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孩子把话说完,是为人父母最高级的修养 父母会说话孩子才会听的艺术
弗洛依德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三岁男孩在一间漆黑的屋子里大叫:
“阿姨,我害怕!和我说说话吧,这里太黑了。”
阿姨回答他:“我说话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说:“没关系,有人说话就有了亮光。”
说话这件事,也许我们成年人觉得稀疏平常,多说一句少说一句没什么。
可是对于孩子来说,说话是他们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方式。
有人跟他们说话,有人能听他们说话,都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满足。
前几天,带着女儿去学小提琴,下课后,孩子们蜂拥而出,各位家长也都很慈祥的等着接孩子回家。
一个男孩冲着妈妈跑出来,“妈妈,妈妈”的喊着。
那位妈妈很温柔的摸了摸孩子的头,笑着说:“累了吧,回家给你做好吃的。”
“今天老师夸我了呢,我……”
“妈妈就知道课下勤练习,一定没问题,以后咱们每天依然坚持练半个小时,老师会更加惊叹于你的进步呢。”
从旁边乍一听,觉得这对母子的对话没什么问题。
而且这位妈妈态度谦和,懂得鼓励也算是懂得科学育儿的好妈妈了。
但是男孩说的下一句话,却引人深思。
他说:“妈妈,我只想告诉你,我很开心”,说这句话时,那孩子已经没有那么兴奋了。
我们总是喜欢给孩子充当“人生导师”的角色,指出他们的进步与退步,得到与失去。
却忽略了,孩子也许只是想跟我们好好说句话。
的确,孩子的小心思可能不用说我们就能知道。
可我们还是要听他们把话说完,听听他们想与我们分享的故事、情感、需求。
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给他们一个好好说话,好好表达的机会。
儿童表达能力不好,而且说话的时候注意力很集中,如果经常被打断,会让他们很没有认同感,甚至会产生自卑的感觉。
就像我们在跟朋友交谈时,他们频繁的打断,让我们很多话说不出来,或者被打断后就忘记自己想说什么。
这给人的感觉是,不被尊重,心里憋闷。
同样,孩子如果想表达的东西被阻碍,表达不出来的时候,他们也会有伤自尊的感觉。
《金牌调解》中,有一期嘉宾就是一个非常爱打断孩子说话的父亲。
儿子来到调解现场,已经态度很诚恳,他知道爸爸爱他,也想通过这个机会能和父亲改善关系。
可是,父亲却一脸的看儿子不顺眼。
主持人问他,觉得父亲爱自己吗?
他很坚定地说:“这是肯定的。小时候自己不理解,长大了才知道,爸爸这个人其实就是……”
这个男孩大概想说的是,爸爸刀子嘴豆腐心,可他没有说完就被父亲打断。
“我在他心中就是一个不要脸的人,我替他说。”
一句话,堵塞了父子俩交流的通道。
男孩说:“我觉得自己哪里都不行,还读什么书,我爸爸从小就说我不行,于是就辍学了。”
后面这个孩子想表达的,是自己知道没有文化处处碰壁,很痛苦也很后悔。
可父亲又来打断他:“你辍学我怨你了吗,你又是怎么上班的?”
被打断后,男孩继续倾诉:自己不能做与能力、文化有关的一切工作,觉得没有人会要他,压力很大。
在儿子诉说自己压力的时候,父亲更是不可思议地说:“你压力大,我压力不大啊!”
