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的幸福童年,全然在父母的选择,从不放弃爱与责任

2022-02-17 17:01:01孕产
这些年从事家庭教育实践指导工作,让我接触到很多家庭。亲眼目睹了很多不幸福家庭在育儿方面的问题,也曾深刻感受到那些幸福家庭的温馨。当把这两种家庭做对比时,发现很多不幸福的家庭里,不管是孩子的成长还是教育,都会存在诸多问题。

这些年从事家庭教育实践指导工作,让我接触到很多家庭。亲眼目睹了很多不幸福家庭在育儿方面的问题,也曾深刻感受到那些幸福家庭的温馨。当把这两种家庭做对比时,发现很多不幸福的家庭里,不管是孩子的成长还是教育,都会存在诸多问题。而那些幸福家庭里,孩子尽管成长和教育会有问题,但很容易就解决了。

在面对每一个不幸福家庭时,我常会做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因为每一位父亲和母亲,都会把童年时期在原生家庭里所经历的种种不如意,悄悄地隐藏起来,在他们全然不知的情况下,陪伴着他们成长。甚至有些时候所遭受的心理伤害,会埋下阴影,在成为父亲或母亲时,在孩子身上再度重复昨天他们父亲的育儿行为。

正如我对有些接受咨询指导的家长讲,如果不放下对昨日的难以释怀,你永远走不出那段阴影,对你和孩子的折磨。那么该如何去做,才能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夫妻拥有和谐与幸福呢?下面我就展开给孩子详细讲解,请做好认真学习的准备哟。

在原生家庭里童年缺爱,会产生隐性心理问题,在成年后会慢慢暴露出来。

1、父母离异,放手的一方,常会让孩子有被抛弃的感觉。

近最近几年,我国的离婚率不断攀升,就在夫妻彼此追求个性自我,想要自己满意生活的过程中,常常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在我接触的很多单亲家庭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孩子都会因为父母的离异而耿耿于怀,尽管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父母整天争吵不休而希望他们分开。

但是待他们真离了以后,孩子慢慢会因为得不到完整家庭的父爱和母爱,而内心产生极强的失落感,甚至在面对自己同学或玩伴时,内心有一种自卑感。这些心理负面感受,常会导致孩子性格压抑,极度不开心。尤其是一些到八九岁,或者更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成长的拐点,可能很多家长真没有想到。

离异家庭,往往抚养权在一方,而另一方常给孩子造成被抛弃的感觉,这会成为孩子永远的痛。

2、夫妻长期分居两地,常会导致孩子父爱或母爱的缺失。

因为工作的关系,有些夫妻不得不长期分居两地,远在外地工作的一方,只能靠电话和网络与另一方和孩子保持联系。尽管也算是与孩子有沟通,但是这种做法显然不是孩子需要的。因为对孩子们来说,能够在家里每天看到父母,才是最理想的状态。能够在小一点时,自己走在中间,一边牵着爸爸的手,一边牵着妈妈的手,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然而,很多家长想不到这些,因为他们总会给自己找很多理由,为认生活现状如此,没有办法改变。果真没有办法吗?显然是有的,就看你是否愿意为孩子做出艰难的选择。我曾经劝过一些家长,要么你选择把另一半和孩子带在身边,要么你选择回归家庭所在城市再度就业,总之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完整的家为目标。

有些家长还真做到了,并且在做出改变之后,他们发现孩子明显快乐了,各方面发展都日趋向好。而那些固守已见的人,最终当孩子成长和教育出了问题时,只能抱着侥幸心理,希望孩子再大一点,一切都会好起来。但很遗憾的是,至少九成以上的问题孩子没有改变的机会,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3、夫妻经常吵架,会让孩子缺乏心理安全感,性格变的偏激与暴躁。

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曾经对安全感这样阐述过:“当人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彷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

拿到家庭生活中来,恰可以印证夫妻经常吵架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常会让孩子缺乏心理安全感。这种感受常让孩子害怕爸爸妈妈会离婚,如果那样的话自己就会失去爸爸或妈妈。当孩子经常处于这种焦虑状态时,会变的敏感而脆弱。时间久了,孩子会情出抑郁寡欢,或者情绪变化莫测,或对父母不满。

