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父母真的没时间陪孩子吗?不,你需要《小逻辑》来帮助你 父母没有时间陪孩子产生的后果

2022-02-27 08:06:31孕产
作为父母,我们都知道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也都知道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长大也只是一瞬间,一不留神,孩子说不定都长高到你胳肢窝了。可是,琐碎的家务和繁杂的工作,让我们把“好好陪孩子长大”,这一个从小孩还没出生时就定下的计划一再耽搁。真的是我们太忙了吗?

作为父母,我们都知道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也都知道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长大也只是一瞬间,一不留神,孩子说不定都长高到你胳肢窝了。可是,琐碎的家务和繁杂的工作,让我们把“好好陪孩子长大”,这一个从小孩还没出生时就定下的计划一再耽搁。真的是我们太忙了吗?忙到连陪孩子读一本书、做一个游戏的时间都没有了吗?

我一个朋友,之前是属于半自由职业,每天只需要工作六个小时,还是可去可不去的那种。后来她不甘于现状,想趁着年轻多折腾折腾,于是自己盘下一个小店,每天从早忙到晚。可最近又开始迷茫了,小店开张后,钱是赚得多了,可完全没有时间陪孩子,有时候累到读睡前故事都会睡着,更别说做手工、逛公园了。工作和孩子真的不能兼顾吗?

前两天看到谢楠写的一段她和儿子的对话,发现,原来她和儿子约定好每个周五是“妈妈陪睡日”。这么一个小小的约定,让生活变得有了期待和仪式感,她和儿子之间的相处也很有爱。所以你看,忙如明星,也能做到陪伴孩子,我们做不到吗?

父母真的没时间陪孩子吗?不,你需要《小逻辑》来帮助你

不,不是没有时间,也不是工作太忙,只是你们没有学会合理的安排和计划。就像《小逻辑》这本书中说的一样,我们需要从小处着手,来实现大目标。

《小逻辑》的作者,欧文·瑟维斯和罗里·加拉维尔是英国政府行为观察小组的核心成员,在针对数百万人的行为助推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简单方法:只需要把目标拆分成一系列可操作的清单,然后专注于当下的每一步,这份专注会让人看到清单完成过程中一点一滴的进步,这种进步会激发一个人挑战的斗志,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他们将这种把大目标拆分成一系列小行动的方法称为“小逻辑”。

父母没有时间陪孩子产生的后果

根据书中的方法,我们可以把“陪伴孩子”这一个大目标分成六个步骤来实现。

一、设定

平时工作时我们都知道,要给项目定一个完成期限,家里大扫除时,也会设定一个大致的清洁度目标。在“陪伴孩子”这个看似没那么具体的事情上,也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让它变得具体起来,完成的时候才会事半功倍。

在设定目标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书中写出的规则进行。

首先,选择正确的目标。

在设定目标之前,先停下来想一想,我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是想孩子在你的陪伴下成绩变好,还是想让他拥有善良、勇敢、正直等美好的品格,或者只是单纯的想让孩子觉得幸福。当我们把这些愿望清单列出来的时候,应该会有一长串的目标,但是,我们的注意力有限,只需要把精力集中在一个单一的目标上。

其次,聚焦单一目标,设定清晰量值和最后期限。

选择了正确的目标后,就可以开始给这个目标定一个最后期限和具体的目标量值。比如,你的目标是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你可以在上半年里,保证一周最少三次陪孩子进行阅读和检查总结作业上的错误。

父母没有时间陪孩子产生的后果

认真考虑之后,设定出一个自己最需要的目标,可以让你更加清楚的知道现在的困境和想要改变的地方。一个好的目标,也可以让自己想要的“结果”来得更快。

二、计划

美国哈佛大学的托德·罗杰森与行为观察小组的戴维·尼克森曾经做过一次大规模的投票实验,在2008年宾夕法尼亚州举行的近30万人参加的民主党初选中,观察预先设定的各类提示性语言的有效性。

试验对象分为三组,一组会接到一个例行电话,提醒他们即将到来的选举和他们的投票义务。第二组也会接到一个电话,但这通电话的内容是询问他们是否有打算投票。第三组接到的电话内容则是询问他们什么时候会去投票,从什么地方过来,以及在投票之前会做哪些准备。

实验结果表明,在被诱导和鼓励的第三组试验对象效果最明显,接到这类电话的人投票率增长4.1%。换句话说,当选情相对胶着时,通过简单的诱导和鼓励计划这种做法,就有能力来改变选举结果。

所以,我相信,制定计划是帮助你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但是,关于如何制定这些计划的小细节非常重要,书中列示出的两个黄金法则,将帮助你实现“陪伴孩子”这一目标。

1、保持简单化原则。建立简单明了的规则,这些规则要能节省你坚持目标所需要的脑力,并能让你明白自己何时违背了目标。比如:要求自己周二、周五按时下班回家陪孩子。就像谢楠和儿子约定好的周五是“妈妈陪睡日”一样,不要设定模糊的“一周几次”,要具体到在周几,那样可以让你清晰的知道自己有没有遵守约定。

父母没有时间陪孩子产生的后果

2、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你的日常生活和需要达成的目标联系起来。比如:工作日时,定一个晚上八点的闹钟,提醒你陪孩子做手工、读故事书或者 检查作业的时间到了,不管你在忙工作或者家务,必须马上放下手中的事情,全身心的陪伴孩子,直到孩子睡着。

