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逐渐长大的孩子眼里,下面这些类型的母爱,是他们的压力和负担 从小缺母爱的孩子长大是怎么样
孩子最害怕这几种母爱,你的身边有吗?
对很多孩子来说,妈妈是家庭中的灵魂人物,妈妈的养育方法会对孩子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但是,当孩子到了青春期,妈妈的管教方式就应该有所改变了,和婴儿期、儿童期有所不同。在逐渐长大的孩子眼里,下面这些类型的母爱,反而是他们的压力和负担。
这些类型的妈妈,你的身边有吗?
控制型的妈妈
控制型妈妈喜欢替孩子做选择,习惯于事无巨细地指导和管教孩子,对孩子提出很多的要求、限制,希望孩子能够绝对服从;发现孩子有让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喜欢立即指出并要求改正;更在意事情看上去好不好,而不是孩子感觉怎么样;对孩子的叛逆行为感到严重的失控和极度不安。
控制型的妈妈较为常见。一位高中生这么描述自己的妈妈:
我妈妈是一个做事很投入很认真的人,包括做母亲,也想努力把这个角色做到完美。所以,只要和我有关,不管大事小事,她都想把控住,生怕对我产生一丝不好的影响。
我从小到大几乎从来没有自己挑过衣服,都是妈妈准备好了,每天早上放在床头。记得有一次,我特别想穿喜欢的蓝色毛衣出门,而妈妈觉得它太旧不好看,非让我穿新买的帽衫。尽管我眼泪汪汪地拒绝,妈妈也坚持让我换掉,后来跟她僵持了半个多小时,最终还是听了她的,穿成她喜欢的样子出门。
还有生活习惯,比如上完厕所一定要洗手,她甚至会特意过来摸我的手有没有水,来确认我洗没洗。
写作业她更要管。小时候妈妈总是让我先写数学,后写语文和英语。因为她觉得刚开始写作业精力比较集中,思维比较敏捷,写数学题不容易错。但我就是更喜欢语文,总想把语文写完了再写难做的数学。为此,我没少挨妈妈的指责。
上初中后,妈妈无法指导我的作业内容,但她总会在我写作业期间,时不时地送送水果、牛奶和吃的,看似关心我,实则是为了看看我有没有在认真写。而一旦发现我写得慢了,她就会唠叨几句。经常是我本来写得好好的,但被她一说,就瞬间失去兴致,最后就抱着应付的心态去完成。
我知道妈妈是爱我的,但她的控制让我很有压力,感到透不过气来,我有什么心事也不会跟她说,偶尔只能和爸爸说。
无法处理好自己情绪的妈妈
遇到事情,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就生气;喜欢将小事扩大化,敏感多疑,容易激动;缺乏同理心,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习惯凭自己的喜好和经验去衡量事情。无法处理好自己情绪的妈妈,往往在不经意间就伤害到了孩子。
虽然大家都了解好情绪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很多妈妈还是会说:“我知道不能随便对孩子发脾气,不能朝孩子吼叫,可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就是控制不住啊!”
一位妈妈在发脾气后,观察了自己的情绪轨迹,发现是这样的:
周六早上10点,叫儿子起床,但他说:“别喊我!我再睡会儿!”
事件的起因:孩子不起床。
升级的想法:他怎么这么不自觉,还有那么多作业没写,再继续睡,作业肯定完不成了。上次考试退步那么多,还一点儿不着急,这次期中考试考得更差怎么办?老师又得请我去学校谈话……脑海中想象着这些场景,让我觉得,他必须得立刻马上起床写作业。
于是我又去他房间叫了一遍,他不仅不动,还朝我嚷嚷:“妈妈,你好烦!让我睡会儿行不行?!”
矛盾激化:他不仅不起床,还说我烦!一点儿家教都没有了!
于是我掀开被子,朝他大吼一通。
情绪彻底爆发。
我们总结一下吼叫是如何发生的:首先有一个触发器,可能来自环境和他人,也可能来自自己的内心和情绪;然后我们会把孩子的行为和表现在脑海中无限放大,偶尔升级到人格品质的高度;如果这时又刚好出现了其他情况,矛盾进一步激化,就会让家长失控,放弃理智,想用吼叫震慑孩子。
事后想想,孩子平时每天都早起,好不容易到周末想睡个懒觉也能理解,一次作业完不成也不见得会影响期中考试,都是我自己臆想出来的,把结果严重化了。当我们有意识地分析自己情绪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挑剔的妈妈
还有的妈妈总是能够一眼看出孩子的问题,而且忍不住很快就要指出来,成为了挑剔的妈妈。她们眼里看到的经常是孩子的缺点,很少看到孩子的优点;不懂得鼓励孩子,总喜欢给孩子提建议;在外人眼里,孩子很正常甚至很优秀,但妈妈总能挑出毛病,提出各种要求。
妈妈的挑剔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对。挑剔孩子的种种,告知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就等于直接扼杀了孩子尝试的可能性。久而久之,孩子便失去了自主判断的能力,凡事都要依赖于妈妈的意见。
青春期的孩子,
需要妈妈更多的信任和尊重
对孩子真正的爱,是建立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孩子到了青春期,这一点尤为重要。很多妈妈对于孩子的控制,都是源于恐惧和不信任。其实每个孩子的天性都是美好的,我们要做的是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信任孩子。在必要的时候加以指导就行,不能总是事无巨细地横加干涉。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在青春期这个关键期,妈妈和孩子打交道时,一定要多动脑筋,遇到问题的时候,先别着急,养成停下来想一想的习惯,用孩子更乐意接受的方式去处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章
- 长大情商低又容易碰壁的孩子,多出自以下类型的家庭,父母责任大
- 最成功的教育:所有孩子长大后,依然能够眼里有光,心里有梦
- 压力大不是你伤害孩子的借口,尊重孩子,拒绝向孩子发泄负面情绪
- 孩子3岁前,家长经常带他这样玩,长大后他会很优秀
- 孩子“窝里横、外面怂”,问题可能出在家长身上,长大迟早会吃亏
- 孩子上一年级压力就这么大,会不会影响孩子发育呀?
- 孩子不吃饭要补锌,这个简单的零食带孩子一起做,好吃零负担
- 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体罚有用吗?听话的孩子长大后真是你的期望吗
- 孩子不是随便长大的,疏忽了安全教育,你敢说你不害怕吗?
- 孩子乐于助人,不快乐?“助人型”孩子把“好心”变成了“负担”
- 孩子从小到大被吼骂,长大后可能形成3种性格,专家:娃被毁了
- 孩子你得学会自己长大
- 孩子出生后,几种类型的爸爸发朋友圈,你家的是哪种?
- 孩子到了年龄之后,父母合理给孩子零花钱,孩子长大才会有出息
- 孩子努力考高校,父母却不让其离开半步,“巨婴”父母何时长大?
- 孩子压力大?看老母亲如何变身“变压器”
- 孩子去上幼儿园后,四种家长类型,你属于哪一种?
- 孩子听力有障碍?不要觉得长大了就会好,保护孩子听力发育很关键
- 孩子呀,等等我,让我们一起长大
- 孩子太爱“炫耀”,小心长大变啃老族,家长不妨学3招避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