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母愚忠背后的痛苦逻辑 愚蠢的父母
一个叫彦的女人活成了她父母,愚忠了30年的痛苦你过去一定是拼命地努力去做个你母亲可以轻视且折磨的孩子,因为你一直都害怕,如果不这样做,你对她来说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来自 谢尔登 .卡什丹《客体关系心理治疗》
孩子不愿意承认不被父母疼爱的的现实,觉得这是唯一亲近父母的有效方式
彦的父母曾经离异,因父亲经商,有了钱后就移情别恋了,母亲是一个传统的女人,选择隐忍与原谅,甚至选择接受,并决心用这一生来改变她的父亲,这样的关系纠隔持续至今,她的父亲控制欲望极强且自私的人 ,可她父亲不自知也不愿意承认的。
彦内心柔软,心疼母亲,看不下去母亲过度隐忍与被控制,以帮忙带孩子的借口将母亲接到身边一起生活,并试图帮助母亲走出半抑郁的状态,她几乎80%的生活聚会里都有妈妈和孩子的影子,在朋友圈,常常被笑称 “拖儿带母” 。彦鼓励妈妈去交朋友,有自己的朋友圈和生活,可彦的妈妈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长此以往给了彦巨大的焦虑。
彦爸爸生意失败后,又回来找她的妈妈,但相处也很畸形。状况好的时候消失十天半月,从来不看她妈妈, 状况不好的时候就回来,总抱怨指责她母亲这不好那不好,实施精神控制与道德绑架,或是扮可怜要彦的母亲给他钱支持他事业。当彦爸爸出现时,彦妈妈是开心的,是期待的,彦爸爸提出任何要求,彦妈妈还是会妥协与承全 。
彦就是在吵闹、抛弃、忽略、扭曲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与生活的,她的整个青春期没有人教她要怎样去面对这个世界,也没有人关心或在意过她的感受,也没有一个完整家庭的成长经历,她的操作系统里面根本就没有安装完整家庭该有的生活程序。
彦心里非常痛苦,她看得出,她爸爸是不尊重她妈妈的,然而妈妈好像是受害者模式,对痛苦有强烈的需求,她会创造生活中很多麻烦与痛苦来满足自己内在潜意识的需求,彦希望她的母亲不要再被榨取了,但她的妈妈却很偏执,活成了她爸爸的附佣。
更痛苦的是,彦小夫妻要单独带孩子出去吃饭或是去哪儿玩,若没有带母亲,就会被彦的父亲道德绑架,说彦没有照顾妈妈的感受,抛弃妈妈,是一个不孝顺的人,并说彦没有能力照顾孩子,只有她妈妈才能带好孩子,彦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她父母想要占有这个孙子,借由孙子来控制彦。她没有育儿的自主权,她要怎样养育孩子,必须要先说服母亲与父亲,否则,他们将会制造更多的麻烦或是扮可伶等各种方式去刺激彦,更可怕的是这一切反应,父母都是无意识的。
彦很难受,但她还是无法摆脱这种关系的纠结,她用了大量的时间去跟妈妈沟通养育想法,希望得到认同,但总在失望与背离的观念下,继续分裂着的带娃方式。彦却没有想过退出这种畸形的关系模式,还执着想要改变母亲的想法,方式,潜意识认为妈妈是否快乐是她的责任,这是她爸爸不断强加给她的自我暗示,彦被扭曲的亲情绑架了,她的父母心眼并不坏,而是从来不知应当怎样做父母,她们的意识是混乱的,是非观念是混沌的。
几年后,彦彻底活成了她的妈妈,彦的老公也出轨了,经过多少次挣扎,彦终于离婚了,离婚后她感到无比的轻松,她想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自信,阳光,精致 ,独立。几年的婚姻生活对于彦来说,就是整个世纪,她想要改变自己,不想在这样的怪圈中继续轮回,她很吃惊,事实上她活的比想象的,更像她的父母。
她虽然跳出了婚姻,却还没有彻底摆脱父母的怪圈,只要彦打扮精致的时候,在外面跟朋友聚会玩的开心的时候,她自主决定生活选择的时候,她爸爸总会出现对她说,你应该怎样做?你对我们做的还不够!他觉得彦应该以她母亲为中心,承接所有的责任。不管彦牺牲什么,付出再多,解决多少问题,父亲永远在指责,永远不满足,永远期待更多。
他父亲永远也不明白,母亲是否开心,这是他的责任,是她母亲自己的责任,不是彦的责任,他们只是不承认,他们内在的潜意识是见不得彦活的好,活出自己,活出精致,因为这样,他们受不了这种分离感,潜意识觉得孩子是跟他们不一样的,认为这是背叛,他们的认知受不了这种精神分离。
愚忠在无意识之中限制了我们的生命一个人的存在感,来自于他的感受被另一个人看到,显然,彦的感受,从来没有被家人看到。什么叫愚孝,就是孩子会不惜牺牲自己,自己的配偶和孩子的利益,而一味的对父母做出极大的牺牲。
我们对父母的一份愚忠,它在无意识之中限制了我们的生命。不管我们是鄙视还是崇拜我们的父母,又或是感到和他们分割了,它都有可能造成我们生命中的缺憾,这是由于在我们生命的初期,我们替自己套上了一个沉重的枷锁。
生活有太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你父亲生意失败了,你可能也会发现你难以抓住生命中的每一个机会,或者你的母亲的感情生活不愉快或是不美满,你也可能会出现令你不满意的爱情关系,假如父母任何一方消沉沮丧,你也会很难快乐。这是因为你内在的小孩会感觉,比父母活得更好,更富裕,更满足或更成功是对父母不孝,你这样做会让你有罪恶感,失败和不幸比罪恶感来得更容易,你并不是有意识去做这些事的,它通常是一些你完全没察觉的事情,这就是潜意识的力量在控制你的行为。
愚孝背后的心理逻辑是病态迎合者为什么有些父母对子女能长时间的索取,背后的逻辑是 :你的生命都是我创造的,从生命的价值观来看,你(孩子)永远是欠我的,不管你给了我什么,还是不够的,所以更加大肆索取,其实,孩子被过分索取,难道 就不知道父母的行为过分吗?为什么他们反而会对只知道索取的父母进行无限付出的“愚孝”呢?
