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会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孩子,家长永远也无法停止焦虑
开学十几天了,孩子也该进入学习状态了吧?家长们的愿望一定是这样的,但有时总不会事遂人愿。
这不,一些家长又开始焦虑了,因为他们的孩子还在神游,始终无法进入学习状态。就连最起码的听课、写作业都需要家长操心。最近,我的邻居又响起了熟悉的“陪作业怒吼”。
孩子学习为什么总要家长操心?因为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呀。
为什么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学习而不是孩子自己要好好学习呢?因为家长认为孩子只有好好学习了,将来才有好的人生和出路,而孩子却不知道我好好学习是为了什么。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为什么是家长为孩子的出路操心,而不是孩子自己操心?难道学习不是孩子自己的事,难道孩子过的不是自己的人生吗?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才能培养孩子主动自觉学习的习惯,在学习中时刻监督、控制孩子,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为父母而学,变得被动和逃避学习。
有人说,孩子太小,还没有形成学习的意识,父母总是要引导吧。的确,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引导孩子形成学习意识和习惯,是他们一种爱的责任和体现。
注意,这里说的是引导,而不是主导。问题是许多家长把引导变成了主导,自己占据了主动的地位,孩子就只能退居被动的位置了。
父母陪孩子写作业,是在帮助孩子学习吗?我见过一个很普遍的观点是:
在孩子上小学时,家长一定要陪孩子写作业,上了中学才可以放手。
认同这一观点的家长通常会觉得,小学的孩子没有主动自觉学习的意识,没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所以才需要父母的长期帮助。
结果似乎也证实了他们的观点:他们的孩子的确需要一直陪着才能勉强完成学习任务。但如果我告诉你,正是你这样的长期“帮助”才使孩子丧失了正常的学习意识和能力,你一定不信。
很遗憾,事实就是:当你觉得要为孩子的人生负责时,孩子就学不会为自己负责了。
于是学习就从孩子的事变成了你的事,孩子觉得只是在为你而学习,于是你必须督促他们。同时,你的行为也向孩子暗示:没有你的帮助,他是无法独立学习的。这种暗示往往很灵验。
孩子的学习习惯的确是要在小学前养成。但是,如何养成学习习惯,需要家长用点心思,而不是简单地用一种莽力:陪。
事实上,很多家长口中的陪,就是监督。监督,代表着不信任孩子能够主动自觉学习,监督中还有一层很重要的任务:挑错和纠错。家长如果不挑错,这个监督对他们就没有意义了,他们也肯定不陪了。
这两点,对孩子来说,都在传达着家长的同一个意思:否定。当学习成了这样的一种糟糕体验,孩子自然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当然也不会主动自觉地完成作业了。
这样的“陪同”下,孩子完全失去的主动性和自制力,没有自由,怎么可能学会节制?成天让你管得透不过气,当你不在时,孩子还不趁机放松放松、透气透气?而这种“放松”“透气”是会一发不可收拾的,因为他们压抑太久了!
这就是孩子不主动不自觉学习的主要原因。
暂时的“陪”是为了长期的“不陪”。只有尽快养成不陪孩子学习的习惯,孩子才能把学习变成自己的事,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暂时的“陪”,是为了今后更好地放手,在孩子没有学习意识时,巧妙地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意识,引导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比如通过讲故事、陪孩子做游戏等过程中,培养孩子专注力,让孩子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学习,顺利进入学习的状态。
然后,家长静静地退出,双方各自专心地做自己的事。这才是真正的引导。
这样的陪同,家长会把孩子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只是在孩子真正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启发一下,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解决问题。
于是,一个主动、自觉、独立学习的孩子就渐渐地生成了。
最好的状态,是从一开始就能够做到不陪,让孩子始终意识到“学习是我自己的事”。
只要前期引导得当,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大量的事实证明,小学的孩子是能够自觉独立学习的,他们不需要大人的陪同。
我就没有陪我女儿写过作业。我只是在她写完后简单地检查一下,告诉她“你完成得很棒”,“你只有一个字写错了”或“只是有一道题没有做对”。至于哪个字和哪道题,我也不会告诉她,这样,她就养成了自己检查,寻找错误并订正错误的习惯。她独立学习的能力就是这样形成的。
所以,我很少操心女儿的学习,而我女儿则说,她“从不担心自己考不上大学”。
尹建莉在她的一次分享中,也说自己没有陪女儿写作业的习惯。事实上,我们见过很多学霸的经验分享,他们都没有让父母陪过作业。他们在父母的充分信任里,拥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对他们而言,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件有乐趣、有意义的事。
更重要的是,那些能够在自己的学习中做主的孩子,长大后都比较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他们更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家长要学会分清自己与孩子的界限,否则永远无法停止焦虑。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为自己的人生做主,而不是按照他人的意愿而活。孩子也是一样。
