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二宝:手足冲突,父母的引导很重要
家有二宝,手足冲突不可避免,作为父母,如何能够更智慧的处理,让孩子们既能够和平相处,又能够感受家庭中的爱呢?
第一个呢,千万不要把大宝推上神坛,就是你都是哥哥了,你都是姐姐了,你应该怎么样怎么样……这是处理手足冲突的大忌,可能表面上你会暂时获得和平,但会给自己埋下一些隐患,都是雷。
因为不管大宝几岁,他都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孩子,而不是一个哥哥或者姐姐,他首先需要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才有足够的心力去做一个比较好的哥哥和姐姐。等老二大一些,开始对物品什么的有了争抢意识了,我们要坚持一个原则:保护大宝的物权,明确告诉二宝,大宝的东西是不能随便动的,即使是爸爸妈妈,在没有征求老大的意见之前,也是不可以随便吧大宝的东西拿给二宝的,这个很重要。
这样做,一方面,减少二宝的争端,另一方面,让大宝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他的尊重,减少对二宝的极度和怨恨。同时,这也是一个建立界限的过程,慢慢的,大宝也会学习到,二宝的东西也是不能随便动的,每个人都能保护好自己的东西,建立自己的心理界限,然后,就会有更多的心力去分享,去交流,去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第二个,孩子们发生冲突,只要不是较大的暴力冲突,一些小纷争,爸爸妈妈尽量避免把自己卷进去,不要试图当裁判。
大宝和二宝姐弟发生冲突,妈妈跳进去,当裁判,二宝看到妈妈来了,立刻开启撒娇模式,其实是演给妈妈看呢,妈妈很容易就心疼了,大宝呢,看到妈妈对二宝的心疼,心里的愤怒就涌起来了,本来可能可以相让的,也要战斗起来,表面上是想证明自己没有错,自己是正当的,实际上,只是在用愤怒告诉妈妈:你这样做,我很伤心!
实际上,如果妈妈不当裁判,他们争吵一会儿,没几分钟,可能又玩儿到一起去了。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很正常,相爱相杀,一旦有父母参与,似乎战争就变性了,升级了,变成了爱的争夺战。
兄弟姐妹之间的争执,所执着的往往并不是一个道理或者公平,而是一口气,也就是所谓的“气不过”罢了。如果这口“气”能得到理解和宽容,凡事其实都可以有商有量、互相理解和帮助的。
第三个呢,给孩子成长的机会,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们既然生在一个家庭,当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那么这就是一辈子的亲人关系,他们需要学习相互之间的相处模式,互相摸索对方的脾气秉性,学习如何处理冲突。
如果,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么通过什么办法,能够顺利的达到呢?那肯定不是靠爸爸妈妈的命令,要靠自己想办法。比如,交换物品,比如用劳动获取……各种办法,孩子的智慧是我们想不到的,尽管有些办法我们大人并不赞同,但是,我们要明白,这是他们的相处方式,只要他们互相认可,那就可以了。
实际上,两个孩子就像婚姻中的爸爸妈妈一样,互相摸索相处方式,而比爸爸妈妈还要有的优势是,他们是在成长中的,包括体力、心力、智商、情商,有更多的可能性,是在变动中成长的,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父母,我们是他们感情的润滑剂,还是关系中的不定时炸弹呢?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偏心,把孩子们之间的关系领歪了。
当然啦,也并不是说手足之间发生任何冲突,我们都袖手旁观了,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出手的,可以用一些巧妙地办法帮助他们化解冲突,比如游戏的方式、或者把怒火引向自己、或者暂时隔离,也可以在冲突之后单独跟孩子聊聊天,帮助他们释放掉情绪。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如果能得到大人的帮助,去倾听和理解孩子当时的情绪,就能很好地协助孩子化解矛盾,释放情绪,情绪得到释放之后,手足之爱自然就会浮现。
二宝家庭有时候就像个小社会,孩子们在这里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学习如何处理冲突,作为父母,是这个社会的大背景,提供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氛围。
爱是可以传递的,当我们把足够多的爱给到大宝,爱满则溢,必然会流向二宝,家庭中的爱也会动起来。所以,照顾好大宝,就是在照顾二宝,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爱的延伸!
相关文章
- 二宝来了,父母开心,大宝却逐渐沉默,和父母这些做法有关
- 家有“杠精”宝宝?面对孩子的反驳,父母应该顺着说,还是逆着说
- 家有二宝孩子争宠应该怎么办?
- 家有二宝欢乐多
- 家有二宝,如何解决哥哥欺负妹妹的问题?
- 家有二宝:断奶,打好基础,循序渐进,让甜蜜永存
- 家有任性宝,固执己见个性鲜明,聪明家长要这样来化解和引导哦
- 家有儿子,父母要用这四个方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小男子汉
- 家有女儿,请父母管好自己的嘴
- 家有女孩儿,这些事父母早知为好
- 家有害羞怕生的孩子,父母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变得落落大方
- 家有容易紧张、焦虑的孩子,父母要做到这四点
- 父母如何引导6-8岁孩子走向自主阅读?5步从绘本过渡到桥梁书
- 父母如何面对孩子的“叛逆期”?学会倾听,用沟通的方式引导
- 父母整合内隐记忆,可以帮助孩子成长,减少亲子冲突
- 父母要告诉孩子自己家有多少存款吗?为什么?
- 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的“无用观”?
- 父母都喜欢的乖孩子真的好吗?不乖孩子家长学会引导,更容易成功
- "朗读伤嗓,默读分神!"父母这样引导阅读,孩子更能锦上添花
- 1至5岁孩子伸手打人,是想吸引父母注意?家长及时给予正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