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和孩子谈条件,不如和他们划底线 跟孩子谈条件不如划底线

2022-02-27 19:06:49孕产
昨天在餐厅吃饭的时候,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在过道里跑来跑去,有好几次都差点撞到了端着碟子的服务人员。他妈妈看见了,赶紧大声制止:“亮亮别跑了,这样很危险,会撞到别人的!”小男孩仿佛没听见,继续往前跑。他妈妈坐不住了,起身追他,说:“你给我回来!


昨天在餐厅吃饭的时候,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在过道里跑来跑去,有好几次都差点撞到了端着碟子的服务人员。

他妈妈看见了,赶紧大声制止:“亮亮别跑了,这样很危险,会撞到别人的!”

和孩子谈条件,不如和他们划底线


小男孩仿佛没听见,继续往前跑。

他妈妈坐不住了,起身追他,说:“你给我回来!”小男孩一看妈妈追他,跑的更来劲了,大叫着往前跑的更快。

妈妈着急了,说:“再不回来,下午你就不许看动画片!”

孩子一听就不乐意了,“不!你不给我看动画片,我待会儿就不去幼儿园!”

“那你赶紧回来,不要乱跑撞到别人!”

“那你要给我看动画片我才去!”

妈妈一时语塞,但却毫无办法,只能无奈又生气的点点头。

跟孩子谈条件不如划底线

孩子终于安静下来了,回到餐桌上慢悠悠的吃着饭。

这样的桥段是不是很熟悉?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争吵中都越来越喜欢谈条件。

很多微课学员也问过我一样的问题,说孩子喜欢和大人谈条件,老和自己讨价还价,在家里经常发生这样的对话: “不给我吃冰淇淋我就不去幼儿园!”“不给我玩手机我就不做作业!”

而父母生气归生气,但是又不能真的打骂他,“耍流氓”又耍不过他,很多时候只能自己吃瘪,答应孩子的要求。

孩子喜欢谈条件,或许是已经发现了父母的“软肋”,知道如何做父母就会同意,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爱谈条件的孩子身后,

往往站着爱谈条件的父母

一、孩子很聪明,很多谈条件的技巧是和父母学的

在孩子顽皮的时候,很多父母会不自觉的跟孩子谈条件:

孩子不肯吃饭,父母说“不吃饭就不给你买玩具!”;

孩子不写作业,父母说“写完作业就带你去游乐园”。

总之,就是用某项奖励或者某项惩罚来让孩子听话。

跟孩子谈条件不如划底线


面对随时都可以把你气炸的熊孩子,这些办法简单又奏效。虽然知道这样做不好,但往往就是这样的办法有用。

于是,父母用的多了,反而有了反效果:孩子会越来越狡猾,甚至还反向学会了如何与父母谈条件。

二、孩子谈条件,是因为可以通过【谈条件】这件事得到自己想要的

孩子很聪明,在和不同的家庭成员相处之中,他们能够迅速的掌握每个人的性格特征。

我常常收到不同家长的求助,说孩子只会在自己面前顶嘴撒泼,要玩手机、要买玩具,但在其他家庭成员面前却不这样。

又或者孩子只在爷爷奶奶面前谈条件,吃了这口饭待会儿买什么零食。

其实你会发现,孩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拿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但同样一个孩子,他能和妈妈耍赖要玩具,但跟着爸爸的时候却很听话,也不会耍赖也不顽皮;

同样一个孩子,能对着爷爷奶奶说出“待会儿买饮料我才吃饭!”的话,但面对着严格的爸爸妈妈却是言听计从。

跟孩子谈条件不如划底线

这样的差异,其实正是孩子学习来的。

往往是父母“喜欢讲条件”的说话方式,让他学会了:如何通过谈条件得到自己想要的。

这时候,你的引导尤为重要。

家长可以怎么做?

当我们被孩子气到,情绪不好,往往会跟他谈条件,但这样其实是个不好的行为,是个坏榜样。

所以,大家可以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来处理接下来的事情。

一、家长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情绪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当我们被孩子气昏了头的时候,就无法很好地解决问题。

所以,当我们无法控制情绪的时候,不妨先各自冷静一下,否则不仅没法解决问题,还会让本就紧张的关系雪上加霜。

而人如果想控制好自己情绪,有三个前提。

第一个前提叫体验情绪,一个人如果要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绪,那么就得对这种情绪有非常丰富的认识和体验,就是你能懂这种情绪。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能非常好地处理好“气愤”,前提是你体验过什么叫“气愤”。

比如孩子不喜欢吃饭,他不想吃,你就说:“不吃饭就不能看动画片!”,对他来说,就等于你强行不让他做喜欢的事“看电视”,要去做不喜欢的事“吃饭”,他是很生气很难过的。

