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生存指南》:摆脱不正常家庭环境的影响,重塑美好人生
一个犯人的讲述: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出几个苹果,大小不同。我想要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但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一听,瞪了他一眼,责备道:“不能总想着自己,要学会分享。”于是,我立即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最大的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一位成功人士的讲述: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出几个苹果,大小不同。我和弟弟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红最大,谁都想吃。不如让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吧。门前的草坪一人一半,谁修剪得最快最好,谁就能拥有它。”我们兄弟比赛,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付出努力和代价!
同样是分苹果,两个母亲的做法不同,孩子得到的领悟也不同。虽然我们不能说,这一次分苹果的经历造就了两个人不同的人生,但是我们不能否定的是,童年的经历与他之后的生活之间一定存在着关联。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摆脱非正常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书中,指出:“早期的父母抚养,关乎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到底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人生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书中一探究竟。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摆脱非正常家庭环境的影响》的作者奥利弗·詹姆斯,是英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关系精神分析学家,同时,他还是一名作家、记者、电视纪录片制作人及主持人。
这本热销英国近20年的经典著作,通过追寻伊丽莎白二世、查尔斯王子、迈克尔·杰克逊等名人的成长轨迹,剖析原生家庭的抚养方式是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并提供了摆脱非正常家庭环境的影响、重塑人生之路的方法。
一、幼年的家庭环境影响人的一生如果将家庭比如成一个戏剧舞台,每个家庭成员就是舞台上的演员。我们将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1. 性别
有的家庭,父亲对儿子更严厉,对女儿更温柔;有的家庭,秉持“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理念;有的家庭,重男轻女,男孩受到的关注和重视更多。
2. 在家里的排行
孩子的出生次序不同,也会得到父母不同的对待。家里的老大,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能得到父母全身心的照顾和关爱。一般情况下,与弟弟妹妹相比,家里的老大更有可能自信、有主见,喜欢争强好胜。而弟弟妹妹们更有可能具有善于表达情感、合作和灵活的特点。
除此之外,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还可能受到的影响有:家庭经济情况、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的情绪状况,等等。
家庭剧本比较复杂,因为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在各方面的影响中,父母的不同抚养方式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
二、0~6岁受到的不同抚养方式影响人的一生之所以我们要强调一个人最初6年的重要性,是因为这个时期会奠定他的是非观、关系模式和自我界限。
1. 是非观的形成(3~6岁)
是非观,通常是在孩子3-6岁时形成。它是一套关于对与错的信念,通过使人感到内疚和羞耻(分别关乎个人道德准则和社会习俗),控制自己的潜意识、欲望和贪婪的本性。是非观在需要压抑本性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小到决定早晨按时起床,大到在路边捡到巨款时帮我们控制贪婪。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中,作者依照心理学划分出三种是非观:
1)惩罚性是非观:如果父母在孩子3~6岁这一时期,过于严厉地管束孩子,那么孩子的个性就被压制,容易产生挑剔、恐惧、内疚等情绪。孩子长大后,易出现强迫症、抑郁症等倾向。
2)脆弱性是非观:如果父母由着自己的心情来对待孩子,经常不问青红皂白地惩罚孩子,那么孩子就分不清对与错,不能将道德和社会行为准则内化。同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长大后,他们没有道德观念,缺乏共情能力,容易出现叛逆,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3)善良性是非观: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既关爱孩子,又对孩子有要求——给予孩子持续、无条件的爱,又教给孩子正确的规则,那么孩子就能够做到自我激励,自觉遵守道德。
2. 关系模式的形成(0~3岁)
在0~3岁这一时期,父母抚育方式会影响孩子的依恋模式,而依恋模式将影响孩子成年后的人际关系。
