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怎样变得不善于与人沟通的? 不善于沟通的人怎么改变
为什么,和亲密关系的人,我们往往无法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的确,我时常对一些人的表达方式感到困惑与遗憾。在单位,有个小伙子对一个女孩“很有意思”,但就是不敢开口,与此同时,另一个男同事则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时间发起了感情攻势,结果一年后欢喜抱得美人归。
不久前,一位在一家著名外语机构当接待员的朋友也表示,他们到一所大学举办学习展览,提供免费英语培训,30个名额。围观的学生很多,可大多都只带着眼睛而没有带着嘴来,结果也就白白失去了这么好的一次学习机会。
由于不敢表达、不擅表达,一个人在很多事上的确吃亏不少。是他们天生性格腼腆吗?我看不一定。
01
中国家庭亲子关系有个特点,大家都知道,就是几乎没什么感情交流。父母也好,孩子也好,为对方做了什么,基本不说出来,想着只要问心无愧就好。
关于这个问题,后来我跟一个朋友聊,她说自己小时候跟父母最常见的一种相处方式就是这样。
譬如一家三口去逛街,她看到一件喜欢的衣服,从来不敢直接说“我要这件衣服”,而只会试探性地说“衣服好漂亮啊”。
一般情况下,父母看一眼,就会自动掠过,当没回事。最后逛了半天,她往往什么都买不到。即便买到了也不是自己喜欢的,而是她爸妈喜欢的。
渐渐地,这种模式对朋友的影响就变成了,她不愿也不懂表达自己的一些情感需求。
后来上大学,她谈恋爱,是段异地恋。毕业了,男方在自己所在的城市找了工作,打电话告诉她。朋友一听,心情很难受,但就是说不出来,客套了几句就把电话给挂了。
然后她心情压抑,每天饭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可就是不跟对方直说,也不知道怎么说。俩人感情就在这么一种 “说不清道不明”的状况下结束了。
这,是不是特像唐晶跟贺涵?其实,像这样的分手案例,我见多了。
留意一下周围,你其实也会发现一些人,尤其是80后或更老一辈的人,他们的婚恋关系很特别。比如说两个人闹矛盾,一语不合就各自出走,女的基本靠闺蜜来发泄憋屈,男的会拉死党去泡吧喝上几杯,才能平复。
总之,他们不会坐下来面对面心平气和去谈、去解决,而是各自耗着,等时间过去,靠双方对彼此的失望来“解决”——反正对你不抱希望了,爱怎样就怎样吧。
为什么两个人不能坐下来好好谈?或许就因为大部分人小时候在试图要跟自己父母表达情绪和意见的时候,得到的回应都是消极的。
父母通常会觉得小屁孩能有什么想法,即便有也是矫情、捣蛋。
有一次在超市,我就看到一个孩子正跟他妈嘟囔地解释说自己为什么不爱吃她挑的零食,结果当妈的不耐烦地呵斥孩子说:“你说什么?给我痛快点儿!” 这种兜头就骂的回应,孩子在表达时能不变得缩手缩脚起来吗?
02
我再说个事。
念大学时,我当家教,孩子三年级。到她家第一天,教她做英语作业。有道题是要求念出来的。我就说,你开口读,不读出来学英语是没用的。她就一直抿着嘴,任凭我怎么鼓励都不行,最后这孩子竟哭了,把我吓一跳。
后来,有一天她爸妈留我在家吃饭,我就发现问题了,她爸妈很喜欢用一种命令的口气,要她干这干那。只要一看到孩子稍微有些抵触的情绪,或者不乐意,就瞪大眼睛,更甚至拍桌就骂。
才那么小的一个孩子,为了避免挨骂挨打,就已经知道很努力在克制自己那些所谓的负面情绪了。
那一刻,我几乎可以肯定,这孩子长大后,也不会跟自己的男友或老公表达自己的情绪。
压抑情绪,或许对很多人来说都算不上严重的问题,但就我个人感觉而言,一个女人这么活着,真的会好累、好累。
就像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娟,平日都是她一人默默操劳,把家里上下打点得井井有条。
有一天孩子拉肚子发烧,她照顾了整晚都没睡,早上又困又累,没精力打点早餐、午饭等,结果那天老公、公婆的各种不满,对她的各种指责。娟的情绪终于爆发,和全家人大吵了一架,直接打包行李离家走人。
小时候,很多父母都这样教育女孩子:多干少说,别人迟早会看到你的努力。这条法则在职场是否行得通,有待考证,但这条法则在家庭,很多时候就很难用。
是的,我为娟感到憋屈,对她的家人感到愤怒,但我也知道,其实整个事情从头到尾,娟都没有和任何人说宝宝拉肚子发烧这事,没有说自己辛苦照顾宝宝一晚上没睡这事,更没有及时表达出被家人误解后的委屈、难受的感受……
如果娟一开始就敢于表达自己,会怎样?会有不同的结果。
比如她老公在闹着吃早餐时,给他看看自己的黑眼圈;然后领着他摸摸宝宝身体,告诉他宝宝拉肚子发烧,自己照顾宝宝一夜……如果再能卖个萌撒个娇,效果会更好,也许就能避免家庭矛盾的升级了。
杨澜说:“富养女儿,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教会她敢于表达自己。”在杨澜看来,当今女人一定要能清楚表达事实和感受,才更能得到理解和尊重。
一个怎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孩子呢?
