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说谢谢”,孩子缺乏感恩心,是父母的“共情教育”没做好 孩子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阵子在跟一群宝妈聊天的时候,有一个宝妈抱怨自家孩子被家里人惯的一身臭毛病,而且她越来越从一些情况中发现孩子竟然一点感恩的心都没有。
那位宝妈举例说明了这么一个事例:有一天她带孩子去一个亲戚家玩,当亲戚拿出一包零食给孩子的时候,她给孩子说:"快说谢谢阿姨。"结果没想到,孩子非但没有说谢谢,还大声的反驳了一句:"我凭什么说谢谢?"
听到孩子这句回答,那位宝妈瞬间就愣住了,其实不止是她,身边人也都有几秒钟的愣神,随后她很尴尬的对亲戚道歉,亲戚也是尴尬的摆了摆手说没关系。
也是在那个时刻她才意识到,自家孩子好像在平时也很少对自己说谢谢,在家中可以算得上是非常的任性,对老人家的态度更是没大没小。
可是,面对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她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就想来征询一下大家的意见。
其实对于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这也是孩子缺乏感恩心的体现,在每一位孩子身上都会存在很大的不同,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富足,家长呵护备至,学校的管教也不敢过于严厉,反而会导致孩子不知道该怎么感恩了。
孩子感知幸福的能力在下降,感恩别人付出的能力也受到了损伤,所以才会出现孩子缺乏感恩心的现象,如果我们要想解决孩子缺乏感恩心的问题,就必须先了解为什么孩子会没有感恩心。
一:孩子缺乏感恩心的原因可能有哪些?1.孩子比较自私
自私的孩子都是不会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和想法的,所以也就不会觉得被人给予自己的东西是有价值的,觉得是理所应当的,他们想的是:"是你自愿给我的,我只是接受了而已"并没有想要回报或者感谢的意识。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当然不会拥有感恩心,还有有些孩子也比较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会只考虑自己的想法,从来不会去思考别人的付出是否花费了心血。
2.父母的过度宠溺
现在的物质生活相对于过去要优越许多,很多家长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再加上有一部分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比较少,觉得愧对于孩子,就会用物质方面的给予来对孩子进行补偿,满足孩子的需求,所以长此以往下去,孩子就会觉得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和给予都是理所应当的,当然不会有感恩之心。
3.缺乏这方面的教育
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没有做到时刻创造条件启发孩子学会用感恩的心面对自己的付出,而且基本上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都会养成一个好习惯,就是会对他们说:当别人给予你东西或者帮助的时候,你要道谢。这其实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
可是有的孩子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那就暗示了孩子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有时候孩子盲目的接受他人的帮助,而且还不回以感谢,只会让我们看到孩子的教养不到的问题,缺乏这方面的教育。
4.父母没有做好示范作用
家长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影响,所以孩子的问题体现出来的也是家长存在的问题,如果家长平时没有以身作则,没有做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孩子也很难学会感恩,如果家长平时金行感恩别人,或者是会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这方面的意识,孩子也就会产生感恩之心,对家长行为的效仿,也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实,对于孩子感恩之心的培养,关键就是要看父母的"共情教育"有没有做好。
那么什么是共情教育呢?就是指能理解他人,有同理心、同感等,这个理念是又罗杰斯提出来的,在孩子的教育中属于非常重要的环节。
共情能力可以说在孩子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在性格塑造方面是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缺乏共情能力,可能导致孩子出现以下几种问题。
二:缺乏共情能力,对孩子有什么影响?1.社交受损
共情主要讲的就是孩子对他人的理解和照顾,所在在人际交往中,共情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如果缺乏共情能力,就不会考虑和顾忌他人的感受,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和想法,这会给人一种自私自利的感觉,不会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人成为朋友,孩子也能难融入到一个集体中。
2.情感认知障碍
缺乏共情能力,让孩子无法正常的理解他人的情感,不管这份感情是针对自己还是针对他人的,孩子的情感认知存在障碍,很可能无法正常的回应他人的感情,或者无法理解某种感情的意义,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甚至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好的偏见。
3.性格问题
缺乏共情意识就会体现在孩子的性格上,孩子是无法理解他人的想法的,孩子会逐渐习惯这种不需要带着同理心生活的方式,对于一切都无法产生共情的情绪,以致于孩子的性格也会发生变化,真的会成为一个冷酷无情的人。
美国著名的育儿专家及童书作家茱莉亚库里曾说:"想要较好一个孩子,就得进入孩子的世界,学会用他的视角去理解生活。"
同理,要想让孩子有感恩的心,也需要孩子对家长产生共情,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从而知道他人的付出是有价值的,自己并不是无条件接受的,当孩子产生了这方面的认知,慢慢的也就会学会感恩。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1.向孩子展示自己的情绪
父母要适当的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对家长的感情产生共鸣,主要是让孩子能够理解他人的感情,能够让孩子把他人表达的情绪,和自己表达的情绪联系起来。
2.以身作则
家长要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示范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表现比如家长在遇到需要帮助或者事情时,主动的帮助他人,并且在接受他人的帮助的时候,也要及时的给予感谢,还有更直接的方法,就是在孩子面前"示弱"向孩子请求帮助,然后在孩子帮助自己后,对孩子表示感谢,这样可以更好的让孩子知道他人的付出都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而且还会知道要感恩他人的帮助。
3.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同情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只有了解他人的感情,才能更好的和他人相处,教会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也能让孩子在学习和工作上更加的得心应手,因为孩子不会只想着自己,在很多需要配合的事情上,也能够接受他人的帮助或者帮助他人。
4.扩大孩子的思维格局
思维也是会局限一个人的共情能力,有时候因为孩子的思维不够开阔,很多时候都会有点自私,在思考问题上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所以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见世面,让孩子的格局更大一些,孩子对人和情感的认知也会越来越长。
我是鲸鱼妈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