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妈妈的20条育儿金规 教授李玫瑾的育儿之道
养育孩子是件极其辛苦的事情,其中,体力的辛苦仅仅只占了一小部分,而我们要给孩子什么样的养育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很多家长拥有很多专业的知识,却不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父母。
最早知道李玫瑾教授,是她在网上关于育儿的视频,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经历上,发现她说到的一些育儿理念真的非常实用。 这篇文章是整理了20段关于李教授的育儿理念和做法,希望大家能有收获。希望每位父母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育儿专家。
1.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2. 心理发展有关键期,孩子也一样,未成年时期大体可以分为12岁之前的依恋期,12-18岁叫青春期,依恋期是家庭教育孩子的最关键期,青春期需要一些社会的参与。
3. 以性格为核心的人格,是决定人一生,尤其是45岁生活的关键,所以人格教育家庭要重视。
4. 一个人如果小的时候没有对善待过,你就不要指望他成年之后会善待这个社会。
5. 孩子一岁以前,甚至三岁之前,最好由母亲亲自抚养。人在生命的早期是很无助的,他所有需要的满足和快乐都和抚养人息息相关。认人是最早的情感现象,也叫依恋,由此父母才获得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
李教授在论述这个观点的时候,说到了末代皇帝溥仪的故事,溥仪从小喜欢恶作剧,也不听老师劝,谁都管不了,唯独听他的乳母王焦氏的话。这个故事说明只有心理上依恋的人才对他有控制力。
结合现代生活的实际环境,我认为职场妈妈不要把孩子丢在老人家养育,利用工作后的时间高质量陪伴就是最好的做法了。
6. 有一种人脾气暴躁、容易激动的人,还有一种人平和大度,前一种人早年的抚养一定是亏欠的,后一种人早年的抚养一定是非常到位的。
7. 真正的养育过程,肯定是唠叨的,是有言语的,这叫做有亲情抚养。言语发育和社会性发展(愿不愿意和人交流、亲近)、认知等能力都会在有亲情抚养和无亲情抚养的背景下表现不同
8. 孩子成长过程的心理阳光比智力更重要,所以我宁可让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我一定让他活得快快乐乐,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在逼孩子,这种教育导致我们的孩子到后来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9. 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他的东西不能给他,怎么办?
做到四个不要:一不要骂;二不要打;三不要说教,这个时候说什么孩子都听不进去,在他耳边的都是噪音。第四,你不要走开,他闹给家长看 ,所以你一定要看着他闹,温柔而坚定的拒绝。
比如他要买小汽车,家里已经有无数了,他还要买,在商店开始闹起来,说我就要这辆小汽车,我不走。这时候,父母就一定要对他做一个克制任性的训练,把他抱起来抱回家,不要打不要骂,也不要管他,任他闹。抱回家把他放进卧室,因为卧室没什么危险,把门一关,一个人来管。
10. 未成年人的很多问题是滞后问题,比如当你发现孩子已经很难教育了,其实问题发生在很早之前。
11. 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一定要有方法。我们话有时候只要说到了,孩子知道了,你就不要非得让他承认错误。青春期的孩子让他承认错误是很难得。不要和孩子争执到底,那吵到最后反而会让孩子对你不恭敬。
12. 人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一个位置。我的孩子高考前,她当时很痛苦,怕考不上对不起我,我说没问题孩子,就这些钱,你考不上你想开店,我把这钱给你做启动资本,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你。
13. 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到后来承受力就越好。除了他可能暴力一点,有些事情容易暴力,但他绝对不会有天有地,遇到挫折就去跳楼自杀。尤其家里有儿子的,一定要苦着养,千万不要照顾太周到。逆子很多时候是百依百顺造成的。
14. 孩子6岁之前管什么呢?很重要一点,就是几个问题,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6岁时候说不行,他大不了在地上打滚,可是你等他12岁再说不行,他可以拔腿离家出走,他可以说你不答应我,我就跳楼。
15. 挫折忍耐力和意志力相关,而意志力的培养,不是靠智力培养出来的,而是靠体力培养出来的,所以孩子小的时候,要让他吃一点体力之苦。
16. 二胎家庭两个孩子发生争执怎么办?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大的身上,不要放在护小的上面。
只要发生争执,比如吃的,你可以对老大说这个吃的是你们俩的,你来决定怎么分,如果他都吃掉了,没关系,你就看着他。下次你还交给他,在这个过程中他就知道了爸爸妈妈挺在乎我的感受的,既然我决定,我也不能亏着弟弟妹妹,这样老大就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了。
17. 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的成功在于他的自信,孩子学习很重要,但是不是唯一。老师有一个分数线有一个任务,作为家长,我们要顾及孩子的全面发展。分数是老师管的,父母要管的是孩子你上学快乐不快乐,有没有人欺负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我可以帮助你什么。
18. 要让孩子“参与”到家中的大事,不管他什么样的学习状态,家中的大事都要告诉他,听他的意见,让他做一点没有坏处。
19. 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和家庭背景,孩子最好的朋友往往是孩子最大倾诉者,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
观察孩子最好的朋友的行为,是了解孩子的最好方式。如果交的朋友不太好,你也可以问问孩子认为朋友的优缺点,表达你的意见就好。
20. 善于从孩子的态度发现自己教育背景中的问题,有的时候你用什么方式教育,他就用什么方式对你。你尊重他,他就尊重你;你不尊重他,他就不尊重你。
相关文章
- 李玫瑾教授谈育儿:对孩子进行意志力训练要从小开始
- 中国妈妈单独育儿累垮自己,宁夏出台条例鼓励夫妻共同承担
- 二胎妈妈从迷茫到学习,头条育儿见证我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 二胎妈妈深陷抑郁,头条育儿写作5个月赚到钱后:我又活过来了
- 从自我怀疑到自我治愈,再到帮助众多妈妈,说说我和头条育儿
- 日本妈妈教给孩子的10条家规,条条蕴藏育儿大智慧,娃一生受益
- 科学育儿38条,妈妈懂得多,宝宝少遭罪
- 维生素D、维生素AD、鱼油、鱼肝油有区别?30条妈妈必看育儿干货
- 金牌月嫂不想让你知道的20条母婴护理小妙招(十万妈妈说太实用)
- 2019-10-08:妈妈,我相信未来不远处,一定有人在等我
- 2020年做不严厉的妈妈
- 2020年度新生儿参加医保有变化,各位爸爸妈妈要知道
- 20多年了,我看了本书,第一次因为哭不敢给妈妈打电话
- 20天后重返职场的我,却开始留恋全职妈妈的美好时光
- 妈妈不在,孩子听话、好带?高需求宝宝是育儿方式的问题?
- 妈妈们都会遇到的育儿问题,专家给出实用指导啦,快收藏
- 妈妈休息啦,丰富的周六|520成长迹•week8
- 育儿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
- 育儿专家们的妈妈经
- 育儿新高度:2000人母婴群中的10位爸爸,是如何看待育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