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用惩罚,不只是没效果,还会有严重后果 什么东西没做错还要受惩罚
惩罚,无论在自闭症康复界还是普通教育界,都是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有人认为惩罚是对孩子的伤害,所以反对一切惩罚,倡导快乐教育;而有人认为在孩子不懂事的阶段,不知道做事情的界限,犯了错必须惩罚,甚至有知名大学教授主张对孩子又打又骂。
确实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势必会犯错,假如没有惩戒,孩子便没有是非观念,为人处世没有规矩,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但是,必须搞清楚的是,惩罚没那么简单,它不等于体罚和其他令人厌恶的刺激,搞不清楚惩罚就会用错。在普通教育领域,若不恰当地使用惩罚,可能会有效果,不使用惩罚也未必会把孩子惯坏,毕竟很多普通孩子具有正常的认知、情绪情感和社会能力,他们能够通过多种线索来不断调整矫正自己的行为,以使自己的行为更合乎社会规范。
而对于有发育障碍比如自闭症的儿童来讲,用错了惩罚,不仅没有效果,还很可能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当然,对于普通孩子来讲,摒弃错误的惩罚手段,使用恰当的惩罚措施会使得教育效果更好。这篇文章就要跟您细细聊一聊惩罚。
什么是惩罚?在应用行为分析里,我们通过控制行为的结果来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行为的改变包括增强(增加)和减弱(降低)两种。
惩罚与消退都是使得行为减弱(降低)的技术,也就是说我们不想让孩子出现什么行为,就可以用惩罚和消退来解决。消退对于问题行为的处理非常有效,但是大家很少用也很难用得好,在这里先不做讨论。惩罚是大家容易理解也在普遍使用的,却总是被错误理解和使用。
关于惩罚的概念和原理,在理论界尚有争议。为了便于理解和实践,我们可以把惩罚理解为焦点行为伴随着厌恶刺激,以减少焦点行为的可能性。通俗来讲就是,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就给他一个他不喜欢的刺激,这样他下次发生问题行为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惩罚有正负之分很多家长不知道的一个事实:惩罚也有正负之分。假如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给他额外的厌恶刺激,比如又打又骂、罚抄作业、电击等,这是正惩罚;若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我们把原本属于孩子的东西或者游戏机会、活动特权等剥夺了,这就是负惩罚,也有的书上称之为“反应代价”。
正惩罚有害,负惩罚有效在教育界(包括自闭症干预领域),主流的观点认为惩罚(主要指正惩罚),具有较大副作用,能用其他的干预手段达到效果,就不用惩罚。惩罚仅仅是暂时抑制了行为的发生,一旦没有相应惩罚措施,原有行为又会出现,跟消退行为并不相同。而且惩罚有时反而成为强化某行为的因素,比如我们之前文章《你竭尽全力对付问题行为,却不知道反而成了“帮凶” 》所讲,有时管有时不管会使问题行为更严重。
有的正惩罚比如罚抄作业,不仅不会让孩子帮助孩子减少犯错,还会让孩子对写作业心生厌恶。有些正惩罚甚至具有极强的危险性,被亲生父母活活打死的孩子并不少见。也有些父母,打了孩子又后悔,对孩子有愧疚之心,打了就哄,对孩子百般溺爱言听计从以作弥补。有的孩子长期受惩罚的摧残,而变得精神高度紧张胆小怕事。这些匪夷所思的做法祸源都在于滥用正惩罚。
假若一定要用惩罚,可以尝试负惩罚。比如孩子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出现推人行为,就将他带离游戏环境,称为罚时出局(time-out),剥夺他一段玩游戏的时间后再让他重新返回游戏,叫做“重新上场”(time-in)。至于剥夺游戏机会多长时间,则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拿捏好分寸。
