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输就哭的孩子,才不是“输不起” 一输就哭的孩子
前两天,我又飞澳洲出差了。忙里偷闲给孩子们视频,结果发现弟弟哭的很凶残。
询问了姥爷才知道,弟弟和哥哥比赛跳绳,谁赢就能得到巧克力。
猜都不用猜,哥哥当然赢过了弟弟,不服输的弟弟提出要进行第二轮。
可是,依旧没能赢过哥哥,好了,情绪崩溃的弟弟躺在地上大哭,任凭姥爷怎么哄都没用。
哥哥就在一旁开启讲道理模式:“弟弟,你输了就输了,你要认输,不能耍赖”。
姥爷也在旁边附和:“是啊,男孩子,怎么可以输不起呢”。
1
这个问题,说实话也挺让我烦恼的。
后来和同行出差的一个教育专家聊了一下,让我豁然开朗了。
他说,他也遇到过很多妈妈和他诉苦:
孩子爱下棋,赢了沾沾自喜,输了就开始各种埋怨,要求再下一盘,直到再次赢了为止;
孩子喜欢搭拼图,要求家人都在旁边陪着搭,但是不准任何人拼的比他快!
孩子很喜欢轮滑,但参加了两次轮滑比赛都未得奖,心灰意冷的就放弃了。
家里有一个输不起的孩子怎么办?
2
"输不起",在我们成人思维力,好像就是一个贬义词!
但是,怕输或者说不喜欢输是一件正常的事,毕竟,没有人会为了输而去参加比赛。
比赛比赛,不就比个好成绩吗?
放到孩子身上来看,他们还太小了,他们更多的是希望能够通过赢得比赛来获取成就感和安全感,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和肯定,那么在输掉比赛后,他们自然会沮丧、难过。
可以很肯定的说,孩子在幼年的时候,尤其是10岁之前,不接受自己的失败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内心需求。
纵观体育竞技,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比比皆是,没有进取心的鼓舞,靠进取心一路猛冲,又从何而来。
所以啊,如果这个年龄的孩子毫无欲望,完全看淡输赢,那才需要注意呢!
3
不过,有妈妈说了,那孩子输不起哭闹起来真的很烦心,手足无措怎么办?
其实这时候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让孩子哭,然后学会共情!
我之前也写过,Brene Brown在一次TED演讲中播放的,说的是掉进地洞的狐狸与黑熊、鹿的故事。
一只狐狸掉进了黑暗的地洞,我们可以想象成孩子突然跌落情绪的低谷,他无助而害怕地大喊,“我被困住了,这里真黑,我完了。”
鹿看到后在洞口探出头说,“呃,是挺倒霉的,不过现在,你想吃点三明治吗?呃(自己吃着)......”
(镜头跳转)当狐狸跟我们说,他实在太痛苦了,鹿总是喜欢用“至少”开头:
我流产了。
唉,至少你知道你能怀孕。
我没有拿到第一名。
至少你已经远远超过其他人了。
......
但是,黑熊是这样做的:
他看到跌落黑洞的狐狸,先是走下来,然后对狐狸说,“我能理解你此时此刻的遭遇,你不是一个人。”
当狐狸倾诉一些不好的事情时,黑熊蹲下来抚摸着狐狸的头说,“我不知道你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我很高兴你能跟我说这些(来个拥抱)。
黑熊就是真正懂得共情的人。
他身临其境,安静陪伴,其实是把自己拉回过去类似的痛苦情绪体验里,然后带着这份感同身受去理解和接纳狐狸的感受,从而与狐狸建立情感连接,“你心里的不快,我都经历过,我懂你。”
他用心体会别人的感受,然后进行沟通,这比轻易给别人做出评价,比如说“至少”这样的话好太多。因为这样的话总给人一种“好吧,这已经是你的上限”的感觉。
仔细想想,我们在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不是也曾这么安慰过孩子吗?“我知道你很难过,但这没什么的,你已经很棒了。”我们看不得孩子哭,所以我们想要用“共情”安抚孩子,让孩子快点摆脱负面情绪。
但其实,孩子闹脾气时,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评判或者一句鼓励的话,而是真正的共情,陪孩子一起呆在黑暗里,真正理解他的情绪,哪怕让他放肆的哭一会。
就好像视频中的黑熊那样,走进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地带,并与孩子共同经历这场情绪低潮,让孩子感知到我们确实是理解他的感受,也愿意陪他重拾快乐的。
4
当然,面对失败,我们可以多在平时这样做:
1. 不要过早地让孩子学习与自己年龄不符的竞争性的游戏规则。
在《小猪佩奇》狐狸先生的货车这一集中,几位小朋友进行自行车比赛, 结果所有小朋友同时到达比赛终点。
狐狸爸爸从自己的货车上给每个参赛的小朋友找到一个奖杯。小朋友们人手一个奖杯,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对于年级比较小的孩子来说,重要的是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建构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体验游戏的乐趣,而不是胜负。
2. 不宜过度用语言和行动强化竞争的结果。
我们平时喜欢对孩子嘉赏,除了语言,还有物质奖励。这样会使孩子对游戏本身的兴趣转移到奖品上。
在孩子4、5岁的时候,我们可以慢慢的帮助她们认识到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可以跟孩子说:“不可以耍赖,耍赖会让你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没人愿意跟你玩了”,让孩子意识到游戏中总是有输有赢,以平常心对待。
当然,即便你这次输了,没关系,找出原因来,下次就可能赢。我们要强化孩子的努力、进取、面对失败不气馁的素质,而不是夸赞孩子虚无缥缈的“真棒”,这样孩子下次不知道该如何努力了。
纪伯伦说了,一个羞赧的失败比一个骄傲的成功还要高贵。告诉孩子,输了,真的没什么,因为赢永远会比输多一次机会,只要肯坚持。
相关文章
- 孩子“输不起”就会大哭,家长该怎么办?
- 孩子总是输不起?教孩子如何面对输赢,抗挫折教育很重要
- 孩子玩游戏时总打人,不是因为输不起,谨防是“踢猫效应”
- 孩子现在“输不起”,将来也会“赢不起”,家长要教会孩子这2点
- 孩子说大话,是好胜心作怪,家长学会引导小窍门,别让孩子输不起
- 孩子输不起,“挫败感”带来的伤痕,家长该如何抚平?
- 孩子遇事沮丧,输不起怎么办?都是“逆商”低惹的祸,家长需重视
- “凡事要做第一”,家里有个“输不起”的孩子怎么办?
- “输不起”的孩子如何引导,才能“赢得起”?心理学家建议有三
- 熊孩子的输不起,不是小问题,比起讲大道理,怎样引导才有效?
- 鼓励孩子竞争,却只“孤立发展”?这样教出的孩子容易“输不起”
- 孩子一输就发脾气?“怕输”和“不服输”不是一回事,家长要重视
- 哭到崩溃的孩子、情绪失控的妈妈,孩子别哭了,妈妈带你跳楼吧
- 哭泣可能使孩子感觉更好——除了饿和困,孩子还会为啥哭?
- 孩子"带伤"上幼儿园,透露的气质令人哭笑不得,网友:父母心真大
- 孩子4岁多,稍微心里不如意总是哭哭啼啼,比他大孩子总是欺负他,他每次都是哭,听着特烦,有么好办法吗?
- 孩子“大哭大闹”的起床气令父母崩溃?杀伤性的叫醒方式惹的祸
- 孩子一不顺心就哭闹怎么办?
- 孩子一出门就哭闹要买东西,家长应该如何做?
- 孩子一哭就喂奶?如何避免“按需喂养”沦为“按哭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