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长的教育焦虑,90%来自于其他妈妈的朋友圈
▲关注家学宝,成为更好的父母▲
家学宝主笔团|恋小暖
要是说到现在孩子的教育,现在的家长就俩字:焦虑。
铺天盖地而来的辅导班,兴趣班,各种直击人心的鸡汤广告词,还有那网上层出不穷的“神童”,都像一根根刺,扎在家长的心中,让家长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但最终给了家长们致命一击的,还是朋友圈里别人家的孩子。
网上有一句话总结的很好:现代家长的教育焦虑,大半是源于别人家妈妈的朋友圈。
有人说现在养孩子的幸福感很低,自从孩子一出生,就陷入了无穷无尽的焦虑之中,尤其是当看到了朋友圈里别人家的孩子时,就是焦虑感达到顶峰的时刻。
英语辅导班的小美妈妈晒了儿子的作文大赛奖;
楼上的小张妈妈晒出了女儿练舞的视频;
儿子班上小虎的妈妈晒出了孩子上奥数班的图片;
你回头看了看自家的孩子:
每次写一篇作文都要全家出力;
花重金上的钢琴课必然有三分之一用来睡觉;
一去辅导班就必然发烧/感冒/头疼/拉肚子.......
一如网友所说,刷朋友圈之前是“我儿子真棒”,刷朋友圈之后就默念“亲生的,不能扔,不能扔”,真的是母慈子孝与鸡飞狗跳之间,只隔了一条朋友圈。
每一个别人家妈妈朋友圈里的孩子,都是孩子未来道路上的“潜在危险”,网络上的“神童”再优秀,终究是离自己太远,但是孩子同班的小虎,或者是隔壁的小张,如果是打了鸡血似地发愤图强,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深究现象,我发现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攀比和爱”:因为我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我希望他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可是别人的孩子这么优秀,我的孩子拿什么跟别人比,所以我们就只能你追我赶,毫不退让。
这种攀比心与焦虑感本身并没有错,因为我们无论何时都无法摆脱这两种感情,但是以爱之名,行绑架之实,闹得亲子关系紧张的时候,大人小孩都苦不堪言的时候,你就得反思了。
无论自己的心中有多焦虑,也尽量不要将负能量传递给孩子。
前段时间下班回家的时候,就看到了一对母子之间的拉锯战。
母亲一边把背着书包的儿子往外拉,一边大声训斥,“你说说为了这次期中考试我费了多大的力气,早出晚归陪你上辅导班,差点还把工作给丢了.....你就考这么点分,以后怎么上高中,上大学?你给我好好在外面闭门思过。”
儿子则是紧紧地抿着嘴巴,不说一句话,但看着孩子红红的眼眶,我知道这孩子的心里也不好受。
我进屋后,那位妈妈的责骂声依旧穿过门墙传到了我的耳中,其中还夹杂着孩子小小的道歉声。
责骂声渐渐弱了,取而代之的是母子俩的抽泣声......
真的很心疼这位母亲的,自己工作不顺心,孩子成绩又不如意,心里一定是积攒了很多苦和怨。
其实做了家长后,每个人都很多累和苦,没有假期,全年无休地操心着孩子,只是这些心酸,都不是我们向孩子发脾气的理由啊。
家长的负能量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
在“狂风暴雨”中长大的孩子,内心往往会留下不可治愈的伤痕,就像是放了盐的水,加多少糖也甜不起来,童年的创伤,用再多的爱也弥补不回来。
父母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没有任何的父母不爱孩子,但别让你的爱夹枪带棒,让幼小的孩子无处躲藏。
请收起你的负面情绪,给孩子一个温暖有爱的环境,让他们在父母的呵护里去茁壮成长。
1.把孩子视为一只薛定谔的狗
心理学家赵昱鲲曾提出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我们的孩子,都是一只薛定谔的狗。
我们都听过“薛定谔的猫”理论,讲的就是一只在黑匣子里的猫,有一半的可能性会触发机关,当你打开黑匣子的时候,这是猫要么是死,要么是活的。
孩子的未来和薛定谔的猫不一样,他们面临的不是非生即死的问题,他面临的,只是以后是成为一名医生、教师,还是是自由职业者的烦恼。
人生有无数的可能性,选择任意一条都可以继续走下去,这就像薛定谔的狗,面临的不是生死,面临的只是选择以何种方式活着的问题。
学文科还是学理科?学计算机还是学化学?读研究生还是去工作?这些选择并不是生死问题,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沉重。
无论我们怎样焦虑,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成长中的不确定性,所以为何用人生中的一个选择,来苦苦折磨两代人呢?
