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儿童“多动症”只能治疗不能预防?这样做能让孩子远离“多动症”

2022-02-03 16:42:24孕产
前两天看了一则新闻,内容显示:据统计,中国“多动症”孩子的患病率为6.3%,也就是说有多动症的小孩超过了2300万,这个数据有点吓人吧?

前两天看了一则新闻,内容显示:据统计,中国“多动症”孩子的患病率为6.3%,也就是说有多动症的小孩超过了2300万,这个数据有点吓人吧?我回想起我家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因为精力太过旺盛,手脚不闲,甚至在吃奶的时候,两只脚也兴奋地晃来晃去,一度被我哥认定为我们患有多动症,打趣我们孩子的脚不是人脚,是电动的……

我当时心里也隐隐担心,又很疑惑:孩子到底是不是多动症啊?为什么他这么爱动?带着这个疑问我还去咨询了我们社区诊所的医生,结果医生说我太过紧张了,孩子还小,精力旺盛需要发泄,爱动很正常,我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儿童多动症又被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他们的智力一般正常,但是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容易冲动、活动过多、在学校和家庭均很难与人相处。

那么怎么区分孩子到底是性格活泼导致的爱动,还是多动症呢?

活泼的孩子虽然也爱动,但是他们的行为都是可控的,在安静的环境下,能够自主调节自己的行为,遇到喜欢的事情也能静下心来研究。而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在通常情况下都很难安静下来,如果他已经上学了,那么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保持45分钟,对他来说几乎不可能。小孩子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即使上了一年级,注意力也不过能集中10-15分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偶尔会出现走神、做一些小动作这都是正常的,但是有多动症的孩子几乎全程坐不住,并且会小动作不断,经常扰乱课堂秩序。所以说孩子到底是活泼爱动还是有多动症,可以看他们的行为是不是可控,注意力能否集中。

有个被认为患有严重“多动症”的男孩子,从上一年级开始就表现出不安分。老师上课时他会满教室乱跑,谁也管不住,弄得老师没法上课。他总是无端攻击同学,恶劣到把同学的头按到小便池里,用蚊香烫同学 ,把同学抓伤更是家常便饭。后来这个孩子就遭到家长们的抗议,被要求转学了,即使到了新学校后,他的情况一点没有好转。

上面这个例子中的男孩子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多动症,正常活泼爱动的孩子是不会有这些异常行为的。

多动症可以其实可以避免。

像例子中的男孩子属于明确的多动症患者,还有很多孩子介于活泼和多动症之间,并没有发展的很严重。虽说造成孩子患多动症的原因,从遗传到生理再到家庭环境等,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但是许多儿科医生专家都建议我们可以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入手,来改善孩子多动症的倾向,或者预防孩子出现多动症。只要父母做好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心理疏导,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孩子患上多动症的。

比如:给孩子提供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多些耐心、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支持,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都会比较温和,不焦躁,即使行为有些过度,也能听从父母的教导。

多动症必须要用药吗?

其实每个多动症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排除孩子生活在一个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

例子中那个行为很过分的小男孩,是著名的教育家尹建莉老师,在当老师期间遇到的一个学生,也就是他转校后遇到了尹老师。孩子的班主任说,他的家人带他到医院的精神科看过,医生的诊断结果就是多动症。医生要求吃药,可这孩子吃了三个月了也不见一点效果,药又贵又没效果,最后索性就停了。

可是尹老师和孩子的奶奶聊过之后,觉得孩子之所以会变成这样,病因就在他的家庭教育上。男孩的父母未婚同居,妈妈一直杳无音讯,父亲也不管孩子,半年或者一年才回来一次,孩子就扔给家里老人带。偏偏孩子的爷爷是个暴脾气,对他的教育方式就是非打即骂,奶奶则刚好相反,整天包办一切,又对孙子抱有很高的期望,要求他要这样那样的,还时常数落他。

然后尹建莉老师对这个孩子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心理矫正工作。包括做孩子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教会他们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相处方式,说话方式。经常找孩子的班主任,尽量改变班主任对孩子的偏见,和孩子聊天谈心,邀请孩子去自己家玩等。最终结果是孩子在没有吃药的情况下 ,完全恢复了正常,他再也没有扰乱过课堂纪律,欺负过同学,甚至在有次同学打他时,他能做到抱头蹲地上忍着。

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力量。先不说药物对孩子有没有副作用,如果父母不改变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不能正确的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能疏导孩子的心理上的问题,那么靠吃药维持无疑是在害孩子。例子中多动症这么严重的孩子都能靠改变教育方式而恢复正常,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你应该自信满满才对。

正确的看待孩子的“多动症”,然后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心理疏导,才是治疗多动症最绿色最健康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