如果你不懂这种情绪,就不会很好的处理这种情绪。

一个人管理好情绪的第二个前提是:能觉察情绪。

一个人有各种情绪之前,总是有苗头的,你有没有觉察情绪的意识和能力,决定了你接下来能不能管理好、处理好情绪。

在孩子顶嘴谈条件的时候,我们会气愤,也许还会狠狠的拒绝他,但是在此之前,在你觉得快要骂他的时候,在你快要说出“不吃饭就不许看动画”这句话之前,忍住,并深呼吸

如果你能觉察出自己 “生气”的情绪,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就不会总是被孩子的条件牵着走

跟孩子谈条件不如划底线

第三个,我们要想控制、管理好自己情绪的前提叫“接纳情绪”。

也就是说你得能接纳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你得接纳孩子的情绪状态。

孩子谈条件,孩子顶嘴,他可以这么做吗?其实是可以的。

跟孩子谈条件不如划底线

只是大家需要明白,我们接纳他的情绪,不因为他的顶嘴而生气,但是他提出的要求能不能实现还是你说了算。

所以我们成人要能控制自己情绪,这三个前提不能忽略:第一,体验情绪,认知情绪。第二,觉察情绪。第三,接纳情绪,接纳孩子的不高兴。

二、允许孩子为自己申辩

在亲子关系中,最忌讳的就是,父母不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

可是,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否定时,他们也会感到委屈、愤怒。

而只有将孩子的顶嘴,看成是普通的申辩,才能平心静气地把谈话进行下去。

在《妈妈是超人》中,胡可、安吉和小鱼儿在表演话剧,胡可脖子上戴着枷锁,但是枷锁能不能打开是两个儿子说了算。

为了能让自己脖子上的枷锁打开,胡可不停地和两个儿子说着“好话”,但是都没用。

最后没办法了,胡可使出了杀手锏,问安吉:“你还想不想回家睡觉了?”

没想到这时安吉立刻和妈妈谈条件:“那你能让我赖床吗?”

胡可犹豫了一会儿,思考再三,还是接受了安吉的提议,答应了他。

胡可尊重了安吉脱口而出的“条件”,完成了话剧。

心平气和的关键,是我们对孩子不同意见的包容。

三、表明底线

家庭中大部分的规则,其实大多都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磨合中建立起来的。

很多时候,面对孩子的辩解,家长很难判断这到底是孩子在表达意见,还是在“顶嘴”。

这时候,其实我们可以向孩子展示底线,申明边界在哪里,在这个边界范围内你都可以来跟我讲道理。

比如:“表达意见可以,不能发脾气”;“讲道理可以,不能说不尊重父母的话”;“定好的规则,争辩也不会更改”。


当孩子明确地知道边界在哪里时,他反而会建立起一种安全感,这个时候他就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这个东西可以为自己争取一下,但那个东西想都别想。

如果父母是没有底线的妥协,只会助长孩子的脾气。

《妈妈是超人》中的马雅舒就是这样,非常容易同意女儿米娅的要求。

米娅想吃冰淇淋时,马雅舒不同意,孩子直接躺在地上哭,马雅舒妥协了;

米娅刚吃完蛋糕,在菜市场又哭着说要吃面包,马雅舒拒绝,米娅撒娇,马雅舒又妥协了。

连马雅舒自己都说:“我应该是一个很好妥协的妈妈。”

对于米娅来说,她不知道妈妈的底线在哪里,她只知道,她想要的都可以通过耍赖、撒娇、谈条件来获得。

而反观梅婷教育孩子,在看平板上就有着严格的要求,看完一集动画片就不让看了。

快快的爷爷和妈妈是站在统一战线上的,快快看完一集动画片后,还在偷偷看着平板,爷爷坚持没收。

无论快快是哭闹,还是谈条件,都不让看。

家庭规矩中的底线,其实就是告诉孩子,有些事情即使是哭闹,谈条件,都没用。

和孩子谈条件,不如和他划底线。

四、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有时候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导,孩子听不进去,哪怕我们把人生的智慧都告诉孩子了,不愿意让他们走一点弯路,孩子也不愿领情。

对父母来说,看着孩子犯错不出手,简直是对抗自己的天性。虽然很难,但我们得承认,这是孩子自己的人生。

有时候制止“顶嘴”的最好办法,恰恰是让孩子亲自去实践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只有当经历过后,他才会心服口服地承认,妈妈是对的。

好啦,快用小七老师的办法试一下吧。



关于育儿,或许你还有很多问题

没关系,小七老师一直关注家长们的需求

我们将不断推出能解决大家育儿问题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