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共鸣,当孩子抱怨的时候先不要追究原因 来抱怨的孩子特征
共鸣,是家长对孩子的肯定。感知孩子的情况 ,我们知道他的心情。
一个小朋友回家带着一肚怨气,说小朋友欺负他,但是他不让我还手,妈妈亲,妈妈说,你被欺负了很难受是不是?
孩子说是的,很想把他揍起来拿起来揍,,然后打他脸,打的他落花流水,看他狼狈的样子我才会开心。
孩子说着说着竟然笑了,其实他不会这么做,只是一时气话。
孩子妈妈只是静静地听着它,孩子,过了一会儿就把事情忘记了。
这是书中,《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中一个案例,他的母亲是这样子做的。
很多时候当孩子抱怨,欺负我了,或者我做错了什么事情,等一些不好的结果时,我们首先就会说教,然后分析原因,孩子只会越来越有趣,也不会自己处理。
理解,我们要以一种理解的心态对待于她想说的事情,然后与他共鸣,之后再来解决问题。
12岁的乐乐考试成绩,得了70多分,他很沮丧,回家之后,他跟妈妈说我考砸了。
妈妈说那你为什么考砸。
还是原本郁闷的心情更加郁闷,就是考不好啊!
那你为什么考不好妈妈又接着问。
乐乐根本就不想再聊下去了,因为沟通没有到一个点上。
妈妈也很郁闷,其实妈妈本意是想跟孩子沟通好,帮他分析原因无奈最后得越来越不高兴。
妈妈拿过试卷想帮他分析,乐乐却没有心情跟他聊下去,两个人就开始吵起来,那顿饭吃的都不开心。
其实乐乐只要妈妈一句安慰的话,也是共鸣。
当孩子抱怨手机成绩差的时候,证明他已经有这个意思,成绩差是不对的,你再以一种教科书式的方式来跟他沟通,效果肯定不明显的试试,会更差。
因为她此时的目的不是要你帮他分析考察的原因,而是一种安慰,第一步你要考虑到她感受,他的心情你了解,接下来的沟通才会顺利。
书中讲了,那共鸣的具体步骤。
第一,要充分肯定孩子的立场。
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无理取闹也好,没有逻辑也好,妈妈首先不要骂他,我是理解他。
就好比我们找朋友聊天,需要的只是倾诉,这是肯定,如果孩子,如果朋友是站在别人那一边,我们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还是感感觉这个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是塑料友情。
那么孩子与孩子沟通也是一样的,首先我们要肯定他的想法,再来分析。
他心情已经不好,已经在抱怨,你却一再的责备他,抱怨他,这样子只会把他心中的怒火再加一把火柴,烧得越旺,你还想好好跟他沟通,沟通就难了。
第二,要女孩子共鸣,心中的感情
在很多地方,都要提提到要与孩子共情,要跟他同步的思想。
很多时候我们做父母,总喜欢以一种高姿态的方式,我们总是耐心,我们吃过的人都比你走的路还多,可是,孩子经历的,不是我们那个时代经历过的,他的痛苦,我们首先要与他站在同一立场上,他觉得我们是他的朋友而不是敌人,他才会跟你聊更多。
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也有这样子一个案例。
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喉咙痛,不能讲话,孩子遇到糟心的事情,回家开始向妈妈抱怨,如果是以前妈妈肯定会狠狠的批评了一顿,我那那天妈妈喉咙痛。
孩子在那边一边抱怨,本想以为妈妈会骂她,结果妈妈没有骂他,反而很安静的听他讲,他也慢慢的把事情的经过讲一遍。
妈妈只能静静的听,他不知道妈妈的喉咙痛了。
孩子生气的吧,他朋友跟他的不愉快的事情讲完之后心情好了,跟妈妈说谢谢你的倾听,我要跟朋友去打打球了。
说完孩子像没事一样,就跟孩子跟他的朋友去公园打球。如果妈妈没有生病,他就错过一次与孩子沟通的机会。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到,沟通的一种方式是表达,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孩子正以这种方式与你沟通。
第三,沟通第1步首先就要倾听
就像上面的案例一样,我们首先理解,共鸣,但是我不用着急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慢慢的听,听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内容,关于孩子钢琴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相关文章
- 破解孩子的“行为密码”——表面行为不端,背后原因却值得理解
- 孩子"没大没小"是因为还小?家长该怎么治,先清楚这几点原因
- 孩子不听话是自己的原因?父母首先反思,5种语气助孩子更好成长
- 孩子不爱阅读?原因可能在父母身上,先帮他打造一个阅读循环圈吧
- 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先别着急骂,找准原因对症解决
- 孩子发脾气、爱哭闹,家长不要一直讲道理,先看明白这点原因
- 孩子总抱怨学习苦?教会孩子“飞轮效应”,学习要先苦后甜
- 孩子见人不打招呼,是没礼貌还是不听话?父母可先找原因再想对策
- 抱怨孩子不够优秀?请先检视父母的言行,不要忽视了模范的作用
- “明明要生孩子,可粑粑先出来了”,主要有这些原因
- 别总抱怨孩子脾气不好,先来反思下自己是不是坏脾气的父母?
- 想要成为合格的家长,就要先学会理解孩子,不妨从这几点做起吧
- 担心孩子不午睡会长不高?家长一定先了解原因,否则弊大于利
- 孩子“抱怨”“不顺从”,不是和家长作对,是受够了“挑剔”
- 孩子一生气就动手,理解孩子的情绪,与解决策略
- 孩子不想上学?很正常!关键在于家长如何理解与调整
- 孩子不愿分享玩具不一定就是自私,拒绝“自私”标签,家长要理解
-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心”,不是“自闭”,而是觉得自己不被理解
- 孩子不打招呼就是没礼貌?很多家长理解错了
- 孩子不承认错误,一脸不在乎的样子,指责训斥不管用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