接受愚孝者所呈现的是迎合者病态,所谓的迎合者病态,就是:我为你作了这么多,你必须爱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就是很坏,通常迎合者,只能意识到自己在付出,在奉献,而意识不到对方也在付出,也意识不到“否则”背后的威胁信息,如果你与迎合者交流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表面上似乎是那种能给予无条件的爱的人,因为,表面上他们在付出后,会经常表示,他们的付出不需要回报,但实际上,迎合者会不自觉地使用一些办法,去提醒接受者(子女):你是欠我的。就好比彦的父母。
有很多的迎合愚孝者里面女士占多数,原因是其家庭几乎都是重男轻女的,会对男孩百般疼爱,对女孩忽略,对这样的女孩而言,他们最容易靠近父母的方法就是去无限制的付出,去更多的奉献,只有通过更迎合的方式,才能获得父母一点可怜的关注,这种奉献背后藏着渴望,同时也藏着愤怒:我做的这么好了,你们还不爱我,你们还不承认我,不肯定我,你们太坏了。
对父母而言,因为女孩的份量很轻,所以,她的奉献很少会引起父母的歉疚感,他们反而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当女儿停止奉献或不顺从父母时,他们会觉得很不适应,会训斥女儿甚至打她,对于女孩而言,更可怕的是,父母对她视而不见。
导致迎合者核心原因是因为恐惧 ,迎合者之所以只奉献不索取,是因为她们恐惧,如果一旦开始索取就会令关系疏远甚至断裂,因为成长过程缺乏关爱与自由,所以这个一直没有实现的渴望变成一个魔咒,导致生活上的执着,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她愿意在成年后付出更多,去满足童年一直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因为我们没有察觉到,我们的无意识里面有着这个忠于父母的盲目机制。
如果发现自己正处在愚孝的痛苦中,理智的办法是:放下改变父母的渴望,接受无论如何父母都不会更爱你的事实,这个事实被你看到(被意识化)后,这个魔咒就自动解除了,不然,如果迎合者将此种心理投射到今后的婚姻中时,面临的必然是又一波注定的痛苦轮回,当你明白了愚孝的背后的逻辑,你还会去撞南墙吗?
相关文章
- 父母教育孩子技能的提升有其内在逻辑
- 父母真的没时间陪孩子吗?不,你需要《小逻辑》来帮助你
- 每个懂事的孩子背后,都有懂事的父母,这就是最棒的教育方式
- 20190825 孩子坚持的背后,是父母持之以恒的用心和陪伴
- 8岁男童弹琴崩溃大哭: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
-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强迫“听话”教育背后,父母的爱为负数
- “口是心非”的孩子,背后的依恋心理是不健全的,父母要重视
- “情绪”宝宝说哭就哭,孩子“玻璃心”的背后,少的是父母的引导
- “我不想做你的孩子了”| 国式父母焦虑背后带给孩子痛的深渊
- 《镜子》:父母的“非爱行为”背后,隐藏着孩子的3大诉求
- 不听话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不懂事的父母
- 与成功妈妈对话|每一个创造奇迹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
- 你欠孩子一个道歉,父母吼叫孩子的背后,孩子只是被迁怒的出气筒
- 在“乖”孩子背后,哪个才是真实的一面,都是父母横加干涉的结果
- 夜分享丨“不怕输”的孩子,背后都站着这样的父母
-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反着来?犟的背后是超限效应,很多父母不知道
- 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是在给孩子赋能,父母需要理解背后的道理
- 孩子在打一顿后哭着可能就睡着了,背后的原因父母知道吗?
- 孩子在打一顿后哭着可能就睡着了,背后的原因父母知道吗?
- 孩子拒绝与父母沟通的背后,都是心里有说不出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