,但是这句话的背后实为亲情捆绑。
《小欢喜》中宋倩为了英子当爹又当妈,英子想去南大,宋倩却想着一定要去清华;英子喜欢天文,宋倩觉得这会耽误学习。无论英子想做什么,都不行,因给她有一个“为她好”的妈妈。所以她后来选择跳江,因为这是她当时唯一能选择的东西。
“为你好型”父母不尊重孩子,只一味地替孩子做决定,不顾那是孩子自己要走的路,他自己要过的独立人生。
当孩子拒绝反抗时,他们会用“孝顺”来指责孩子,让孩子承担莫须有的罪名。
4.“言语辱骂型”父母
“恶语伤人六月寒”,尤其是亲生父母的恶言,对孩子的伤害程度非常高。
言语辱骂虽然表面上不会给身体带来伤害,但却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摧残,是一种精神伤害,甚至让孩子留下一生的心理阴影。
我曾经看见过这样的一段话:
我很同情这个人,但是我们也该吸取教训:
当孩子遭受父母言语的攻击时,他们的大脑会形成防御的机制去对抗这种不良情绪,但是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自我保护的机制下,孩子的智力和性格都会受到影响。
▎ 备受“摧残”的孩子,长大后变成什么人格?
1.抑郁型人格
长期遭受家长言语辱骂的孩子,可能会形成抑郁型的人格,对自己严重不自信,否认自己的价值,甚至否认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们喜欢独处,怀着悲观主义,面对挫折会大受打击,在困难的沼泽里无法自拔。
表面看起来冷静稳重或者活泼开朗,但是背后却内心非常苦恼,悲伤痛苦,有的甚至使用极端的方式让自己摆脱这种烦恼,结束自己的生命。
英子就是这样患上的抑郁症,所以想通过死亡的方式让自己解脱,好在妈妈醒悟了,所以没死成。
现实不是电视剧,不知道有多少个孩子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够及时醒悟,我们只能尽量“亡羊补牢”,期待为时不晚。
2. 依赖型人格
孩子幼儿时期就形成一种“父母是保护神”的意识,而父母又过分控制、溺爱孩子,孩子没有得到独立自主的教育,长大之后还是会依赖父母,对自己没有自信心,没有主见,不能承担责任,身体上已经成人,但是内心却还是孩子的心理。
就比如朱雨辰,三十好几了,还是这个样子。包括很多“妈宝男”,也是这个样子。
3. 攻击性人格
孩子在儿童时期遭受过多的体罚和辱骂,即长时间遭受了家庭暴力,那些不良情绪就一直郁结于心,到了某一个时机就爆发出来,做出激烈的不可控的行为来发泄。
攻击性人格的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尊心一旦受损,就会受到刺激而爆发自己强烈的情绪。这类孩子认为暴力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所以就是用暴力的行为去处理一切的问题,无法克制自己,容易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
每个班上总有这样的人:成绩差,总是违纪打架,家长总是到学校给他“擦屁股”,回家后又是一顿胖揍,然后就这样循环。
▎ 该如何才能“解毒”?
1.还给孩子自由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不能利用生育、养育之恩作为威胁,要放手给孩子自由。距离产生美,当家长放手让孩子与自己有一定距离的时候,孩子才能看见和珍惜彼此之间亲情。
家长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而不是成为一个只会依赖父母、依赖别人的“巨婴”。
2.用沟通代替体罚
虽然体罚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知错就改,但是这种残酷的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意对孩子好,实际却起坏效果。而且有的时候孩子承认错误是对棍棒屈服,其实他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用沟通的方式来代替惩罚,在沟通的时候孩子能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家长也要善于提供改错的办法,这样才能达成孩子知错、改错的目的。
3.让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家长的经验之道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时代更替,有些经验在如今不一定适用。在孩子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家长要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可以适当地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但最终还是尊重孩子的一切选择。即使选择错误,他们在经过一些挫折、困难之后,形成自己的经验,对他的未来都有帮助。
4. 用批评代替言语辱骂
批评是针对孩子的错误或者缺点提出意见,而言语辱骂是对孩子人格上的侮辱,对孩子完全没有帮助,只是家长在纯属发泄个人不良情绪。
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情绪或用词是否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尽量使用严肃温和的语气,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和改正。
原生家庭本来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家长要尽力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教育环境,不要因为错误的教育而产生毒气,令孩子身心受损。
今互动日话题:你是否有过这些行为?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欢迎下方留言交流。
————————
听精英爸妈讲述育儿故事,分享育儿知识,和宝宝一起快乐成长。
育儿不易,希望我的点滴经验能帮助你们在育儿的路上不迷茫。
相关文章
- 一句话看出武翰祥的教育方式!带着爸爸去留学:直面原生家庭痛点
- 职场or家庭,没有标准答案,找到自己的能量场并勇敢向前
- 原生家庭怎样教育孩子?日本心理学家的四条建议,是教育精髓所在
- 原生家庭的影响,为何如此难以突破?
- 原生家庭的悲哀,是否会对孩子有影响?身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怎样给孩子好的生活环境?
- 原生家庭穷与富,对孩子影响多大?穷人这辈子难翻身!你信吗?
- 原生家庭能不能决定一生?这8种家庭培养出的孩子,更优秀
-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 “妈妈,我要最便宜的那个吧”——原生家庭不能忽视的问题
- “孩子当面喊我是监狱长,该如何回应?”读完这本书才找到了答案
- “长大后我成了我父母”| 原生家庭的“锅”,你还要背多久?
-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摆脱不正常家庭环境的影响,重塑美好人生
- 一个橘子酿成的大错,为宝宝创造好的原生家庭刻不容缓
- 一段糟糕的母女关系延续四代人,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 与原生家庭和解:认识即治愈
- 你的性格与父亲有关——论原生家庭中父亲对孩子的影响
- 关于“捣蛋孩子”那些事——原生家庭亲子教育
- 孩子如何学好英语?那些被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弃婴,给了你答案
- 孩子性格与母亲有密切关系——论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 孩子自信还是自卑,取决于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