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全面了解敏感期,做懂孩子的优质父母

2019-09-30 14:26:06孕产
《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全面了解敏感期,做懂孩子的优质父母

儿子到了2岁时,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近视,平常都会戴眼镜。遇到洗脸、睡觉这种不方便戴眼镜的时候,我都会把眼镜摘下来。但是这时候只要儿子看见我没有戴眼镜,就会说“妈妈,眼镜没了”,然后把眼镜找出来强制给我戴上。有时他半夜起来尿尿,看见我没有戴眼镜,还会迷迷糊糊地把放在床边的眼镜强制给我戴上,才心满意足地去睡觉。

从敏感期的角度来看,儿子是进入了秩序敏感期。他认为,眼镜在妈妈的脸上,就应该一直在那个位置上。但是他这么做却会给我带来困扰,洗脸要等他没发现的时候去洗,睡觉要等他睡觉后才能摘眼镜。

现在摆在我面前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孩子进入敏感期,我该怎么做?

发展心理学大师罗伯特 S.费尔德曼在《儿童发展心理学:费尔德曼带你开启孩子的成长之旅》一书中介绍:

敏感期是一段特殊的,但有一定时间限制时期。在敏感期,有机体对环境中某些特定类型的刺激非常易感。一个敏感期代表的是某些特定能力出现的最佳时期,而且儿童对环境刺激特别敏感。比如在敏感期,若缺乏语言刺激,可能会导致婴儿及学步儿语迟。

如果家长不了解敏感期,那么就会认为孩子出现掐人、扔东西、爱骂人是没教养的表现,就会强制粗暴的制止孩子,可是这么做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没法顺利度过敏感期,为孩子的以后埋下隐患。

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一书中,留美早教专家李芷怡结合100个真实案例,全面解读0—6岁儿童的26个敏感期特征,用简单易懂的讲述教我们蒙台梭利儿童敏感期理论。从科学的角度阐述孩子的成长奥秘,然后“对症下药”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

什么是敏感期

说起敏感期就不得不提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更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但敏感期这个词最早却是由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提出的。

后来,玛丽亚·蒙台梭利在担任助理医生治疗智障儿童期间,对儿童教育产生了极大兴趣。在和儿童的长期相处中,她发现儿童的成长同样也会出现动物成长时的敏感期现象,故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了幼儿教育上,形成了蒙台梭利教育。

在入园季,家长给孩子选幼儿园时,几乎都会听到蒙台梭利幼儿园这个名字,这便是秉承着玛丽亚·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幼儿园。

《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一书的作者李芷怡,早期就是在蒙台梭利幼儿园做高级教师指导工作,后来又去美国进修教育学,在各大城市从事过多年的育儿指导工作,加上自己育有一儿一女,对儿童敏感期的了解自然比旁人更加深入、全面。

在书中,作者李芷怡是这么解释敏感期一词的:

敏感期,是指孩子在0-6岁期间的某些阶段,会由于内在发展的需要对外在的刺激感到敏感,从而努力从环境中吸收、学习,以满足成长的需求。

敏感期是孩子发展的黄金期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费尔德曼带你开启孩子的成长之旅》一书,发展心理学大师罗伯特·S·费尔德曼介绍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一项研究中,实验人员给一些幼猫带上了能使视觉能力受到限制的遮光镜,这样那些猫咪就只能看到垂直方向的线条。等这些猫长大后,即便实验人员拿掉遮光镜,猫咪也看不到水平的线条,但是它们看垂直线的能力却完全正常。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给从小在相对正常的环境中长大的猫戴上遮光镜一段时间,等到去掉遮光镜时却不会出现上述结果,猫咪看水平和垂直线条的能力都是正常的。

在幼猫视觉发展的黄金期,人为的给它们带上遮光镜,就是阻断了猫的视觉发展。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中,作者李芷怡同样也记录了一个有关视觉发展受阻的案例,不同的是,事件中的主角是人。

在意大利,一个男孩因为一只眼睛轻度感染缠了半个月的绷带。半个月后,当绷带拆除,医生却发现男孩的眼睛虽然没有任何生理上的毛病,但却完全失明了。后来,研究发现,男孩那只看不见的眼睛是因为被帮绷带期间,没有和特定的神经中枢建立联系,主管视觉的结构没有被激活,所以大脑接受不到眼睛传来的信号,自然就看不见。

可见在儿童敏感期内,孩子对外部环境非常敏感。如果对敏感期视而不见,或者是粗暴干涉,就会给孩子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如果对孩子的敏感期进行适当的引导,那孩子对某些方面的能力就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敏感期并不是关键期,敏感期可以弥补

如果一个女性在怀孕12周内感染了风疹病毒,那对她肚子里发育中的胎儿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即便孕妇不会流产,但出生后的婴儿也会存在严重的出生缺陷,风疹病毒可以影响发育中婴儿身体的几乎所有东西,包括眼盲、耳聋、智力低下、心脏缺陷等。但是如果孕妇是孕后期感染的风疹病毒,那对孩子做出损伤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同一种疾病发生在不同时期便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便是关键期。在发展心理学上,关键期是指发展中的一段特殊时期,在这个时间内某些特定事件会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像怀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怀孕早期乱吃药都可能会给胎儿带来灾难性的结果,并且这些后果是永久、不可修复的。