去让孩子做一只薛定谔的狗吧,让他去探索未知社会的惊奇,让他去感受世界,让他在不断地试错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样的人生才够美妙。
2.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优势
你看到了小雨钢琴过了十级,可是你没看到自己孩子跳舞也很棒啊;你看到了小雪作文拿了一等奖,可是你没看到孩子这次考试进步了十个名次;你看到了小张又跳级了,可能你没看到自己的孩子懂事又贴心。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优势,千万别因为别人家孩子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优势,就来否定自己孩子的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专家霍华德·加德纳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
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没有一个人能在这8种智能上全部表现出色。
也就是说,总有人有长处,也有缺点。
孩子可能学习能力不够突出,但这并不影响他的运动神经和艺术细胞,只要家长愿意去发现孩子的长处,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我们去骄傲。
但如果你永远都用别人的长处来比较自己孩子的短板,那不仅孩子永远得不到肯定,连自己也会陷入焦虑的死循环中。
雅思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树的成长是漫长的,所以教育也应该是缓慢的,温和的,在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背景下,愿我们都能收一收急于求成的心,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多一点选择。
扫码下载中华家教APP,获取更多知识和课程
您的转发、评论、点赞是我们分享的动力
相关文章
- 妈妈发宝宝会翻身照在朋友圈获赞无数,可有一评论令宝妈心里发毛
- 妈妈朋友圈狂晒娃,网友:“你娃没这么可爱,别晒了!”
- 家长在朋友圈晒娃,应先询问孩子意见,尊重和保护远比炫耀更重要
- 2017-2019,这位家长晒出的朋友圈火了
- 为啥朋友圈不要发孩子照片?家长看了心头一紧,这5种照片别发
- 二胎妈妈发朋友圈庆贺生子,但评论让宝妈笑不出来,现实太扎心
- 二胎妈妈深夜崩溃,朋友圈留下这6个字:再也不想当妈了……
- 作为妈妈,从来不在朋友圈晒孩子的照片,(关键是孩子很可爱很讨人喜欢的那种)她是出于什么想法?
- 儿子入学不到两天,妈妈看了幼儿园老师的朋友圈,果断选择转园
- 女儿点名要吃的午餐,妈妈晒到朋友圈,朋友说:你家还少孩子吗?
- 孩子上幼儿园第一天,宝妈发朋友圈“炫耀”,结果被多位家长拉黑
- 孩子的这些照片别发朋友圈了,小心给宝宝带来危险,家长要注意
- 孩子过生日,妈妈发照片到朋友圈晒晒,为啥关注的人寥寥无几?
- 宝妈朋友圈晒娃上幼儿园,被误解在“炫富”,家长别给孩子套光环
- 宝宝出生后,爸爸怎么发朋友圈报喜?妈妈:麻药劲下去揍你
- 幼儿园监控5分钟虐心视频,朋友圈妈妈炸了:孩子,你怎么了
- 幼儿园老师即将生二胎,在朋友圈晒礼物,家长却纷纷猜疑老师用意
- 怀孕38周胎儿突然没了胎心,爸爸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无数妈妈落泪
- 情商低的妈妈才爱发这样的朋友圈,招人嫌弃,孩子也跟着受累
- 教师节一条朋友圈,却让幼儿教师丢掉了工作,家长的行为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