负惩罚使用中也有一些坑,需要注意。
1、剥夺孩子喜欢的,而不是他想要逃避或者无所谓的一位高中同学跟我讲过他上幼儿园时的一件小事:同学中午不睡觉,还发出很多声音影响其他小朋友,老师便说:“你也不睡觉,就把你的小床没收了,你去教室里吧!”他便很开心的离开小床去了教室,教室里恰恰有一个小木马,他一中午都在小木马上摇晃玩耍,直到大家都起床。
老师觉得没收小床是一种惩罚,而小朋友恰好不想要这张床,想去教室玩耍,所以根本没有起到惩罚的作用,反而奖励了他不睡午觉影响其他小朋友的行为。
在教育实践中,许多施教者喜欢用去教室外面罚站来惩罚扰乱课堂的学生,若这个行为功能是为了逃避课堂,那么到教室外面罚站对他来说不是惩罚,而是一种奖励。
2、执行惩罚人员的做法必须一致我在特校工作时遇到过一件事,有一位智力落后的男生站队的时候总是推搡别人,经过矫正效果不好,于是我跟搭档决定把他留在教室,带其他同学去游戏室玩耍,告诉他下次站好队不推搡别人就能去游戏室玩耍,并交代生活老师不要理睬他,保证他的安全即可。
可等我们回教室时,发现男生正很开心地吃着蛋黄派和饼干。一问才知,我们走后男生谎称肚子不舒服,生活老师就给了他零食吃。男生在接受惩罚,却得到了蛋黄派和饼干吃,一次惩罚却变相成了奖励,这样以来本来具有惩戒作用的做法,因为实施人员做法的不一致而失去其效果,这次负惩罚的使用以失败告终。
执行人员的态度是否一致常常对负惩罚的效果起着决定作用。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一个人惩罚,另一个人偷偷给孩子解围的事情,这种不一致使得惩罚效果几乎为零,甚至会有不可估量的副作用,比如孩子学会了钻空子。
3、前后做法一致,不能反复无常剥夺孩子喜爱的东西或机会时,要前后做法一致,不能反复无常。今天心情好,能容忍孩子玩1个小时游戏都不阻止,心情不好就会连孩子玩半个小时游戏都不能忍受,把iPad没收,受不了孩子哭哭啼啼不断央求,然后又把iPad给了孩子。如此前后不一致的做法只会让孩子无所适从,造成孩子的问题行为。
总之,惩罚虽是我们日常使用的方法,真要把它用好却不简单,需要我们反复琢磨谨慎使用,才会达到效果。
温馨提醒:图片来源:摄图网正版图库
编辑排版:觅健星小编
文章来源:王健丽
1、如果您想看到我们的内容,请点击右上角"自闭症互助圈"进行关注
2、为了不错过好文章,欢迎关注自闭症互助圈
3、如果您想给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欢迎在下方留言区留言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星星的父母提供一点点的参考。如果您读到这篇文章,欢迎您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父母看到,参与互助讨论!谢谢!
相关文章
- 孕早期乱补营养可能造成这些严重后果,准妈吃前别自作主张
- 忽视子宫内膜健康,竟然有如此严重后果
- 怀孕后久坐不动,小心血栓带来的严重后果
- 过早把屎把尿看似省事,却对孩子身心造成严重后果,依赖缺乏自控
- 孩子犯错后,比惩罚效果更好的是这三步法
- 孩子犯错,请勿用“消极后果”作为惩罚|孩子需要“情感引导”
- 聪明父母用四步搞定做错事的孩子,效果比打骂、惩罚强很多倍
- 惩罚孩子总怕把握不好度?用好“逻辑后果”工具,惩罚孩子有尺度
- 在你惩罚孩子的时候,想过后果吗
- 孩子哭闹,拥抱的时候没有效果!你的拥抱可能用错了时机
- 孩子犯错,该怎么惩罚?李玫瑾教授:该打就要打,一味讲道理没用
- 宝宝上了幼儿园了,继续喝奶粉效果还会好吗?
- 当孩子不听训斥时,家长不妨试一下“自然后果惩罚法”,事半功倍
- 惩罚孩子犯错,就只有“打”吗?
- 没结婚没生孩子为什么还会长这个?这种“任性”的妇科病才不管这么多呢
- 10招效果不错的懒人胎教法
- “说谎的人要吞一千根针”,过分夸大错误后果,会让孩子如履薄冰
- 一犯错就躲起来?正向利用孩子的“羞耻感”,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 三伏贴对子宫肌瘤有效果没
- 不提倡打骂教育的方式?那家长也可以学学这样做,效果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