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宝宝顺利度过人生第一个敏感期,并建立安全感?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全国散打亚军,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因为害怕不小心碰到别人,被暴打一顿;也不敢跟人争吵,同样害怕被殴打!
是的,这听起来挺可笑的。一个肌肉发达,拥有"打人"专项技能的人,却害怕被人殴打,没有安全感。我们可以想象,他每天生活在这样巨大的自己制造的"恐惧"之中,有多么痛苦?他的人际关系会是怎样?
由此可见,安全感对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
没有安全感的人,时时刻刻感受着来自外界的"恶意"!
对外界充满怀疑与不信任,心理能量消耗巨大,影响行为模式,甚至,无法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恋人关系……
养育者如何在养育过程中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还是先看看下面的实验吧!
哈洛的恒河猴实验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动物心理学家哈里·与其同事做了一系列恒河猴实验。其中,"代母"实验最出名。
哈洛和其同事,将一只刚出生的婴猴与母猴分离开,放在一个单独的笼子中养育,并制作了两个假猴子代替。
一个是木制猴子,用绒布包裹,另一只,是铁丝猴,并且在铁丝猴胸前安装了能持续提供奶水的橡皮奶头。按照哈洛的说法:一个是柔软,温暖的母亲;一个是有着无限耐心,并且24小时提供充足奶水的母亲。
实验开始,婴猴大多数时间是围着"铁丝猴妈妈",但是没过几天,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
婴猴只是在感到饥饿的时候才到"铁丝猴妈妈"那里喝奶,更多时间待在"绒布猴妈妈"身边,并且在遇到危险(一只木制蜘蛛)时,紧紧的抱着"绒布猴妈妈"。
似乎,"绒布猴妈妈"能给它更多的安全感!
当婴猴被放归猴群后,表现出孤僻不能与其他猴子一起玩耍,性成熟后甚至不能正常交配。
后来,哈洛对实验过程进行了改进,为"绒布猴妈妈"装上可以发光的灯作为眼睛;可以摇摆的身体;每天保证婴猴有1.5小时的时间和真正的猴子一起玩耍。
实验改进后,被养育大的猴子,基本正常!(注意!是基本正常!)
哈洛等人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了爱存在三个变量:触摸、运动、玩耍。如果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那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要。
虽然这个实验的对象是猴子,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它对人类婴儿同样适用。
恒河猴实验的启示:除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即使是婴儿,也有社交和互动的需求。
人类第一个敏感期0-1.5岁,是人类第一个敏感期—口唇期,也叫做口欲期、口腔期
这个阶段的宝宝,身体敏感部位是口、舌、唇,宝宝通过吮吸、咀嚼、吞咽、撕咬、紧闭等来获得满足,心理发展关键任务是信任与不信任!
举个例子:8个月的宝宝,抱起来就不哭,放下就哭闹!
这时,父母应及时给予关注,马上抱起来。因为,宝宝需要肢体接触,更需要知道,妈妈(爸爸)是不是值得我信赖?当我不舒服的时候,当我难过的时候,他们有没有关注我?
宝宝哭闹,是因为需要养育者的关注(饿了、不舒服了、需要陪伴……),请不要吝啬你的爱,多给一点,没关系!让宝宝知道,只要他需要,你就会马上来到你的面前,这有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
我们设想一下,0—1.5岁的宝宝,还不能独立生活,他的生存状态完全依赖养育者。
当宝宝饿了、身体不舒服了、想要陪伴了,养育者无法满足,宝宝自己是多么无助?这个时期宝宝的安全感完全依赖于养育者如何回应和满足他的需求!
在这个时期,除了满足宝宝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养育者也要关注宝宝的心理和社交需求。
怎样做才能帮宝宝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其实很简单,做到以下三点,就可以顺利帮助宝宝度过口唇期这个阶段。
1.随时喂养,只要宝宝有需求,饿了就喂,不要相信定时定量式的喂养。
2.关注宝宝的情绪状态,并给与回应,如:拥抱、抚摸、陪伴、玩耍……
3.在保证安全、干净、卫生的前提下,不要阻止宝宝啃咬手指、玩具等物品。
怕不卫生,可以给宝宝把手洗干净,可以选择无毒材料制成的宝宝专用的玩具。因为口唇期的宝宝,除了要满足自己啃咬的欲望,这也是他探索世界的方式!
在充分满足宝宝需求的同时,与养育者的信赖感建立起来,安全感也就建立起来了。
这有助于他在未来的各种人际关系中能够良好的与人相处。安全感,将伴随孩子一生,甚至影响到未来的婚姻关系以及他教育下一代的方式!
那么,如果我错过了这个时期,并且在这个时期做的不够好怎么办?你要观察宝宝有没有因为口唇期阶段发展不顺利而有一些异常与其他宝宝的行为表现。
比如:睡觉的时候必须要依赖某个特定东西才能入睡(被子、毛绒玩具),已经过了口唇期还喜欢啃咬一些东西(如被子角、手指、玩具……)
如果没有上述表现,那么恭喜你,宝宝的口唇期度过的非常平稳!
如果有上述表现,也没关系,不必太过于惊慌和自责!
首先考虑到孩子现在的实际年龄和接受度。
其次,给与爱和支持。需要让他知道我是爱你的,而我给你的爱是无条件的!
即使,孩子喜欢啃咬一些东西,也没关系,不必非要强求、呵斥、甚至打骂,来阻止他的这一行为。你只需要转移下孩子的注意力,用另外一件事代替他现在的动作就好!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养育者:泛指参与养育过程中的人,如:爸爸、妈妈、姥姥、奶奶……引用:百度百科—恒河猴实验参考: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相关文章
- 宝宝的第一个叛逆期,家长要如何引导让宝宝顺利度过
- 人生中的第一个分数,阿普加评分决定宝宝需要急救吗?
- 如何帮助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三种方法让宝宝顺利度过敏感期
- 如何比较顺利的度过孩子的2-3岁第一个叛逆期(很重要)分享
- 第一个宝宝,你希望是男宝还是女宝?为什么?
- 一个有“安全感”的宝宝,人生会无限精彩
- 宝宝做事总重复?心理专家:3个方法助力度过秩序敏感期
- 宝宝出生后,第一个抱的人很重要,关乎孩子的未来,不是迷信
- 宝宝的第一个敌人——新生儿黄疸,切勿焦急对待,但是一定要重视
- 宝宝第一个成长期的情绪,家长这样做,会教出高情商宝宝
- 宝宝第一个生日,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送些什么,给多少钱合适?
- 1岁内的宝宝在几个月大最难带?宝妈:第一个月心态就崩了
- 你家宝宝在第一个月与其他宝宝相比有什么不同?
- 兄弟姐妹间的地位,是人生的第一个社会地位
- 感知缤纷世界,呵护宝宝的第一个动作,触发不一样的探索热情
- 我想问下各位宝爸宝妈,你们宝宝刚学说话的时候第一个叫的是谁?
- 抓住孩子成长敏感期,让“高需求宝宝”迎来人生高光时刻
- 第一个孩子会遗传父母谁的智商?
- 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第二个孩子当猪养,考虑过儿童身体发育规律吗?
- 第一个月 实战,新手爸妈哄睡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