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应远离保健品 儿童保健品的危害
说到保健品,人们往往将之与老年群体挂钩,会想到老年人被虚假宣传“套路”后,遭受损失。殊不知,儿童也是服用保健品的一大群体,只不过,这其中大部分是家长主动“掏腰包”,“益智”“增高”“提高视力”等,五花八门的功效让“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心动不已。《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很多家长其实是在盲目给孩子“进补”,完全忽略了背后的重重隐患。
“反正吃了没坏处,补一点总是好的”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给孩子买保健品逐渐成为一种风潮。在美国,1/3的儿童都服用过膳食补充剂。《澳大利亚儿童健康调查》显示,42%的儿童和青少年正在服用维生素补剂和其他保健品。在我国,目前尚无完整的调查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早年间做过一项关于城市少年儿童的调查显示,63.5%的少年儿童不同程度地吃过保健品。相关产业研究机构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婴幼儿保健品市场规模仅有98.5亿元;2017年则达到了178.9亿元,在儿童保健品市场中占比42.02%,人均消费金额已达176.69元/人。
近日,记者走访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的多家药店、超市和母婴商店发现,每家都有儿童保健品出售,国产、进口的都有,功效以补钙、补维生素、改善记忆功能等居多,也有个别店铺售卖增强免疫力、缓解视力疲劳的保健品。产品剂型除了胶囊、咀嚼片、冲剂等常见的形式,还有颇具儿童特色的软糖、糖浆等。在电商平台上销售的儿童保健品种类更是丰富,尤其是各种各样的进口保健品,月销量多则上万,少则几百。
记者采访多位家长后了解到,多数家长都是自行给孩子购买保健品,并非有医生或专业营养师推荐。他们给孩子购买保健品的理由大多是用保健品来弥补或改善孩子挑食等问题;帮助孩子增强体质和免疫力;为处于学习关键期的孩子补充营养,增强记忆力、集中注意力等。不过,也有家长单纯地认为,保健品是孩子成长必需的,能给孩子补一点是一点。
记者在朝阳区长楹天街附近的一家母婴商店里遇到一位王女士,她告诉记者,她的儿子今年5岁,目前服用着从澳大利亚买回来的钙片和一款国产鱼油。她还加入了一个“妈妈群”,里面很多妈妈会分享效果好的产品,有时还会号召大家一起团购,尤其是一些来自国外的保健品,大家这样口口相传,可以避开网上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保健品是食品,吃了也没啥坏处,给孩子补一点总是好的。”王女士说。记者追问她认为哪国的保健品好,她表示,大家常买的大多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一般是鱼油(含DHA)、钙片和叶黄素(辅助视力保护)类产品。
商家夸大宣传,盲目进补隐患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商家在推销儿童保健品时,都会或多或少使用一些“开发大脑”“提升孩子潜力”“增高”“护眼”“改善发育迟缓”“预防感冒”等非保健品功能专业用词。长楹天街附近的母婴商店销售员还给记者介绍了一款纯中药提取的某品牌儿童固体饮料(冲剂),称该产品不含激素,可以提高记忆力和免疫力、调理肠胃等。但记者查看包装上并没有保健食品通用的 “蓝帽”标识,产品功能也未注明。也就是说,商家把食品当保健食品来推销。
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告诉记者,按照《广告法》对保健食品宣传的规定,广告宣传中不能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保证;不能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否则就涉嫌夸大、虚假宣传。但是在实际执法中,也面临着难题,公开投放的广告容易监管,但销售员推销时吹嘘保健食品的医疗功效,却很难取证和监督,难以依靠监管做到完全禁绝。但更为恶劣的是,有些不良商家会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给孩子健康带来损伤。之前有新闻报道称,有产品添加激素,导致孩子性早熟,有的则是服用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的保健品,疑似导致心肌损害等病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梁芙蓉表示,一般情况下,合格保健品对孩子的健康发育没有太大害处,但长期摄入超标,可能变成孩子“不可承受之重”。例如,过量补锌,可导致激素紊乱,生长加速;过量补钙,可影响铁锌吸收,增加肾脏排泄负担。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保健品、非处方药品是一种成分有多个商品名,有的家长只认商品名,不注意分辨成分,重复补充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鱼肝油的主要成分为维生素A和D,可很多孩子在吃鱼肝油的同时还在补充复合维生素。维生素A等脂溶性维生素,摄入过量可能造成其在体内蓄积而中毒,出现颅内压增高、发热、肝脏肿大及肝肾损害。