1)回避型依恋模式
在婴儿期,如果父母有强烈的控制欲和侵扰性,经常打断孩子的注意力,将孩子定向到自己想要的方向,并伴随着愤怒、谴责的面部表情,那么孩子成年后,就不愿与别人有亲密的交往——既不依赖别人,也不想被别人依赖。他们总是预期自己会被人拒绝,所以在被拒绝之前,会先拒绝别人。
2)缠人型依恋模式
如果父母对婴儿的抚育不投入,态度冷淡,很少搭理孩子,那么孩子成年后,极易成为缠人型模式的人。他们想和别人在情感上亲密无间,害怕被抛弃、黏人,但对方却常会因此而感到窒息。
3)混乱型依恋模式
如果孩子在婴儿时期遭受了严重的虐待或忽视,或者父母关系不和谐,这极易造就混乱型依恋模式,孩子长大后就会既渴望情感上的亲密关系,又很难信任或依赖别人。
4)安全型依恋模式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父母积极的回应,感受到了温暖和爱。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较容易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既可以依靠别人,又可以被别人依靠;既不怕独处,也不怕不被别人接纳。
3. 自体感的形成(0~6个月)
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里,婴儿会通过与养育者(通常为父母)的共情反应来获得自体感,也就是感知自我的存在。若父母缺乏共情能力(比如,婴儿扭头看向别处,妈妈硬是扳正孩子的头,面向自己,与婴儿说话或逗乐),不能满足婴儿的需求,其结果就是,婴儿逐渐失去快乐的能力,会变得狂躁或抑郁。
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中,作者指出,在0~6个月这一时期,如果婴儿受到长期的、优质的共情抚育,就会形成较强的自体感(自我价值感),那么成年后,他会更加自信,更容易与人建立融洽的关系。而长期缺乏共情的孩子,将会受到自我价值感低的困扰。
三、重新谱写自己的人生剧本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蕾德·阿德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童年,无论幸或不幸,如今的我们都无法改变。为了孩子能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作为父母,我们需要作出积极的改变——内省。
1. 向亲近的人倾诉
当意识到自己不快乐的生活状态,可能与自己的行为或信念有关,我们就该质疑自己的行为或信念,找一个愿意听你倾诉的亲人或好友吧。暴露自己的脆弱和担忧,审视自己的行为,或接受,或改变,之后继续前行。
2. 寻求心理咨询
若不愿意向亲近的人暴露,或者害怕受到偏见的对待,我们可以向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他们可以用专业的方法,给出更客观的建议。
3. 通过艺术创作宣泄
通过艺术活动来表达自己,将自己的问题转化为创造力,不失为一个治愈自己的好方法。比如看电影电视、听音乐歌剧、阅读小说诗歌等。我们在欣赏佳作之余,还能激发自己的内省能力。
除了欣赏他人作品,我们也可以自己创作,比如写作——为自己虚构一个故事。先确定一个主题,一个你想改变的问题,比如: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然后,从家庭剧本、是非观、依恋模式、自体感等四个方面,根据自己的经历来虚构人物故事。通过分析编写的人物、故事,更深入地了解你的过往。
最后,再写一个故事,自己还是主角,但故事中的人物做出了好的改变,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通过写作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过去的经历,使其对现在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这本书教会我们解读自己的童年经历,认清真正的自己,并帮助我们摆脱非正常家庭环境的影响,重塑更好的人生之路。
相关文章
- 健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和人生有着怎样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 家庭环境相处与教育,你能看懂吗?
- 原生家庭的悲哀,是否会对孩子有影响?身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怎样给孩子好的生活环境?
- 摆脱原生家庭论,做真实的父母,陪孩子一起感受五味杂陈的人生
- 「教育」:破碎的家庭环境不应成孩子无法成才的借口
- 一张成绩单引发的血案:怎样的家庭环境才能培养出幸福感的孩子
- 一段糟糕的母女关系延续四代人,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 如何创建1个合适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独立、喜欢探索和提高专注力?
- 怎样教育孩子人际关系 孩子人缘不好往往与家庭环境有关
- 远离哮喘从居家开始,让家庭环境更健康
- 原生家庭的影响,为何如此难以突破?
- 原生家庭穷与富,对孩子影响多大?穷人这辈子难翻身!你信吗?
-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 家庭语言环境对娃影响极深,父母提供这6种“刺激”对娃大有益处
- 你的性格与父亲有关——论原生家庭中父亲对孩子的影响
- 孩子性格与母亲有密切关系——论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 我家小两口:那个爱“作”的小戚,该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印痕
- 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对女孩的影响究竟有多可怕?
- 人生有几个十年?十年跟拍3个孩子,每个家庭都面临育儿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