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分离的亲子会形成“病态共生”模式,导致亲子关系畸形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很多人说,女儿是个磨人的小妖精,在李诗诗看来,这话实在是再正确不过了。
她也有个女儿,如今已经四岁半了,那可不是一般的“磨人”,女儿这台磨,仿佛有许多鬼在帮着推,早就把她这个妈妈给磨得半死不活了。
原本以为,女儿三岁以后就好带了,而她也可以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是没想到,如今一年半过去了,女儿还是半刻也离不开她。
大概是半年前,李诗诗开始察觉到了女儿的不正常。
同事小齐家也有一个跟她女儿差不多大的女宝,可是人家就非常地自立,同事有事外出,只需要和女儿打好招呼,女儿就会乖乖地待在家里,自己玩自己的。
然而这对于李诗诗来说,这简直是奢侈之极,同样的情况,她的女儿非得哭闹个半天不可,而她自然也没办法安心地出门了。
现在的很多宝宝,其实就和李诗诗的女儿差不多,即便长到了三岁甚至四五岁,也还非常地粘人,尤其是粘着妈妈不放手,仿佛还停留在一两岁时一样。
这种现象,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给过一次总结,他将其称为“病态共生”,在他看来,宝宝长到三岁以上,就应该足够自立了,如果此时还总是粘着妈妈不放,那这种亲子关系就是病态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病态共生”这个概念,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宝宝正常的成长规律。
※孩子正常的成长规律①零到六个月
对于六个月以下的宝宝来说,他们与妈妈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共生”关系。简单的说,那就是一刻也不能离开,尽管这有些夸张,但也没有太离谱。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几乎没有自理能力,也特别缺乏安全感,故而需要妈妈多在身边。只不过,此时的共生关系,是正常的,与上面所讲的“病态共生”是不一样的。
②六个月到三周岁
这一阶段的宝宝,自理能力已经慢慢变强了,相应的,他们对于妈妈的依赖也就开始逐步减少,与此同时,与妈妈之间的共生关系也开始减弱,逐步转为正常的亲子关系。
对于这种现象,武志红老师也有一个形象的描述,将其称之为“分离”,因此这一阶段也可以称为“分离期”。
③三岁以上
孩子长到三周岁的时候,交流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已经初步具备,与此同时,也会拥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甚至还渐渐产生了独立的人格。
具备这些之后,也就说明孩子能够有限度地独立了,通过这种独立,他们的独特个性也将逐渐养成。
可以看出,正常成长的宝宝,在六个月之后,与母亲之间的共生关系就会减弱,等到他们长到三岁,也即度过了分离期之后,这种共生关系就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纯粹的亲子关系。
可有些孩子,当他们长到三岁的时候,以前的那种共生关系却没有完全消失,甚至还在继续占据主导,这就非常有问题了,或者也可以用武志红老师的话来说,那就是一种病态的共生。而这种“病态共生”,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病态共生”的不良影响×畸形的亲子关系
“病态共生”的最典型影响,就是亲子关系变得畸形,如果不太严重的话,还可以说是孩子有“恋母情结”,如果严重的话,那就是长不大的宝宝了。
这种亲子关系,不但妈妈觉得累,宝宝也无法更好地成长,因为他们始终生活在“襁褓”之中。
×孩子自主能力差
很显然,“病态共生”下的宝宝,自主能力一定是很差的,否则的话,他们就不会一直粘着妈妈不放了。
自主能力差,就意味着宝宝无法进行更多的尝试,不但会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发育,甚至还有可能阻碍他们的大脑发育。
×人格不独立
“病态共生”即意味着宝宝的人格不够独立,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一个独立的人格,是不需要与别人共生的。
以上这些不良影响,都会严重阻碍宝宝的进一步成长,从而让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明显落后于同龄人。如此一来,等到他们适龄上学的时候,就没办法与同学们正常交流,从而让他们在社交上步步吃亏。不仅如此,这种负面的影响还将延伸到他们的学习上,让他们社交学习两耽误。
看到这里,相信每一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宝宝也有“病态共生”的情况吧,那应该如何去避免呢?
※如何避免“病态共生”1.满足宝宝的安全需求
上面已经提到过,六个月以下的宝宝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所以他们需要通过母婴共生来让自己的安全感得到满足。
如果在此期间,由于妈妈的疏忽,或者其他一些原因,导致宝宝的安全感总是得不到满足的话,那么当他们长到六个月以上的时候,就会倾向于继续选择共生,甚至直到三岁也不愿放弃。
由此可见,要想避免出现“病态共生”,就一定要尽量满足宝宝的安全需求。
2.主动放手
有些宝宝之所以会出现“病态共生”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妈妈过于溺爱,或者对宝宝缺乏信心,以至于迟迟没有放手。
这样的宝宝,长大以后就是典型的妈宝,如果是男生,那就是妈宝男了。相信大家也知道,这样的人,在社交场合是很受排挤的。
所以说,妈妈们应该对自己的宝宝有足够的信心,当他们长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开始逐渐放手。否则的话,妈妈一直不放手,母婴之间的共生关系自然就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演变成病态的共生。
3.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人格不够尊重,甚至还秉持着老一套的想法,认为孩子是完全属于自己的。
事实上,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独特人格。当孩子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自然也就会变得更加独立自主起来,“病态共生”自然也就不会存在了。
所以妈妈们应该尊重自己的宝宝,不要因为他们还小,就觉得他们没有人格。
总之,要想避免“病态共生”的出现,妈妈们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当他们进入到共生分离期的时候,就应该适度地放手,从而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以及独立人格,如此一来,就不会出现所谓的“病态共生”了。
今日话题:对于文中所说的“病态共生”以及它的负面影响,你是否同意?欢迎在下面说出你的看法。
————————————
我是绿叶妈咪,带着我的三岁宝宝一路成长一路分享。
每日分享育儿知识,和我一起做个好妈妈。
相关文章
- 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才是健康的?五种模式,你是哪一种?
- 这几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模式,正在影响亲子关系……
- 为何有的孩子会视父母如仇人,三种批评方式,毁了亲子关系
- 孩子沉迷游戏脾气暴躁,父母要学会沟通,重塑良好的亲子关系
- 家长古板苛刻,是否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拉远亲子关系?
- 对孩子的不合理控制力,是亲子关系的“权力斗争”,会伤害孩子
- 比起打骂,这样的“冷暴力”更会为亲子关系刻下看不见的伤口
- 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改变并不难,学会这些知识轻松建立亲子关系
- 面对“学渣”父母易发怒,心理学家,学会这4招,改善亲子关系
- 亲子关系——来自交流的挑战
- 亲子关系不好?可能是因为父母没有清楚知道5种爱的语言表达方式
- 亲子关系中最大的伤害,就是父母说“为你好”?
- 亲子关系中的5个“黄金时刻”,家长们千万别错过
- 亲子关系中,没有输赢
- 亲子关系是双向的
- 亲子关系毫无距离?“没有距离的爱”摧毁孩子,家长知道吗?
- 关系大于教育,孩子出问题,试试从重建亲子关系开始
- OH潜意识投射卡牌亲子关系探索
- “倾听”也是一门学问,用好“反思式倾听”,亲子关系才能更近
- “孩子和谁睡,就和谁亲”,亲子关系的建立:从陪孩子睡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