这对父子从头到尾都没有交流过,感情从来就没有流通过。
他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沟通模式,永远不是平等的关系。
父母不让孩子好好说话,不给孩子耐心地听完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这就代表亲子关系本身就是不平等的。
一个孩子连话语权都没有,长期被压抑被轻视,他们就会变得自卑自轻,甚至和其他人,也很难轻松的交流。
很多时候,父母如果给孩子时间,哪怕只有一分钟的时间,让孩子把话说完,可能结果就完全不同。
泰国有一个公益广告《妈妈先别着急骂孩子》。
说的就是下课后,几个脏兮兮的孩子跑向自己的妈妈,妈妈们都纷纷表现出惊讶的神色。
甚至有的妈妈,已经马上要发脾气。
但是再等几分钟,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妈妈们就会为这些脏兮兮的衣服感动欣慰。
因为他们是在路过草坪时,看到老爷儿的车子深陷在淤泥里,于是纷纷走入泥沼,帮助老爷爷把车子里的东西搬上来。
短片里,妈妈们有听孩子解释的时间,可是生活,永远不会倒退。
多少妈妈,都是先生气的骂孩子一顿后,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几分钟的时间,就能给孩子一个机会,给家长一个重新认识孩子的机会。
我们每一天都要跟很多人说很多话,可是孩子能说话的人,远远没有我们多。
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一个认真把话说完的机会,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孩子说话连贯性不强,需要边说边想,所以肯定会慢一些,也会断断续续的。
即使我们已经听懂,知道孩子想要表达什么,也不要着急去给孩子下结论。
我们把想法强加给了孩子,自以为是地说“好了,妈妈已经知道了,咱们可以做别的事情了”,或者是急于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批评。
那孩子可能会认为爸爸妈妈的不耐烦的,不喜欢听他说话的。
而且爸爸妈妈不听他说完就批评他,很明显是不信任他。
一个没有被好好倾听的孩子,很难学着倾听别人。
作家刘继荣在《白色风信子》中,讲述过自己没有好好听女孩说话的后悔经历。
她在接女儿放学时,老师告诉她女儿比别的孩子“笨”,而且最近总是把自己吃撑了还要盛饭,这些行为让刘继荣觉得丢脸。
回到家,她一点也不想理女儿。女儿多次想跟她说话,她都不理她,还冲女儿发了一顿脾气。
直到女儿害怕的问她:“如果一个人杀了自己的手,那他会死吗?”
这位妈妈才意识到,女儿“玩”刀把自己的手划伤了。
更重要的是,女儿“玩”刀不是因为调皮,而是妈妈喜欢吃苹果,她想给妈妈削苹果。
就连女儿像傻子一样吃饭,也是有原因的,她从小体弱,她想多吃点儿,长得壮一点,就能帮妈妈做事情了。
多少次后知后觉,才知道我们误会了孩子。
可生活不是录像带,没有倒退的机会。
我一直坚信,孩子都是“人之初,性本善”的,他们天性善良,在已知的情况下,不会做出太错的事情。
只是他们没有机会解释自己,没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情。
听孩子把话说完,不随意打断孩子说话,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也能让我们收获一个懂事的孩子。
相关文章
- 孩子成长的3个叛逆期,让孩子把话说完,是父母最好的修养
- “妈妈,谢谢你给我面子”,尊重孩子,是父母最高级的教养
- 为人父母挣再多的钱,不如留给孩子最高级的财富,灵魂的陪伴朗读
- 最高级的亲子阅读,是读懂孩子的心
- 最高级的富养,是让孩子学会爱自己
- 最高级的教育,是教孩子“无用”的东西
- 让孩子把话说完,是一种素质,每个父母都应该做到
- 听孩子把话说完,"以大人之心度孩子之腹",往往会错怪孩子
- 孩子不听话是自己的原因?父母首先反思,5种语气助孩子更好成长
- 孩子不听话,或许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
- 孩子不听话,父母管不了,送问题少年学校合适吗?
- 孩子不听话?还不是因为父母不好好听孩子说话
- 孩子为什么不听父母的话?因为你和孩子的情感账户余额不足
- 孩子总是不听话,靠“吼”可不行,其实父母的状态决定孩子的情绪
- 孩子总犯错不听话,父母该如何利用“情绪引导”来促使孩子优秀?
- 孩子总犯错不听话,父母该如何利用“情绪引导”来促使孩子优秀?
- 孩子没礼貌,大人说话他插嘴?父母要让他端正态度,学会倾听
- 孩子见人不打招呼,是没礼貌还是不听话?父母可先找原因再想对策
- 孩子进入“竞争敏感期”,为让孩子听话,父母谨慎使用说反话
- 父母听到老人对孩子说哪五句话时要及时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