尤其当孩子到了八九岁以后,父母经常吵架带给孩子的负面心理感受会越来越强,而这种感受会让孩子自我寻求释放,如原来还爱学习的孩子,此时生活态度消极,逃避学习和监督。很多孩子迷恋手机游戏或电脑游戏,恰有这方面的原因,而很多家长对此却全然不知。

4、“家不是讲理的地方”错误观念,会让孩子从小学会不讲理。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经常听说过一句话,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我始终认为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没理可讲,势必会造成家庭秩序的混乱。即谁都想成为有理的一方,都会认为别人总是错的。也恰是这种错误的观念,才会导致夫妻间,或者父母与孩子间遇事不讲理。

在我看来,家是是讲理的地方。理在哪呢?就在家庭规则之中,就在基本的认知和分辨之中。就如夫妻两个人下班回家后,原本可以共同做做饭,或者妻子做饭,丈夫陪伴孩子玩游戏或辅导作业。但是丈夫却不做,而是抱着手机玩游戏,你说管种做法妻子能不失望吗?能不吵架吗?

在一个幸福家庭里,每个人都应清楚地知道各自的家庭分工,在落实分工的过程中就是履行家庭责任的过程。如果每个人都自觉把属于自己的事做好,同时还能相互协助,大家心里都会感激对方的帮助。做到了,做好了,自然就是以实际行动讲理了。

5、强势父母,会导致孩子过度心理压抑,而在行为上出现诸多问题。

强势父母,这个词怎么听起来都像贬义词。在很多家庭里,还恰好普遍存在。谁硬气谁就是家里说了算的人,硬气靠的是啥呢?基本上就是不讲理,敢撕破脸,敢啥难听的话都说。如果夫妻有一方是这样的人,保证你会让另一方和孩子都感受到这个家非常压抑。

在很多离异夫妻中,强势不讲理,常会在法官面前变成一个很正当的理由,说夫妻感情不和。有些强势的夫妻,尽管婚姻仍然在继续,但是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压抑感,却每天在积蓄着负面能量。有些孩子会模仿强势的父亲或母亲,在家里会对相对弱势的爸爸或妈妈采取强势行为,或者在同学或小伙伴之间表现这种强势行为。

很多校园欺凌现象,其中有就这方面的因素影响,有些是在家里长期被压抑的结果,有些是主动模仿强势的父亲或母亲,从而在欺凌他人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快感,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会让别人羡慕自己。其实这种错误的认知完全源自原生家庭,来自父亲或母亲的强势行为影响。

孩子童年需要这样的家与呵护,家长不仅要清楚,还要主动为孩子提供内心诉求。

1、我需要爸爸陪我玩儿。

我经常接触一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时会观察孩子在和我聊天或玩耍中的精神状态,如有的孩子玩的特别尽兴时,你说结束了,然后各自回家吧,孩子会非常失落,情绪立刻低落下来。问他:“你为什么不高兴了呢?”那个孩子会说:“因为我回家后,爸爸又不陪我玩儿,特别没劲。”

瞧,孩子渴望爸爸陪自己玩儿,多简单的要求啊。但是有些父亲却真做不到,有些是以工作忙为由忽视对孩子的陪伴,有些是明明在家却光顾着自己抱着手机不放而不愿意陪伴孩子玩儿,有些甚至还在孩子提出陪伴玩儿的要求时嫌烦。你想,这样的爸爸能让孩子开心吗?时间长了能不对爸爸有怨气吗?

有威信的父亲,常常是合理满足孩子陪伴玩耍中建立起来的,因为有爸爸参与的玩耍,孩子有快乐感和安全感。父亲们还需要清楚,在陪伴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同步可以培养孩子秩序感和遵守游戏规则意识,而这恰是孩子遵守家庭规则和学校纪律的最好培养时机啊。

2、我想看到爸爸脸上有的笑容。

对孩子们来说,不管是幼儿,还是儿童,亦或是青春期少年,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每天脸上挂着笑容的爸爸。因为这种表情可以感染孩子,意味着一种心理暗示——爸爸心情好,可以允许我和他说话或玩耍。同时,爸爸的笑容,还可以让孩子受到积极心理暗示——爸爸很满意我。

