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和孩子"讲条件"利弊差别竟然这么多?"讲条件"不如 "讲底线" 常和孩子说这些 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你把饭全部吃完,周末爸爸妈妈就带你去游乐园”
“你今天好好写作业,就可以多看10分钟的动画片”
“今天早点起床吃饭,明天就送一个你喜欢的玩具”
上面的这些情景,家长们是不是很熟悉呢。为了让孩子能够乖乖吃饭、乖乖写作业、乖乖睡觉...家长提出很多利好的条件,以此达到一个理想的结果。但久而久之,不少家长渐渐发现,孩子也开始和我们谈条件了,不信往下看:
“我把作业写完,你明天就要给我买冰淇淋“
“你不给我买这个娃娃,我今天晚上就不睡觉了“
“我吃完这碗饭,但是你要给我点那杯西瓜汁”
不少妈妈反映,现在的孩子“精”得很,无论你让他们去干点什么,他们都要和你斤斤计较地谈条件。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之所以爱讲条件,大多是受了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当中,父母经常性地给孩子开出一些具有诱惑性的口头条件,他们就会反过来和你谈条件。
讲条件对于孩子有利的方面
孩子更听话
不怕天不怕地,家长就怕熊孩子不听话。为了让孩子们乖乖听话,不少家长会给开出一些诱惑性的条件。面对诱惑,孩子自然会附和家长,但这只是一种暂时的听话。一旦条件无法满足他们的心理,孩子是不会妥协的。
教育孩子要得到就要付出
给孩子讲条件,比较好的一方面就是告诉孩子,无论你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付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仅被父母疼爱着,更被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捧在手心。要什么就给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容易让孩子养成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拥有的心理。
讲条件对于孩子有害的方面
模糊孩子的是非观
凡是都要先提出条件的孩子,久而久之便不懂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同理心的缺失,会渐渐模糊孩子的是非观,在对待事物和人之前做出极端的行为。
孩子变得更有功利性
家长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做事做人的态度。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一个有格局,有态度,有原则,有宽容之心的孩子。而时常和孩子讲条件,能够让孩子更迅速的明白条件的好处。无好处,不考虑成为他们衡量一件事情的标准,变得功利性。
l破坏孩子的内部动机
在孩子这个年纪,他们做事情的动机应该是最单纯的。但常和孩子讲条件,会破会他们做事情的内部动机。他们考量完这个事情对他们有没有好处,才会决定是否去做。尤其是在他们的学习上面,当交换或者奖励被滥用时,孩子会丧失掉学习的享受感。
谈条件不如讲底线
规则并不是绝对的力量,遵不遵守全靠自律。反而规则的存在会激起一个人的挑战欲,去打破规则。因此,与其和孩子谈条件,不如讲底线。
被誉为“南开校父”的严修,在教育子孙后代问题上,就是采用的划底线的方法。在严家,孩子们被要求不准剩饭,每天要恭敬问候家人,及时帮助有困难的邻人。
只有培养了孩子明确的是非观与底线,孩子才能有一颗自律的心,有原则的做事情。在此基础之上再给孩子建立规矩,他们会在不触及底线的情况下,独立探索这个世界,完全不需要威逼利诱。
无论是讲条件,还是建立奖励或惩罚政策,在家庭教育中这些都只能解一时之急。因此,常和孩子“讲条件”的家长,不如和他们“讲底线”!帮助他们建立做人做事的底线原则,孩子才能独立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
- 没有底线的父母,才会总是和孩子讲条件
- 孩子学钢琴和不学钢琴,差别竟然这么大,看完扎心了
- 和孩子谈条件,不如和他们划底线
- 每天只要花了20分钟伴陪,孩子的差别竟然这么大
- 孩子上一年级后竟然尿裤子了!淡定,这种“行为倒退”很正常
- 孩子喜欢和父母讲条件,是因为你用这个句式养育的孩子
- 孩子被烫,亲爸竟然用牙膏去治疗?常识去哪了?
- “补钙之王”竟不是骨头汤,竟然被忽视的它,孩子常吃个头蹭蹭长
- 不打扮的妈妈和常打扮的妈妈,养出来的孩子差别大,扎心又无奈
- 全职带娃,孩子刚上幼儿园,家庭条件一般,爱人挣的钱勉强维持生活,心里非常苦,有解决方法吗?
- 全职带娃,孩子刚上幼儿园,家庭条件一般,爱人挣的钱勉强维持生活,心里非常苦,有解决方法吗?
- 每天都喝牛奶的孩子,和不喝牛奶的孩子,一年后的差别非常大
- 物质奖励会让娃更贪心,面对孩子“讲条件”,家长需学会见招拆招
- 生活条件再差,孩子这些方面的需求,父母最好不要常常"叫穷"
- 经常出去玩和爱宅在家的孩子,10年后差别巨大
- 经常午睡和从不午睡的孩子,长大后有什么差别?这三点差距很明显
- 经常去"旅游"和总"宅在家"的孩子,这些差别,越长大越明显
- 孩子一哭,家长就没原则没底线?快来看看育儿陋习,你中了几条?
- 孩子不同的睡姿,竟然可以表示不同的性格?家长快来看看
- 孩子不同的穿衣特征,能透露出他家庭条件的“小秘密”?不妨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