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从不宠孩子 美国人是怎么宠爱孩子的
全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长大后生活得好,但现实生活却充满着压力、紧张和困难,并非一帆风顺。教会孩子如何在逆境中生存,保持坚韧和自立,才能为其将来打下坚实基础。...
美国人从不宠孩子
全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长大后生活得好,但现实生活却充满着压力、紧张和困难,并非一帆风顺。教会孩子如何在逆境中生存,保持坚韧和自立,才能为其将来打下坚实基础。为了教孩子成为生活中的强者,美国一直流行着“3C教育法”,3C即control(掌控)、commitment(责任,可托付)和challenge(挑战)。
第一个C“掌控”是指帮助孩子对自己和周围环境有影响力和控制力。笔者在美国生活多年,在商店、游乐场等场所常看到小孩跌倒或磕磕碰碰的情况。每当孩子哇哇大哭时,家长们会先让孩子讲清楚为什么哭,然后提醒他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自己要先注意,别犯同样的错误。而不会像国内的家长那样,马上就去哄孩子或把孩子抱起来。美国家长认为,当负面事情或者意外发生时,孩子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或无助地哭泣,而应直接面对,想办法处理,这样长大后才能轻松处理人生中的大事。
第二个C主要是讲责任感、参与感和使命感。我的邻居荷普一家有四个孩子,前三个都在上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最小的女儿刚刚三岁。今年春天,邻居们在荷普家举办聚会,我看到她家布置得雅致得体,她本人也容光焕发,就问她怎么会有这么多时间把自己和家都照顾得这么好。她笑说秘诀就是把很多家务分配给孩子来干。她说孩子是家庭的成员,他们有义务参与进来把这个家运转好,自己从中也有收获,感到很快乐。确实,春天以来,家家院子里的草都长得很旺盛,我就经常可以看到荷普家的两个儿子推着剪草机割草,父母忙碌时还能看见姐姐哄着妹妹玩。
在美国,孩子小时候,父母可以撑起整片天空,但一旦成人就要马上独立面对世界。因此,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让他们成为家庭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履行他们的责任,而不只是袖手旁观、吃喝享受。
第三个C“挑战”则是强调孩子敢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不怕变化。笔者的女儿小美在两岁时忽然对自己做事情很感兴趣。有一天出门前她要求自己穿鞋,我于是耐着性子教她穿。小丫头开始时笨手笨脚穿不上,急得满头是汗。后来终于自己穿上了,笑得非常灿烂,整个一天的心情都很好。可见孩子完成了一件新的、又有点难度的事情是让他们多么开心的一个成就,自信心也增长很多。
美国有一句教导青少年励志的话是“Dare to change(敢于改变)”。意思是当孩子面对自己和生活的变化时,不要畏惧,要积极面对,想办法解决,并且在此过程中发现快乐和机会。经历过挑战和变革的孩子会很有成就感和自信。
这三个C说来说去讲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对人生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挫折时不慌乱,独立、冷静地解决,并且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相关文章
- 美国人从不宠孩子
- 从不玩手机的孩子,长大后会面临两种劣势,家长对此难拖干系
- 孩子一举一动要当心,美国5岁女孩边刷牙边跳,喉咙刺出一个洞
- 孩子不和同伴玩耍被妈妈骂:好的教育,从不要求孩子盲目合群
-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分享?美国妈妈怒斥熊家长
- 孩子喜欢宅在家,从不出去玩?警惕孩子成为下一个“塑料儿童”
- 孩子如何学好英语?那些被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弃婴,给了你答案
- 孩子对父母的恨,从不是天生的:我们凭什么做父母?l 观影记
- 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聪明的家长从不比较,而是更重视三样东西
- 孩子成绩不好,聪明的家长从不和别人比较,而是比较这三样东西
- 孩子拖拉爱磨蹭,试试美国教育的这些招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 孩子的幸福童年,全然在父母的选择,从不放弃爱与责任
- 孩子都是亲生的,为何父母还会偏心?美国心理学家给出这样的解释
- 美国20年经验蒙台梭利老师:这两种玩具,孩子越玩越聪明
- 美国人真的不打孩子吗?错了,打!要看怎么“打”
- 美国国家地理《万物工作原理》,给孩子的第一本科学书 |双11特惠
- 美国国家地理:让孩子在探索美妙的世界中爱上英文
- 美国夫妇摒弃传统学校,让孩子们在家里接受教育
- 美国女子无怀孕迹象,上厕所孩子掉出来了才知道“我竟然还能生”
- 美国妈妈吐槽孕期不适,没想到救了孩子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