当我们换位思考问题,站孩子的视角去看大人时,你会发现原来我们太忽视自己脸上的表情了。就如有一个10岁小姑娘对我诉苦:“老师,你说我爸爸为啥整天脸上那么严肃呢?他只要在家,我和妈妈就感觉像家里有尊瘟神一样。”这话听起来一点都不好笑,相反会让我心情特别沉重。

我对小姑娘讲:“你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坦率地告诉爸爸啊。”小姑娘说:“我不敢说,我非常怕她。”我说:“你大胆尝试一次,爸爸需要听到你的心声,只要你说了,保证爸爸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后来这个孩子真就尝试做了,结果爸爸还真有改观,脸上慢慢有了笑容。

3、我想在爸爸怀里撒撒娇。

如果你细心去观察,会发现很多孩子在幼儿或儿童期时,不管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愿意和妈妈亲近,但是却和爸爸不愿意亲近。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如上面所讲的,爸爸过于严肃,孩子心生胆怯。另一方面当属于父亲们太容易忽视孩子内心需求了。

有一个12岁的男孩子曾经对我讲:“老师,我从小到长这么大,我就没有在爸爸怀里撒过娇,你说我这算是遗憾吗?”听这个孩子如此说,我心里很沉重。

我问男孩子:“假如你把心里的想法对爸爸讲,他会愿意听吗?”

男孩子说:“我已经不会再对他说心里话了,因为他心里根本就没有留我的位置。”

细品味这话,像是从一个12岁孩子的嘴里说出来的吗?在多年的孤独中,孩子竟然能说出带有哲理的话,显然说明,他曾经有很多次尝试去接近爸爸,但是爸爸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最终他放弃了。

4、我不想整天被妈妈训斥。

如果我说,有很多孩子每天真不快乐,你信吗?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即如此,孩子们每天在妈妈的催促与唠叨中开启了新的一天,又在不断的责备声中被动去做很多事,到了学校里又得不到老师的欣赏与赞美时,你说孩子能开心吗?

在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中,母亲教育一直占绝对主体,而很多母亲恰好又不懂家庭教育,这才导致对孩子的成长缺乏最起码的常识。就拿每天唠叨与责备孩子来说,这本不应该出现在孩子的生活里。因为你责备的越多,越让孩子反感,时间长了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我现在最反感听妈妈唠叨,因此,我会到家后匆匆吃完饭,就把自己关在卧室里写作业,或听歌,或玩手机。”听这个14岁女孩子的话,你会不会发现自己特别像她的妈妈?

5、我在妈妈眼里全是错,就没有对的时候。

有一种妈妈叫“常有理”,因为她们常常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反而看到的都是孩子身上的问题,于是每天会不停地责备或训斥孩子。原本孩子上了一天学,想到家里放松地休息和玩耍后,再开心地去学习,结果却没了好心情,你说这样的孩子是不是特别值得我们同情?

“我之所以特别反感学习,就是从小学开始,妈妈每天在辅导我学习时,不停地指出我的错,我发现我就没有没做对的时候,后来我干脆就破罐子破摔,故意和她对着干了。”听着这位初二厌学的孩子如此说,或许家长朋友们真的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你是否在亲手扼杀孩子对学业的兴趣和上进心呢?

对于孩子们来说,不管多大,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希望妈妈对事不对人。如果我哪做错了,你指出问题,给我一些解决办法就行了,干嘛非要夹枪带棒地指责挖苦呢?这就是一些孩子的真实想法,如果你是真想把孩子教育好的妈妈,不妨认真去琢磨这些话吧。

构建亲密关系,先从夫妻间做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良好的亲子关系打基础。

1、夫妻恩爱,会让家庭氛围格外温馨。

我们都希望孩子性格温和,没有偏执情绪,遇事讲理,能与人友善相处。可能很多家长不清楚如何去培养,在这里我要告诉你,只要夫妻恩爱,家庭和谐,氛围良好,夫妻两人身上都有你们希望孩子拥有的性格与秉性。在良好的家庭环境浸染之下,孩子就会有这样的好性格好脾气。

最为关键一点,在一个温和型的家庭,如果再能营造热爱学习和书香型的氛围,则更容易从小在热爱阅读的空间里健康成长。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在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引导中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夫妻间经常相互赞美与欣赏,会让孩子学会看别人优点。