“错补保健品可能会掩盖疾病信号,反而不利于早诊早治,耽误健康。”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白枫说,孩子体重不增或增长过快、睡眠不好、食欲差、反应迟钝、精力不好等,都可能是生长发育期的疾病信号,需到医院及时进行诊断并采取措施,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
最好用食补,营养建议要个体化
“家长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高度关注可以理解,但也应科学对待,不能自以为孩子缺营养,过度消费保健品,甚至掉入一些不良商家的陷阱。”白枫表示,对孩子进行营养干预有三个原则:
食补比保健品更安全有效。孩子生长发育期的代谢旺盛,只要膳食均衡、无器质性疾病,一般不会缺乏营养素。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如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不足,一般需额外给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制剂,特别是秋冬季更要注意;还有纯母乳喂养的婴儿,要注意监测其体内铁的营养状况,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或治疗缺铁性贫血。
保健品不能治病,没有“特效”。家长发现孩子有生长发育不良或精神状态不好的信号,应及时就诊而不是用保健品来缓解。一些所谓能“开发智力和潜能”“增强体质”“增高”的保健品,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证明有任何保健品可达到这些效果。在家长中备受欢迎的补充DHA,其实多数孩子不需要,因为在母乳、配方奶和深海鱼类中都可足量摄取,只有早产儿等特殊情况才需要额外补充。
营养补充需要个体化建议。每个孩子的成长发育都具有个体化特征,需要补充营养素的种类和剂量也有区别,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推荐。市场上不少保健品是复合营养素,没有针对性,所含剂量也各不相同。
梁芙蓉提醒,如果在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后,明确需要给孩子服用保健品时,也要在选择时注意以下事项:购买合格的保健品,注意观察标识,例如,国产保健品包装上有“蓝帽”标识,澳大利亚保健品包装上一般有AUST R编号或AUST L编号;孩子,尤其是婴幼儿,发育还不完全,保健品又需要肝脏代谢,因此要重视剂量控制,看清成分,避免重复补充。
此外,王大宏表示,当前市场上的保健食品抽检合格率已经是越来越高,不过,还是有些商家心存侥幸,在营销环节上“普遍违法”,这一方面需要相关制度和监管措施的完善;另一方面也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帮扶优质保健食品进入市场,优胜劣汰才能让市场更加完善和有序。(本文出自生命时报,记者高嘉悦、任琳贤,受访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 梁芙蓉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 白 枫、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王大宏)
相关文章
- 3岁孩子每天吃4中营养保健品,千万儿童正在被儿童保健品残害
- 健康 | 儿童滥用保健品毁健康!家长们快醒醒吧
- 家长们注意!小心儿童保健品的那些“忽悠”
- 乳腺囊肿可以吃蜂蜜吗 保健品不能随便乱吃
- 准妈妈看过来,能够让宝宝更加健康的保健品盘点
- 备孕期间可以吃葡萄籽胶囊吗 保健品不是人人都能吃的
- 孕妇补血保健品有哪些
- 宫寒吃保健品有用吗 宫寒吃什么保健品好
- 怀孕吃叶酸,药品好,还是保健品好
- 怀孕期间吃保健品吗
- 提醒!“排毒”保健品别乱吃
- 经常熬夜吃什么保健品好呢 熬夜吃保健品能行吗?
- 鸡蛋是孕期保健品,可是孕妈你真的吃对了吗
- 儿童“多动症”只能治疗不能预防?这样做能让孩子远离“多动症”
- 儿童保健:锌对宝宝很重要,这样吃饭,就不会缺锌
- 儿童安全千万条,远离坏朋友第一条
- 儿童有攻击行为父母应该怎么办?
- 儿童秋季腹泻后,营养该怎么均衡,应尽早恢复进食是关键!
- 为了让孩子们远离交通伤害,爸爸妈妈应该知道的4个问题
- 优生优育应该掌握的几个保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