制定计划,是鼓励我们做出一系列小的改变,这些小改变的每一项,都能帮助我们更容易地完成实现目标所需的各个步骤。

三、承诺

我儿子现在是俗话说的“六岁狗都嫌”的年纪,每天爬高上低,桌椅板凳全被挪为他的基地,每天在家里玩的不亦乐乎,可一到写作业就抓耳挠腮、浑身发痒,包容度再好的我,也被他气的发了几次大火。后来我们一起商量了个办法,做出承诺、互相监督,他承诺写作业时间认真写作业,不想玩耍的事,我承诺跟他好好说话,不发脾气。

做出承诺是很简单的,重要的是能坚持下去,书中介绍了三条黄金法则,帮助你通过一些小事情来强化自己的承诺。

1、做出一个有约束力的承诺。像我自己和我儿子在做出承诺的时候,具体到每天晚上8点到9点,是互相安静的时间,他认真写作业不讲话,我在旁边看书,不对他的作业指手画脚,9点以后我给他讲解作业不懂的地方。然后,把这些内容写下来,贴在作业桌上面,时刻提醒自己。

如果,你的目标是“陪伴孩子”的话,可以承诺每个星期给他读几本书,并且把书单写下来,贴到每天能看到的地方,提醒自己要说话算话。

2、写下你的承诺,并且公之于众。现在的社交软件上很流行“打卡”,每天都可以看到类似“谁谁谁一天五个英语单词,打卡xx天”,这样既可以增加做一件事的仪式感,也是从另一个角度监督自己。俗话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们把承诺写下来,发在社交软件上,会更有可能坚持不懈的做下去。

3、指定一名承诺裁判。裁判能够帮你坚定自己的核心目标,最好找一位信任的人。在“陪伴孩子”这件事上,这个角色通常由妈妈或者爸爸担当,假如你失败了,他敢毫不留情的惩罚你。

父母没有时间陪孩子产生的后果

当做出一个承诺时,就面临着必须坚守诺言的压力,把承诺公开,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自身内在的压力,也会感受到来自外界人际间的压力,双重压力共同促使我们坚持履行诺言。

父母没有时间陪孩子产生的后果

四、奖励

说到奖励,很多父母第一反应就是买玩具、漂亮衣服或者稍微大点的孩子就是直接给钱。但是,大量的实验表明,金钱、物质刺激很容易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瑞士政府想要建两个存储核废料的仓库,地点选在了瑞士中部的两个社区。布鲁诺·弗雷和菲利克斯·奥伯霍尔泽·吉两位学者萌生了想要以此开展一个有趣的研究项目的想法。两位学着联系了两个社区70%的家庭,询问他们的想法,另人吃惊的是,竟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回答“是的”。

随后两位学者又给社区家庭提出给予经济补偿的想法,奇怪的是,在没有金钱激励时回答“是”的居民有超过50%,而当给了补偿后,肯定的回答却大幅下降,只有25%,不管金钱的多少,都没有对人们的观点和选择产生任何影响。

这是怎么回事呢?金钱似乎并没有激发出人们的积极性,反而让人们分心或者反感,它取代了人们的内在动力。

同样的,如果你孩子今天作业完成的好、帮忙做家务了、或者你陪伴孩子的时候觉得他很配合,你很开心,就用物质的东西去奖励孩子,效果只会适得其反。他会忘了这件事,是他本来就应该做好的,也失去了做这件事的教育意义。

我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只需要在约定的“陪伴时间”里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就可以了,不需要额外的奖励,尤其是物质奖励。

五、反馈

我们平时生活中得到最直观的反馈,便是第一次开车的时候。把脚放在油门上,浑身都冒汗,要么踩狠了,发动机吼起来了,要么没踩到位,油没给够,慢慢的才能找到平衡。第一次踩刹车也是,车子可能猛的一下停下来,包括转方向盘,转动多少才能平稳的转过这个弯。

所有的这一切都得益于这样一个事实:每当你踩刹车、油门和打方向盘的时候,你都能得到即使的反馈。这个反馈让你学会要如何正确、恰当地操作,好的反馈不仅仅能反馈出事物的信息,还要能让你知道当下的位置以及应该到达的位置相差多少。

所以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得到最直接的反馈,让自己知道距离定下的目标还有多久时间,分列出的计划和承诺是否都做到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门口或者厨房这些显眼的地方,记录下你的进展。也可以做一张表格,把你计划的周二、周五时间写上去,完成了便划掉。

反馈能够让我们更好的知道,自己的变化和进步。无论我们前面完成了多少,也要清楚的知道离目标还差多少,既然定下了目标 ,便要砥砺前行。

六、坚持

这是最后要说的,也是最重要的,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下去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在坚持“目标”的时候,也可以尝试着学习以前忽略掉的各种育儿技能,比如唱儿歌、读绘本、做手抄报、亲子手工等等,在进行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越来越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了他们每一个行为背后的原因。也许你以前认为他脾气不好、无理取闹,但是陪伴之后你可能会发现,他只是缺少你的关爱,想博得你的关注,想像小时候一样被你抱在怀里。

“陪伴”的重点是厚度,而非长度,就算每周只有两天有时间,每次只有一个小时,但是这一个小时,如果你全身心的投入,一样可以改善你们的亲子关系。反之,如果你在陪伴的时候心不在焉,想着工作上需要处理的杂乱的事情,那这样的“陪伴”是没有意义的,这也称不上陪伴。

欧文·瑟维斯和罗里·加拉维尔两位作者,在《小逻辑》这本书中,告诉我们仅仅拥有一个遥远的梦想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把梦想和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联系起来。通过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承诺、奖励、反馈和坚持六个步骤,便可以很好完成自己定下的目标。可能你觉得这些观点都很平淡无奇,也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常识,然而我们却常常忽视它,所以需要这样一本书,来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我们的目标,有梦想就去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