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幸福家庭里,原生家庭环境可以让孩子拥有稳定的心理安全感,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安全感而言,如果夫妻间经常相互赞美与欣赏,会给孩子传递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孩子会想:“哇,爸爸和妈妈对彼此真好,我会为拥有这样的爸爸和妈妈而自豪。”

其实,就在孩子发自内心赞美父母时,也会无形中去拿自己父母和同学或伙伴的父母去比较,有时甚至还会去关心、理解和安慰自己的好朋友。孩子能这么做,完全得益于父母之间的相互关心,以及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而使孩子拥有很好的同情心。

当一个孩子眼中有美好的世界时,看人看事都会往好处看,即多看人之优点,淡化别人的缺点,这样就很容易接纳他人。反之,出自不幸福家庭的孩子往往内心充满着悲观情绪,看人看事往往看消极的一面,这样的心态恰容易排斥那些美好的人和事,容易滋生忌妒、不满、排斥心理。

3、夫妻间有耐心倾听对方说话,会把这种好习惯用在倾听孩子说上。

最近几年,抑郁症的出现一个新特点,就是越来越年轻化,这种势头可不是什么好事,说明在原生家庭里,有些孩子从小就被压抑着他们渴望已久的幸福与快乐感。当长期得不到爱与自由时,会让一些孩子内心不断走向自我封闭。现在每年都有青少年自杀的现象,在这里都有抑郁成为背后的推手。

那么问题就来了,孩子为什么有话不能诉于父母说呢?他们可是最亲最爱的人啊。也恰是在我们看似很正常的现象背后,其实在掩盖着一种冰冷的亲情世界。就如夫妻间“三观”差异性较大,育儿观念分歧较多,对孩子仅关注学业而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等。

如果家长知道在这个冰冷的亲情世界,耐心倾听家人说话就如万物需要阳光一样,那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你的尊重和信任,自然就能打开压抑和封闭的沟通大门。对于孩子们来说,只要父母喜欢倾听,而不是张嘴就来的说教,自然愿意让父母成为忠实的倾听者。因此,需要家长谨记,你的专注倾听,你带着微笑的倾听,你带着肯定或赞美的倾听,会让孩子特别开心,也愿意把所有的快与不快都讲给你。

4、夫妻间遇事讲理,讲究遵守家庭规则,才会让孩子自觉学会守规矩。

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很多夫妻常把家庭规则忽略,甚至无视这些条条框框的东西。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无非有二,一是都想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不想被对方约束;二是从小在原生家庭里就没有家规,自由散漫惯了。这种漠视规则的行为,恰会在育儿方面带来无穷的后患。

仅拿孩子在家里不服管教来讲,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规则依据,尽管有时家长可能说的话有理,但孩子就是听不进去。当家长发现孩子听不进话时,你应该及时想到,自己的话中的道理是否和家庭规则相关联起来,如至少要让孩子清楚以下这几条家规内容。

(1)良好的家庭生活秩序,往往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秩序。

(2)在父母有节奏的生活习惯带动下,孩子要融入到这种节奏之中,同步养成好习惯。

(3)父母要待人友善,讲究礼节,孩子向父母学习,学会尊重他人,成为有礼貌的人。

(4)父母不过度追求物质生活,给孩子合理满足物质需求,易让孩子拥有幸福感。

(5)爱需要有语言表达,还要体现在行为之中,让孩子深刻理解爱的语言。

(6)父母要和邻居们处好关系,因为邻居们会非常喜欢一个友善和有礼貌的好孩子。

结束语:花了好长的篇幅去解析幸福家庭应该拥有哪些元素,同时也让家长朋友们通过对比阅读,看到孩子们内心世界需要什么样的父爱与母亲。如果以前你们没有给孩子主动营造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环境,也没有注意到身为家长的你曾经忽略太多孩子内心的渴求。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必须要重塑一个自我,让孩子看到乐观的你、自信的你、懂爱的你、包容的你。如果你真做到了,再看你的孩子,将会越来越聪明、伶俐、可爱、开朗、豁达、自信、上进。

智慧女人/幸福女人情商必修课 人生感悟修养心灵励志婚姻与家庭 ¥69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