同样是特殊时期,关键期和敏感期相似但又不同。说它们相似是因为在特殊时期如果造成了生理上的伤害,那几乎都是不可逆,像怀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上面案例中视觉敏感期被缠绷带的男孩。

说它们不同是因为在有些环境下,关键期的损伤会造成永久不可逆的伤害,但是在敏感期,如果某些特定环境下的刺激缺失是会阻碍发展,但是以后加强这方面的刺激是可以弥补的,尤其是在认知、人格和社会发展方面。

比方说,在关键期孕早期感染的风疹病毒造成的生理缺陷是永久不可逆的;但在敏感期,孩子缺少外语刺激不会说外语,但他成年后还是有能力说一口流利的外语的。

这也就是说敏感期不是关键期,只要在相对正常的环境下长大,即便因为某些原因错失了某些能力的最佳发展期,但是以后也是能弥补的。

总之,错过孩子最佳发展期的父母并不需要太担心,只要孩子在正常的环境中长大完全是可以补救的,因为敏感期具有可塑性。

0-6岁的敏感期都有哪些?

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中,作者李芷怡一共介绍了26种0-6岁的敏感期。其中0-2岁半的敏感期有7种,分别是:视觉敏感期、听觉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行走敏感期、语言敏感期、渴望爱的敏感期。

2岁半-3岁的敏感期有5种,分别是:自我意识的敏感期、空间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模仿敏感期、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

3-4岁的敏感期有4种,分别是:执拗敏感期、审美和完美敏感期、色彩敏感期、人际交往敏感期。

4-5岁的敏感期有6种,分别是:婚姻敏感期、性别和出生敏感期、身份确认敏感期、绘画和音乐敏感期、情感敏感期、书写和阅读敏感期。

5-6岁的敏感期有4种,分别是:社会规范敏感期、数学敏感期、文化敏感期、自然敏感期。

敏感期父母的最佳教养方式

敏感期是孩子发展某种能力最好的时期,家长如果在这个时期引导得当,孩子就会又快又好的掌握这种能力,并顺利度过敏感期。因此,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中,作者提出了3种可以帮助父母教养敏感期孩子的方法。

1、给孩子最大限度的爱与自由

敏感期原理是著名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提出并应用的幼儿教育上的,而蒙台梭利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是给孩子最大限度的爱与自由。

比如说,儿子2岁时,热衷打人和向人扔石子,而这正是手敏感期时的正常反应。我应该如何引导孩子顺利度过手的敏感期哪?

首先孩子打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锻炼手臂的力量,有时是为了寻求关注,有时是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找到孩子打人的原因,在解决问题。如果孩子是为了锻炼手臂力量,就给他买个皮球在没人的地方随便扔。如果孩子是为了寻求关注,那在孩子打了人后,马上和对方道歉,然后离开,同时在平常时多陪伴孩子。如果孩子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那就开导孩子,然后教孩子应该怎么做。

最重要的是不要不停的说“不能打人”,也不要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爱打人,因为这样无疑是给孩子贴了一个负面标签。会让孩子认为他的行为能引起别人的关注,反而把打人当成寻求关注的手段。

2、敏感期父母要学会等待,观察孩子的言行,抓住敏感期

很多父母都会有类似这种“别人孩子都会走路、会叫爸爸妈妈、能认识1000个汉字了,怎么我家的还不行,是不是敏感期延迟了”等等疑问。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敏感期也不是钟表说几点来就几点来。谁也没法预测孩子敏感期到来的准确时间。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观察孩子的言行、耐心等待、理解孩子的发育步伐。在孩子敏感期到来时,适当地提供帮助,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

比如,由于男孩和女孩发育特点的限制,女孩就比男孩说话说的早。在手的敏感期时,有的孩子喜欢扔东西,有的孩子喜欢扣洞洞,而敏感期的表现途径和时间长短都是因人而异的。家长只需要抓住这些特点,给予孩子帮助即可。像喜欢扔东西的,买个皮球;喜欢扣洞洞的,买几本洞洞书。

3、敏感期父母为孩子创造学习条件

孩子进入敏感期时,家长非但不应该阻止孩子的探索,还应该积极地创造条件,哪怕孩子的提问让你很尴尬。

比如说,孩子在进入性别和出生的敏感期时,经常会提一些让家长难以回答的问题“我是从哪里的?”、“为什么我和男孩(女孩)长的不一样”,如果家长对这些问题敷衍了事,只会让孩子错过最初的性教育。

实际上,这时父母可以借助绘本科学的来解答孩子的疑惑,像《我们的身体》、《如何制作一个哥哥》、《小鸡鸡的故事》、《乳房的故事》、《不要随便摸我》等等。

孩子在敏感期对某些环境很易感,学东西很快。如果孩子在这些阶段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他的认知能力以及社会性都能提到显著提高,能自己思考,有很强的安全感,同时也对自己充满信心。

因此在孩子发展最快的敏感期,也会出现最多令人抓狂的育儿问题,这时父母一定不要打骂制止,而是要用科学的方式,顺利帮孩子度过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