那些不能为自己做主的孩子,是因为父母没有给他们自主的机会。比如,有些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家长介入过多,让孩子失去了主导权,所以,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他们往往会从其他方面去寻找出口。
如果家长处处干涉,那这个孩子的人生可能就会很悲惨,因为这会导致他什么也做不成,最后形成了“习得性无助”心态,自暴自弃。
我曾经看过一个视频,一位妈妈非常焦虑地向樊登求助。
她的女儿15岁,一直想成为一名职业电竞选手,她在私底下找了一些职业的俱乐部,凭借自己的努力,已经达到了入围职业选手的水平。但妈妈认为,人应该走正统的教育之路,很担心女儿在关键的时期偏离她的人生轨道。
女儿告诉妈妈,她想通过职业电竞赚第一桶金,然后再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愿意按照父母规则的道路“按部就班”地朝九晚五。
妈妈用过强制的手段阻止女儿,遭到了女儿最强烈的对抗。现在她女儿对学习完全不感兴趣了。
妈妈迫切希望樊登老师“能给这些迷恋网游青少年一些建议。”
然而樊登的建议不是给女儿,而是给妈妈的。他告诉妈妈: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需要在试错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的。如果女儿成功了,那她不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就算她失败了,她也通过自己努力尝试过,此时再回归到正常的人生轨迹也来得及。一个人的未来有无限可能,为什么一定要以你的规划来局限孩子呢?不让她尝试,才是她的一个终生遗憾。
但妈妈依然很焦虑,她的意思是,等她女儿考上了大学,再想追求自己的梦想,她就不反对了。
其实,这只是妈妈的一种假设。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假设是不会成立的。更大的可能是,孩子考上了大学之后,再回头寻找梦想,妈妈会更加反对。到时她又会觉得,女儿四年的大学白上了。
一个爱控制孩子人生的家长,不会因为孩子到了某个阶段就不控制了。上学时,控制学习;大学毕业后,控制工作;工作后,又控制孩子找对象和婚姻生活,如此没完没了,永无止境。
信任孩子,是一项很重要的爱的能力。试图控制自己无法控制的一切,是很多家长喜欢对孩子做的一件事。这缘于他们对孩子的不信任,更是缘于他们对自己的不信任。因为他们没有掌握自己人生的能力,缺乏自信和安全感,才会试图通过控制孩子来找到一点控制感。
每个人是在自己的经历和思考中成熟的,而不是在别人的安排中成熟。从小在被父母控制和安排中长大的孩子,只会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被动服从别人安排,成为一个没有自我、没有思想的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成为妈宝和啃老族,一辈子没有目标,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二是永远在同父母对抗,他们这一辈子所做的事就是,只要和父母所想的不一样就行了。
这样,父母就永远在操心焦虑,而孩子如果把能量消耗在与父母的对抗上,就永远也学不会自我成长,只会在盲目的任性中度过一生。
曾经就有一个孩子,从小父母就严厉监督他学习,当然这种监督是有效果的,儿子最终考上了大学。但儿子接下来却做了一件让父母想不到的大事:他在大一那年就退学了!
父母又气又急,怒气冲天地责备儿子,没想到,儿子的一句让他们哑口无言了。他说:
你们说过,等我考上大学就不管我了,为什么现在还要来管我?
如果父母学不会对孩子放手,在他们控制管教下的孩子也永远学不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小时候,学习有父母替他操心着急,长大后,他们依然任性折腾,他们失败后随时可以回到父母身边啃老。
因为父母没有给他们为自己负责的权利和机会,他们已经学不会独立了,习惯了依赖,习惯了有人负责自己的人生。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素质教育观察]
致力于教育领域优质图文创作,与大家一起成长,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今日推荐文章:
教育孩子为什么这么难?因为我们太焦虑了
我们的教育技术层面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了
家长的教育焦虑,是对孩子的隐形否定,也是对自己不满意的体现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精选好文:
素质教育观察推送的这份阅读清单,帮你快速找到想看的精品内容
相关文章
- 孩子出现“被动人格”,家长帮助孩子学会主动,就是学会选择成功
- 孩子学习不主动,家长别逼迫,用“饥饿教育法”增强孩子学习欲望
- 层次高的父母,永远不会让孩子学会这四件事!(转家长)
- 幼儿园这样教孩子自我保护,学会说“不可以”!值得家长学习
- 宝宝内向不合群,不想ta变成“孤独患者”,家长先掌握“主动权”
- 学习固然重要,人际交往也不可忽视,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合理分配
- 学习小提琴,家长的决心比孩子的天赋更重要
- 学习还是沉默是金?家长鼓励孩子说出解题过程,有利于整理思路
- 学会自我反省,孩子才会不断进步,但这4个动作,需要家长协助
- 孩子4岁比1岁时更离不开妈妈?分离焦虑和年龄有关,家长要注意
- 孩子“重复刻板行为”让家长头疼,学会3种方法,让孩子远离自闭
- 孩子上学,家长却暴露焦虑情绪,过分关注或许反而惹老师讨厌
- 孩子不会写作文,家长烦恼!父母找到4原因,3招带孩子轻松学会
- 孩子不再哭闹,不代表已度过入园焦虑,这5种情况家长也不能忽视
- 孩子不好好学习?家长很头疼?考研名师(嘴)张雪峰老师支招啦
- 孩子不愿意表达,家长要学会接纳他的情绪,告诉他如何解决
- 孩子不爱写作业,因家长“崩溃式辅导”?家长要学会克制自己
- 孩子不爱学习,家长不妨来个小故事,活跃一下气氛
- 孩子不爱说话,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引导,让孩子学会自己表达
- 孩子丢三落四,家长别急着焦虑生气!亲子专家提供最佳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