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和孩子打过架的父母不是好父母 有没有不打孩子的父母
大家好,我是2M。
深秋的天气,让人在室内带得冷了需要去室外暖和一下,于是我也很荣幸的加入了感冒的大军。
躺在床上养病,忽然想起小时候,某天突然脑子一抽不想去上学了。于是就跟我妈说难受,吃了药,也不好,怎么都难受。毕竟是装的,我妈越是关心,我就越表现的难受,生怕她发现我是假的。
结果那天我妈带我到学校跟老师请了假,去村里的小诊所开了药,回来的时候还顺便给我买了俩苹果。九零年的农村能买水果很不容易,所以回家的路上我开心的吃着。然后碰到了邻居,我妈解释了原因之后,邻居就说看着孩子挺精神的,不像有病啊?
我当时心里一惊,立刻反应过来自己有点得意忘形了,赶紧继续装病。
面对孩子得病家长容易关心则乱,下面的场景也很常见:孩子头天晚上说有点难受,头疼。第二天孩子刚醒妈妈就问:"怎么样宝宝,头还疼吗?"
你猜孩子会怎么回答?大部分都会是:"嗯,还疼。"
如何这个时候家长追加一句:"那要不要我找老师给你请个假?"
孩子会怎么说?他当然会说:"可以啊。"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偶尔一两次无所谓。可是如果这类的事情变成了日常,就是大事了。
一个初中的男孩来咨询,刚开始无论穿着和讲话都很得体,就是最近不去上学。量表测试显示抑郁和焦虑都是中度,通过三次咨询过程中的评估,发现抑郁倾向比之前想象的要更重,于是建议家长带孩子先去到正规的精神科医院去检查。
【这里说一点,很多人提到精神科医院(安定医院、康宁医院之类的)都会非常的排斥,选择去综合类三甲医院的心理科。相对来说,精神科医院要比综合类医院更加专业,设施更加全面。很多时候为了面子,拖来拖去,时间成本搭在上面,病情也耽误了。】
这个孩子目前六次咨询,现在偶尔去上学。咨询过程中发现孩子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有很大的问题。
孩子头一天晚上说,明天去上学,而且还赶作业。第二天早上以天太冷为理由提出不去了,于是家长开始鼓励安慰孩子,还是不去,最终爸爸请假一天陪着孩子。
这只是其中一个事件,咨询过程中通过了解发现家长对孩子很"尊重",也很理性,不会跟孩子有冲突。包括孩子的爷爷奶奶,发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都是先由着孩子。
问题是:今天天冷可以不去上学,明天天热,后天天下雨呢?那去不去上学呢?
这和完全的溺爱又不一样。父母和家人在尽量的避免和孩子发生冲突,或者换句话说父母不敢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
这样的父母是靠不住的,因为家长一遇到问题就躲。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测试父母的底线,看一看那些事我能做,那些事我不能做。随着长大,大脑发育逐渐成熟,逻辑分析能力、判断力、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你就会发现孩子开始不听话了,他会通过和父母的一些"冲突"来获得一些能力。
比如,家长说玩手机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孩子不干,跟你吵,跟你讨价还价,要玩三个小时。你说不行,就一个小时,他说那要不两个半小时?你说最多一个半小时……
或者孩子大半夜不睡觉,要出去荡秋千,家长说不行。无论他怎么撒泼打滚,这么晚了,说不行就是不行。
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知道了家长的底线,就会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也会增长弹性,知道某些权力可以通过自己去争取(讨价还价)的。
可是如果这个时候家长总是回避冲突,就容易让孩子摸不到你的底。对孩子的完全接纳就是告诉孩子不需要用力去争取任何东西。
个案中的男孩看上去很懂事,刚开始做催眠的时候,表现得很好。但是能明显感觉到过于好了,似乎是在配合。于是跟他解释清楚,不需要任何配合,就是自然而然的反应就行,就会看到他开始没有任何反应了,而且身体都软软的,没有力量感。
我们就知道,他刚开始表现的好,其实假装的成分非常大。在生活中,也经常会装的很好。
孩子不上学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到了新学校没有朋友。我们都知道,到一个新环境没有朋友是正常的,想要得到朋友就去交朋友啊,但是他却缺少这个能力。交不到,就回家,开始回避问题。
做家长和做咨询师不一样,咨询师在咨询室里可以完全接纳一个人。但是做家长是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有原则有底线的。
所以对这个孩子,想要咨询有效果,我们会对家长有要求。
我们会当着孩子的面(减轻家长压力,这样家长和孩子有冲突的时候,可以把仇恨拉到咨询师这里来。)训斥家长,告诉他这么做不对。并且严厉正式的告诉家长按照我说的去做,下次孩子再说难受不想去上学了,直接叫起床。记住,不指责,不漫骂,但是必须起来去上学,没有商量的余地。
如果孩子依旧不去怎么办?
既然难受不想去上学了,那就好好在家养病。没有手机,没有电视,锁好门窗,防止跳楼。或者家长请假一天,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病,而且要从挂号开始,不越过任何一步,让孩子体验到等待过程的焦虑艰辛。有点仪式感,对他有好处。
既然孩子折腾家长,家长也要折腾孩子,敢于面对和他的冲突。
只有家长的基础点做好了,孩子自然会跟着成长。想让家长代替孩子负责任,那不可能。
家长要硬起来,才能成为孩子的垫脚石。
总结一下:家长不要害怕和孩子起冲突,要有自己的底线,才能给孩子底线。当你回避冲突的时候,孩子也会回避冲突。冲突不可怕,我们都是在一次次的冲突中成长的。
当一个孩子能够和父母吵一架,吵完之后大家能该干嘛干嘛,这个家庭的弹性是良好的。
这里多说一点: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他人的故事只能成为我们的参考。我们不能看了一点东西,就回家和孩子干一架,然后说人家网上都是这么写的。那我可担待不起,咱们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关文章
- 孩子为什么感到孤独?哪怕在父母身边,他们的陪伴需求也没被满足
- 孩子没什么自信,怎么办?父母们可以自己做的小方法
- 孩子肠胃积食上医院,中医诊断后没开药,只让父母回家做好这5点
- 孩子见人不打招呼,是没礼貌还是不听话?父母可先找原因再想对策
- 孩子颜值太高,父母朋友圈晒图被冤枉,网友:你确定没整过容?
-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以下几点父母需注意
- 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会哄孩子的父母
- 父母们你知道吗?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错误教育方式的父母
- 父母没自信,不善表现,担心影响孩子怎么办
- 父母越没脾气,孩子越有出息,到底有没有道理
- 父母高颜值,孩子丑的似隔壁老王,这可能是宝爸没有抓住时机
- “为人父母,一分钟没看好孩子,都是我的责任”
- “为什么我们家里没钱?”父母如何纠正孩子的虚荣心和攀比心?
- “凭什么说谢谢”,孩子缺乏感恩心,是父母的“共情教育”没做好
- “按我说的做,听到没有?”:父母如何避免与孩子发生权力之争
- “校园霸凌”从来没有真正的旁观者,父母撒手不管只会害了孩子
- “虎毒不食子”,这需要加一个前提:父母没有对孩子发火
- 大多数父母的教育理念都是错误的,教出的孩子对社会没有贡献
- 天下第一谎言就是:“没有父母不爱孩子这句话”
- 宝贝害羞不说话=没礼貌?父母需警惕孩子的社交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