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何必羡慕?用对方法,你的孩子也可以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你有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的想法吗

2022-03-03 09:35:04孕产
前几天,有个叫帅帅的6岁男孩火了,网上发布的他做饭视频,配上教科书式”的讲解,让他迅速被网友传播。 选好要做的菜品,切菜、炒菜到调味,全由帅帅自己完成,边做边讲解,各种配料的名称、切法、用量,讲起来头头是道。 做饭时动作熟练,俨然一个专业厨师。

前几天,有个叫帅帅的6岁男孩火了,网上发布的他做饭视频,配上教科书式”的讲解,让他迅速被网友传播。

选好要做的菜品,切菜、炒菜到调味,全由帅帅自己完成,边做边讲解,各种配料的名称、切法、用量,讲起来头头是道。

做饭时动作熟练,俨然一个专业厨师。

网友都惊呼:没想到自己竟然跟着一个小孩学做饭。

何必羡慕?用对方法,你的孩子也可以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帅帅的妈妈告诉大家:“他刚满六岁,是跟着他爸学的呢,他爸以前就是做厨师的嘛,现在就不做了,都是他自己炒这个菜,就是不用人帮忙。”

你有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的想法吗

看到这孩子,再瞅瞅身边自己的娃,同样的6岁,吃饭还要人喂,吃什么还要挑剔,每天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也不肯收,更别提能帮家里做点什么家务了。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总是比自家的强?

提到“别人的孩子”,总让老母亲们一把辛酸。看看朋友圈,别人晒出来的娃,比赛拿了大奖的,英语脱口而出的,读书打卡坚持了几百天的,各种才艺秀……一圈看下来,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是那么优秀。而自己的孩子怎么就那么捉襟见肘,拿不出手呢?

让人羡慕的同时也焦虑不已。

(1)优秀孩子的模板

我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到什么程度呢?来看看黄磊的女儿黄多多。

你有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的想法吗

多多不仅长得机灵可人,还多才多艺,绘画、手工、音乐、烘焙样样拿手。不到12岁,就翻译了3本英文书,和斯皮尔伯格用英文对话,毫无压力。前不久,还包揽了钢琴大赛的五个一等奖。

她想为芭比娃娃设计一条裙子,以全英文阐述自己对于“芭比礼服”的设计理念和想法,并自己剪裁完成。

她被著名导演赖声川选中,参演话剧《水中之书》。搭档的何炅夸奖她:“多多第一次来彩排时,就已经能记住所有台词,很用功,之后她的稳定和努力让我完全信任她。”

这个孩子努力、用功,有自己的想法,动手能力强,再加上先天的资源好。几乎就是个完美的孩子。

多多开挂似的人生,对普通大众,模仿都模仿不来。既然没法和富二代、星二代比,那和普通家庭的孩子比一下吧。

你有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的想法吗

有一个家庭,家里是开包子铺的,父母每天早上需要很早起床准备做包子。

他们的孩子赵泽华,今年才7岁,3秒就能擀一张包子皮,半天完成500张。放暑假时,每天早上擀包子皮,帮爸爸妈妈分担一部分工作。

小小年龄,一是懂事勤快,体贴父母;二是有责任心,愿意为家里付出;三是,技术棒。网友一边倒的称赞这个孩子。

我们想想,让孩子做点面活,练段时间也能达到这水平。可是,孩子会主动去做,会喜欢去做吗?哪怕是换成别的家务,他是否有这份主动承担的心呢?

“别人家的孩子”多才多艺,品质优秀,还特别听话。

邻居家有个女儿,早上起床,叫一遍就自己起来穿衣洗漱了。妈妈说要买一包盐,她放下手中的ipad就下楼买去了。到了晚饭后,还催促妈妈一起下楼锻炼。

“别人家的孩子”,怎么看怎么好。学习起来更是主动又省心。

一个妈妈说,暑假时给女儿报了个数学提高班,当时老师要求每天做两页习题。女儿总是回家就主动拿出书本做题。现在开学了,提高班不上了,但女儿还是每天自己回来做两页。那套书有8本,她做着做着都做到4年级下册的了。可她现在才刚上三年级。

看看自己的孩子,虽然也不错,总么就没那么主动呢?


(2)为什么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好

我们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秀在于:成绩好,学习主动;多才多艺;有责任心、勤快、能帮助家里;听话。

你有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的想法吗

而这份模板里并没有出现:快乐、善良、纯朴等。

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快乐、善良、纯朴比别人多一些吗?不是的,是因为,这并不是父母最期望有的。优秀模板其实是父母自己期望的代入。而这份期望里,除了有对孩子的能力要求外,更多的,是希望给自己省心。

也就是说,父母眼里的完美孩子,是身边一棵不需要怎么管理就能长成的参天大树。不管理,是为了省心;长成参天大树,是给自己长脸。所以,终极目的,父母还是为了自己!

因此,父母把自己的期望代入给孩子。孩子就能如自己所愿吗?也许只会适得其反。

湖南卫视《少年说》中,华兴中学1714班的袁璟颐冲着妈妈喊出了这些话:“有一个人,他十项全能,他什么都好,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妈妈,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呢~!”

而她妈妈怎么说的:”你看你成绩这么差,你的学霸女闺蜜,为什么她会和你做朋友呢?”

妈妈用贬低式教育来激励孩子,而得到的却是孩子的喊话和崩溃大哭。

贬低的原始目的是通过打击孩子自尊心、自信心,来试图让孩子达到触底反弹。但用得多了,往往真得打击了孩子,使孩子产生自我价值否定。

妈妈们爱孩子,就希望孩子处处都好,容不下别人比自己强。附加的把这种攀比风压给孩子,希望孩子也处处争先,不给别人留余地。但是可能吗?第一,只有一个;最好,也只有一个。十项全能百种行业都要求孩子第一?这强度怕是谁能承受不了。

所以过分的要求,和贬低式教育,带给孩子的只有伤害。

(3)怎样做也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在我们贬低自己孩子的时候,焉知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不是羡慕自己?

《少年说》里袁璟颐的学霸闺蜜,在袁景颐哭着跑下台之后,帮她擦掉眼泪安慰道:

“我妈妈也觉得你特别优秀,你也是我的别人家的孩子。你善良、大胆,用自己的热枕感染了全班同学和老师,是‘无可替代的’。”

而在主持人的反复追问下,袁璟颐的妈妈也勉勉强强地承认,她觉得孩子不仅善良、口才好,而且学习成绩还是挺好的。

看到吗?打击你的背后,其实有许多双欣赏的眼睛。

所以,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需要矫正自己的心态,抛弃老一套的“贬低式教育”、激将法,不要提过高的要求。找到自己孩子的特点,放大这些特点,并时时以自己的孩子为骄傲。

当孩子发现,家不再是那个处处挑剔自己的场所,而是可以沟通、可以放松、可以支持自己的地方,有着永远信任自己的目光,那么孩子会汲取力量,努力做好自己。

有调查显示,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只能赋予三种特质给孩子,你会选择什么?

调查的结果惊人的类似,90%的家长选择了”健康、快乐、品质好、有趣“。

这说明什么,你更希望孩子一辈子快乐顺利。而要求孩子学习的目的也无非是让他快乐。

既然我们不想让他难过,不妨收起让人难过的教育方法,换一种姿态,拥抱孩子、接纳孩子,让孩子在不完美中,有特点的长大。让孩子拥有自信、快乐,拥有家庭的温暖。在正面的导向中成长成为他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