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父母“不谦虚”,从此孩子人生开挂

2021-12-29 05:00:50孕产
妞妞喜欢做手工。有一次妈妈的朋友来家里作客,妞妞一个人专心致力于她的创作,最后做出了一个趣味手工画。从前期画图,到剪裁,再到粘贴布局,所有的动作都是她自己完成的,做的十分精致。妞妞非常友好地拿到妈妈和朋友面前展示,朋友毫不犹豫地赞叹了句:“好漂亮呀,妞妞的手真巧”。

妞妞喜欢做手工。有一次妈妈的朋友来家里作客,妞妞一个人专心致力于她的创作,最后做出了一个趣味手工画。

从前期画图,到剪裁,再到粘贴布局,所有的动作都是她自己完成的,做的十分精致。

妞妞非常友好地拿到妈妈和朋友面前展示,朋友毫不犹豫地赞叹了句:“好漂亮呀,妞妞的手真巧”。

边上的妈妈听到后,立马笑着回答道:“哪有啊,小孩子什么也不懂,瞎做呢”。

但是妈妈丝毫没有注意到,一旁的妞妞收敛了笑容,神情显得有些失落。

妈妈的回答也许只是无心的自谦之言,但对孩子来说却是最直白的否定。

也许孩子怀揣着一颗纯真的童心,把自己很努力、很用心完成的东西展现于人,期盼能够得到妈妈的认可,没想到却等到了随口而来的一句否定。

那一刻,谁也不知道,这个曾经满怀期待的小女孩,心里藏起了多少失落和委屈。

大部分家长看到孩子取得一定的进步,心里其实比谁都要开心。但当着孩子的面总要说两句口是心非的话,殊不知就因为这样的话,却最容易毁了一个孩子。

他们往往认为孩子不能多夸,要谦虚一点,要收敛一点,这样才不会骄傲。可曾想对于孩子而言无疑是一盆凉水,泼在了自己刚刚燃起的自信上面。

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这样的父母还有很多......

别让你的“谦虚”伤害孩子

其实,作为父母,当我们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时,心里是高兴的。

我们对孩子的表现打从心底里自豪,但是碍于面子,碍于谦虚的传统美德,总会在谈话中不自觉的贬损孩子,甚至拿孩子作为消遣。

殊不知,这份“谦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孩子。

对孩子而言,父母是他们最爱的人,父母的话对他们而言有着绝对的力量。

父母的每一次否定,都会在孩子心上种下一颗灰暗的种子。

影帝姜文在做客节目《十三邀》时,说自己是个“不自信的人”,而这种心态源于他从小得不到母亲的认可的缺憾。

优秀如董卿,却因为父亲数十年来的不满意和数落常常感到自卑,这份创伤在成年后也未曾痊愈。

可见经常遭受父母打击的人,自尊心受到伤害,容易自卑,严重时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甚至导致极端行为。

曾经有一个罪犯在执行死刑前吐露心声:“别人夸我会打球,妈妈却一直说我没出息,后来我就索性真的没出息好了,反正妈妈也不希望我有出息。”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来自于倪萍的《姥姥语录》。

倪萍的姥姥没有读过书,却深谙教育之道。她说,孩子是夸出来的,有时候一句话就能把一个人一辈子抬起来。

一次倪萍在灶台边胡乱的画了一只公鸡,姥姥看见了说:“真像啊,快捂住,别让它飞走了。”姥姥让这只公鸡停留在灶台口好些日子。

姥姥说:“别不舍得夸孩子,芝麻夸着夸着就成西瓜了。”

真诚的夸赞孩子,给孩子的是一种自我肯定。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语叫“二级反馈”,当孩子做了一件事情,及时的表扬并说出为什么。这种方法对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倪萍姥姥所说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夸奖会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多夸夸孩子,将来他会更自信和乐观。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成长中的孩子具有敏感的心灵,赏识和鼓励尤为重要。

一句话、一举手、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父母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能给孩子传递欣赏的信号。

孩子开挂的人生从适度赞美开始

1

夸过程不夸结果

斯坦福大学教授CarolDweck提到:

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是在慢性地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

我们要鼓励孩子的过程而非结果。

只注重结果,比如:“宝宝,你真聪明”,这样确实容易造成孩子骄傲自满。但是如果我们换种方式,比如:“宝宝真厉害,尽管很难,可是你一直都没有放弃”。这样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2

夸具体而非全部

夸赞孩子做的好,要明确告知孩子哪里做的好。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更好,如何努力。

3

恰当的批评

鼓励要有,批评也要有,恰当的批评也是必要的。

在孩子做的不对的地方,作为家长也要及时指出,并纠正。让孩子正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让孩子心理更好的发展。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遇到挫折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