就是让他生活在一种平等和尊重的家庭氛围里,不管他有什么想法,父母都应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允许他表达,引导他表达,也允许他探索,对他的话感兴趣,而不是忙着纠正或责备,他就会将表达自己的感受视为一件安全的事,也会更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
在爸爸去哪儿中,为什么天天受到大量粉丝追捧?因为天天是暖男,特会表达爱。
当别的小朋友说他爸做饭不好吃时,天天跟爸爸说:“爸爸,我觉得你做的每道菜都好吃。”当爸爸的票数不如别人时,他鼓励爸爸说:“爸爸,大声说你爱我,大点声,让全世界都知道。” 看,谁说只有女儿才是贴心小棉袄?天天告诉你,男孩也可以。
然而这个小棉袄却是张亮一点点栽培出来的。
看这个节目时,留意到一点,天天每次跟张亮说话,张亮都会一边耐心听他讲,一边深深地点头回应他说“是吗”。
这种姿态虽说是故意打打帮腔,但表示的却是“你说的我都明白了”的意思,这很重要的,因为如果孩子一旦认为自己讲的话被父母接受,就会对跟他人表达产生自信。
而一个孩子如果成长的环境是限制性的,充满评判的,那么当他说出自己的感受时就会变得小心翼翼,因为他不知哪句话会招来指责。
为了避免不舒服的体验,慢慢地,他可能就学会了压制自己真实想法,只说一些安全的话,甚至是不再愿意表达。
03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告诉我:“在这个年头你要出人头地,说穿了没什么大学问,就是敢表达自己,让别人充分了解你的长处,你才能被人赏识,才有可能成功。”
或许有家长觉得,只要孩子有真材实料,即便表达能力不强,也会被人接受的吧。
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也应认识到:能力、技术与经验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拥有,人们已越来越在乎挖掘自己各方面的潜力,这时若想脱颖而出,就要勇敢地表达自己,让更多的人认识你的才华。
单位有个小年轻,一直表现不佳,直到有一天他径直敲开人事部部长办公室的门,说出自己的感觉,部长才知道自己把他放错了位置,幸亏他表达得早,还有机会,一调职,他就立刻表现亮眼了。
我们都为这个年轻人的勇气所感动,更为他的举动感到惊讶,我们都猜想他的成长经历一定相当不俗。没错,就因为他就有一个相当不俗的爸爸。
他爸特别鼓励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父子间有一种沟通方法——写信。写信有什么好处?
在写信时,一般大家都会冷静下来,可以大胆把自己的观点一条条亮出来。久了,爸爸的接受与认可,让他觉得自己的感觉是有价值的、重要的,他不需要把这些都隐藏起来。
回头看看自己小时候,那些提出独自不同意见的孩子,常常会被指责为“另类”;当孩子与大家的意见不一致时,父母有时也会因担心而制止孩子说:“只有你一个人提反对意见,这样会遭到大家讨厌的。”……
渐渐,即便孩子真有什么好想法,也学会了自己一人偷偷消化,然后就地掩埋。
身为家长,我们应确保孩子在一个能够恰当表达自己的环境中长大,这是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一份最珍贵礼物。
这份礼物,会为孩子的人生铺设一条平坦的道路,让他学会了解自己,也了解别人的感受;让他能享受与自己所爱之人的牢固关系,也能在事业上,当机会降临时,抓住机会,敢于表现自己、展现自己,从而拥有一个灿烂的未来。
相关文章
- 和孩子沟通很困难?也许从早餐开始,沟通变得简单
- 怎么让孩子从小善于表达,容易与人沟通,爸爸带娃的真实经验分享
- 让孩子乐于沟通,把害羞的孩子变得大方得体,该怎样做呢?
- 善于发现、鼓励孩子的创造精神
- 孩子三周岁,自理能力弱沟通能力差,究竟能不能晚一年上幼儿园?
- 孩子不学习是在“无意识报复”?这样沟通,让孩子“浪子回头”
- 孩子不愿意跟你沟通,可能是这四点原因
- 孩子不爱背诵课文怎么办?是不是孩子不善于记忆啊?
- 孩子不爱说话?想让宝宝变得“伶牙俐齿”,需抓住语言爆发期
- 孩子与人沟通能力差怎么办?
- 孩子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自卑,这八个细节说明问题,别轻易忽视
- 孩子入园半个月,每天怎样跟孩子沟通才能给他/她传递正确的三观
- 孩子养成这一种思维习惯,将会变得与众不同,你注意到了吗
- 孩子刚上一年级,想和老师沟通又不知道怎样说?看看这篇文章
- 孩子发烧,妈妈精神紧张立马变得十分敏感,就像一个“炸药包”
- 孩子变得懒惰怎么办?让孩子“吃”对这三种苦,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 孩子变得磨磨蹭蹭,先别急着催,越催促后果越严重
- 孩子吞硬币、假装用刀划手指来逃避作业,专家建议:爸爸妈妈应多与孩子沟通
- 孩子和你不亲近,还在强行伪沟通?父母的“情感引导”是关键
- 孩子和家长不是天生的敌人,往往是因为存在情感断层,才无法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