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怎么夸孩子?怎么夸才是爱而不是害? 对孩子怎么夸,才是正确的

2022-03-13 11:16:03孕产
家长求助:我家孩子上三年级,考试成绩跟一二年级相比差了一大截。孩爸说都是我把孩子给夸坏了,还举了好些例子。刚开始听很恼火,后来想了想,好像有些道理。不是说小孩子要多夸多鼓励才行吗?难道夸孩子也能夸错?是的,“夸孩子”这件事,近年来被无限放大、无限重视。

家长求助:我家孩子上三年级,考试成绩跟一二年级相比差了一大截。孩爸说都是我把孩子给夸坏了,还举了好些例子。刚开始听很恼火,后来想了想,好像有些道理。不是说小孩子要多夸多鼓励才行吗?难道夸孩子也能夸错?

是的,“夸孩子”这件事,近年来被无限放大、无限重视。“夸孩子”这事儿多年前是个小事,一两句话的事儿嘛;“夸孩子”这事儿如今却是大事件了,是关乎孩子当下生活心态和学习状态、未来成长赋能和成长动能的大事件。”一句话使人笑,一句话使人跳。”夸得好,就像阿姆斯特朗,成为了第一位登陆月球的人;夸得不好,甚至会丢掉小命的,比如杨修。

那么,夸孩子到底有什么门道呢?怎么夸才是爱而不是害?

至少应当遵守以下两条纪律——请注意,这两条纪律,是基于孩子能够走得更久、走得更远的本质为出发点,以此为基础可以生发出成千上万个具体方法或应用句式。所以说,这两条纪律是引导家长们针对自家孩子个性特点“主动思考、灵活运用”的,而不是让家长们“放弃思考、死搬硬套”的。

怎么夸孩子?怎么夸才是爱而不是害?

1、纪律一:逮准时机——夸孩子要懂得“即时反馈”,要像网络游戏设计那样让人来劲儿。

家长基于孩子能够走得更久、走得更远的本质为出发点的夸奖,应当遵守的第一条纪律是:逮准时机。

何为“逮准时机”呢?

对孩子怎么夸,才是正确的

简单说就是:夸孩子要懂得“即时反馈”,要像网络游戏设计那样让人来劲儿。

◆怎么做到让夸奖像网络游戏设计那样让人来劲儿?

喜欢玩网络游戏的年轻家长们都有过游戏过程中非常high的体验;没玩过网络游戏或不会玩的家长,肯定也见过自家孩子废寝忘食不休不眠深深沉陷于网络游戏的那种状态——网络游戏为什么让人如何沉溺?

网络游戏中人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本质与现实生活中是一模一样的:无非是追名、逐利、求感情!

“追名、逐利、求感情”这七个字,几乎可以囊括游戏玩家的全部心理需求。然而,这些耗费孩子们太多时间精力追逐而得的“名、利、情感”只不过是服务器中的数据,是虚的、空的、没有价值的。那么,家长要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将寄托于虚拟网络游戏的心理满足感切换到现实生活中呢?答案只有四个字:即时反馈。

什么是“即时反馈”呢?

所谓“即时”,就是字面意思:立刻、马上。

所谓“反馈”,其本源意义是物理学概念,是指把放大器的输出电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输入电路中,以增强或减弱输入讯号的效应。

家长们需要掌握、理解并灵活运用的“即时反馈”,是指在对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状态了解的基础上,将好的行为、好的结果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孩子们知道,并通过这种反馈对结果产生强化作用,从而促进孩子们更加努力学习、更加主动自觉提高效率。

对孩子怎么夸,才是正确的

◆怎么做才能将即时反馈“毒药”变“良药”?

《刻意学习》一书中有这么个说法:“即时反馈是毒药”。

确实,单就网络游戏的设计而言,这种即时反馈性确实很像能够让人上瘾的毒药,因为你一旦开启了游戏模式,你马上就能够获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并在每一次胜利中获得越来越多的经验值、金币额及越来越高级的装备或等级,这种设计必然会使涉足其中的每一个成年人或未成年人无法自拔,泥足深陷——“一个优秀的游戏设计师,对消费者的行为心理、游戏的功能设计与人的生理和行为特点的匹配关系,以及设计思想与心理学的匹配关系有及其精准的把握。”

“即时反馈”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其实不然。如果家长们来个思路大反转,将网络游戏设计中如同毒药一样的“即时反馈”应用于现实生活和孩子们的学习中呢?

