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对孩子严格,但不要当众惩罚,“堂前莫教子”家长应警惕 惩罚孩子最严厉有效的方法
文 | 朗朗育儿课堂(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信息社会瞬息万变,每一天都有无数事情发生,每一天都有生命消逝,有些成为了我们的谈资,却也被我们慢慢遗忘。
4月17日夜间22点,一名少年在上海卢浦大桥跳桥自杀。
男孩是一名在校职高二年级学生,据说他在学校与同学产生了冲突,遭遇了母亲的一段批评。
母亲载着他途径卢浦大桥时,不知为何将车停在危险的路中间,少年随即打开车门纵身跳下大桥。
据事后了解,该少年跳桥之前,母亲将车停在大桥中间,开了双闪,起身离座不停地对孩子责骂。
我就不明白了,孩子到底犯了多大的错啊?需要把车停在路中间,立马教育?有什么事儿不能回家说吗?犯得着在路上就急着“处置”?哪怕是罪大恶极的死刑犯,也得押到刑场再枪决吧?
于是孩子一跃而下,当场毙命,母亲看着桥下的孩子,跪在地上嚎啕大哭,不断用手锤击地面,撕心裂肺。
但是那又有什么用呢?这位母亲再后悔也不能挽回他的儿子了。
也许这个示例有点极端,但是这正是说明了很多家长的教育弊端:喜欢“堂前教子”。
一、家长为什么喜欢“堂前教子”?所谓的“堂前教子”,简单来说,就是在公开场所教育孩子。
很多家长喜欢“堂前教子”,主要是从这两个角度出发。
1、家长对自身权威性的维护
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其实很微妙,从以前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到最后的独立自主;从以前孩子对家长的言听计从到最后的自我决策;从以前的孩子对家长的亲密无间到最后的渐行渐远。
孩子渐渐长大,家长的权威性逐渐削弱,家长想要像以前一样对孩子宣告自己的准确性,于是选择了“堂前教子”,暗示孩子: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听我的才行。
2、家长希望孩子改正的急切心态
如果说孩子犯错,最焦急的是谁?那么无疑是家长了。很多家长无法容忍孩子出现错误,并且希望孩子立刻、马上往自己希望的方向改正。这时,家长就不会管孩子是在公开场所还是哪里,直接就开怼。
但是这种“堂前教子”的方法,其实不适合教育孩子,很容易伤害到孩子。
二、为什么“堂前教子”不适用于教育孩子“堂前教子”是一种“语言暴力”,而“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
据专家调查和研究发现,孩子的自我认识水平很低,他们主要是根据别人,尤其是心目中崇拜的老师或父母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如此一来,上述这些具有“权威性”的评价,使他们深信不疑,并且产生严重的自卑感,不知不觉中按“坏孩子”的标准行事,长此以往,就可能变成真正的“坏孩子”了。
所谓“爱之深、恨之切”,生活中,大人们以为骂孩子是为了他们好,是对他们负责的表现。他们以为孩子还小,挨了骂之后不会记在心上。其实不是这样的,“堂前教子”这种语言暴力,远比家长想象的危害深重。
三、“堂前教子”对孩子有怎样的危害?1、伤害孩子自尊心
因为“堂前教子”是在公开场所教育孩子,所以对孩子最直接的伤害就是自尊心的伤害。
十一二岁的女孩,正好处在青春发育期,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自我意识的增强使得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很强,他们期待得到肯定和赞赏,而在被批评和责罚时,会有重大受挫感,会因此而情绪低落。
其实很多青春期孩子,之所以严重叛逆也与自尊没有得到满足有关。
2、伤害孩子自信心
一些家长和老师认为用语言“激将法”可以使孩子幡然悔悟,积极向上,于是“坏孩子”、“笨死了”、“你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等恶语便不加思考地抛向孩子。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事与愿违。
当孩子还小时,家长的话就像“标签”,家长的打击,很容易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对自己产生不信任。
3、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为,孩子天性纯真善良,他们幼小的心灵最容易受到伤害。这些极端的话语会重重刺伤孩子稚嫩的心灵,伤害了孩子的人格尊严和自信心,甚至给孩子一生留下不可抹灭的阴影,甚至因此结束自己年幼的生命。
失去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孩子很容易自我贬损,认为自己对于世界而言是不必要的、微不足道的,还会认为自己多余,怀疑自己的生存理由,把整个世界看得很悲观。
所以避免“堂前教子”,家长的沟通方法很重要。
四、堂前莫教子,家长如何和孩子有效沟通?1、避免在公开场合教育孩
家长可以对孩子严格,但不要当众对孩子惩罚。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家长都最好避免“堂前教子”。
很多家长喜欢在公开场合揭孩子的短,就算孩子在场,他们的言词也很犀利,丝毫不给孩子留情面,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伤害,他们只是把孩子的事当成一个聊天话题。
2、与孩子沟通时,避免语言暴力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是需要耐心的,而耐心的体现是沟通时的轻言细语。很多家长与孩子沟通,语气嘲讽,态度恶劣,这其实不是亲子沟通,而是家长单方面的情绪发泄。
沟通是双方面的,是有理有据的,是倾听与接受的,不是大喊大叫的“语言暴力”。
3、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过度延申
喜欢对孩子的错误进行过度延申,是中国家长的另一个毛病。
孩子多看了几分钟电视,于是就变成看电视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
孩子推迟了几分钟睡觉,就变成孩子熬夜打游戏;
孩子考试没发挥好,就变成了孩子太笨了,天生就蠢。
所以为了避免家长的“延申”,家长在指出孩子的错误时,一码归一码,不要延展,就事论事,孩子才会接受家长的一件。
所以说,孩子犯错,家长的教育需要看场合,将心比先,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如果自己的父母如此对待自己,那会是一种什么样感受?想明白这个问题,或许就不会如此过分了。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相关文章
- 孩子做错事,家长对孩子骂“你怎么这么笨”,警惕“贴标签效应”
- 家长到底应不应该惩罚孩子???
- “你有没有耳朵!”呼喊孩子没反应,家长要警惕“非注意性盲视”
- “你真笨”,孩子终会变成你口中的样子,家长应警惕“标签效应”
- 孩子“人来疯”?要警惕是“表演型人格”,聪明家长会这样引导
- 孩子什么都不想要?家长要警惕,你的孩子很可能过度“自我压抑”
- 孩子又乖又懂事?家长要开始警惕了,小心“儿童亲职化”现象
- 孩子发出“空、空”咳嗽声,青岛家长需警惕,严重可能引发窒息
- 孩子如果出现偏食行为,那家长就要提高警惕了
- 孩子小磕碰没啥事,家长当众开撕,老师直摇头:父母还不如孩子呢
- 孩子忽然咳嗽像犬吠?家长要警惕一种病:急性喉炎
- 孩子有这些表现,家长警惕“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这些方法很有效
- 孩子犯错不敢告诉家长,比起“惩罚”孩子,家长的“纠正”更重要
- 孩子见不得别人好?家长要警惕孩子的“孔雀心态”,3个锦囊给你
- 孩子长期骨头痛就是生长痛?家长注意了,警惕是骨肿瘤
- 孩子高铁打翻酸奶,爸爸当众怒骂!家长的修养决定了孩子的教养
- 家长辅导小学生写作业,结果孩子越来越差,一定要警惕这3个原因
- 警惕“鱼缸法则”,家长别再限制孩子的发展,学会放手很重要
- 警惕!6大随处可见的安全隐患正在威胁孩子的生命安全,家长必看
- “死记硬背”阻断孩子思考,可能会造成思维僵化,家长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