毒药照样变良药!

想想看,当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点点滴滴的进步,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家长“看见”,被家长笑眯眯以那样满意的样子反馈给孩子,孩子们该会多么得意、多么兴奋、多么愿意去努力啊!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投入进去,就能够得到家长的肯定和赞许,哪怕那进步再细、再微都不会被指责被嫌弃——当学习变成一场与家长之间的“交互游戏”,孩子在网络游戏中想要满足和实现的目标感、成就感、宣泄感、归属感、快乐感甚至节奏感都可以在家长那里得到即时反馈,孩子难道不会上瘾吗?难道不会一发不可收拾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吗?

比如,我家孩子名字中有个“鹏”字。小学一年级时候他作业本封面上的名字常常是“月月鸟”,有时候把一点儿也给丢了,常常成了“月月乌”。老师很恼火,批评孩子,也批评我,说是抹黑了全班形象……因为吧,全班孩子的作业本封面都是家长写的,都写得漂漂亮亮;独我家是孩子自己写的,写得歪歪扭扭。我诚恳给老师认错并道歉,“请老师包涵,请老师允许我家孩子自己写作业本封面,因为他是我家字写得最好的人!”我孩子回头问我:“妈妈的字明明比我写得好!”我的回答是:“可是妈妈跟你一样大的时候,确实没你写得好看啊!我是很认真很努力写了几十年才写到如今这么好看的!等你跟我一样大的时候,你写的字,必定比我写得好看很多很多!”是的,就是这么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小事,我家孩子从一年级认字学拼音开始之后整整十二年的语文学习,我一分钱心也没操过!而且,多年之后的今天,他提起当年全班五十四名小学生唯独他作业本上的名字是自己写的这件事,仍旧是掩不住的小得意和小自豪!

对孩子怎么夸,才是正确的

话说,当时的我太年轻,完全没有如今的经验和智慧,可为什么就那么说、那么做了呢?因为,那个“月月鸟”或“月月乌”的名字,是他反反复复练习了许多次后最好的结果呀。把孩子努力之后的那个“最好成果”在第一时间以最恰当的方式反馈孩子,就是好妈妈能够给予成长的孩子最好礼物——做到很难吗?真的不难,像一个最普通的母亲那样,只凭本能、不奔功利的去爱孩子,这些事、这些话、这些应对便如水流淌般自然而然。

学习优秀的孩子之所以优秀,不外乎是因为这种优秀的感觉在最初的时候得到了即时反馈,从而被强化,进而被内化,于是优秀本身就成为了一种习惯。而不学习不优秀的孩子,不外乎是学习的初始动力与持续动力都很匮乏罢了——初始动力决定了是否要“开始”一次学习,而持续动力则决定了是否要“继续”学习。而低龄小孩子爱上学习的初始动力与持续动力的方法,有且唯有“即时反馈”!

2、纪律二:瞄准细节——夸孩子要抢抓“具体事件”,要像恋爱中男女那样敏感细察。

家长基于孩子能够走得更久、走得更远的本质为出发点的夸奖,应当遵守的第二条纪律是:瞄准细节。

何为“瞄准细节”呢?

简单说就是:夸孩子要抢抓“具体事件”,要像恋爱中男女那样敏感细腻。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让人只一眼就潸然泪下的句子,是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的妹妹从小体弱多病,松子父亲便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小女儿身上。常年得不到父亲关注的松子,无意中发现扮鬼脸可以让父亲笑,便总想扮鬼脸逗父亲高兴,结果却弄巧成拙。小时候,松子所有的生命能量都用在讨好父亲上;长大后,松子所有的生命能量都用在讨好爱人上。像一条被甩在岸上的鱼儿渴望水一样渴望着爱的松子,用尊严、用身体、用爱、用一切自己所能提供的去讨好,却终究坚持不下去了,不再反抗了,放弃了——松子一生的所有悲剧,源头都在于被父亲过度无视。

与此相反的例子,是当今太多孩子因为被父母过度夸奖而毁了一生。

比如小瑾。他的母亲对家庭教育相当重视,也相当信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并数年如一日的忠实践行。小瑾从刚生下来就是一路在“夸奖声”里活人的,“我们小瑾最帅了”“我们小瑾可聪明了”“我们小瑾是天才哦”……如今呢?这个“最帅最聪明最天才”的孩子,刚刚17就成了“被收容教养”群体中的一员——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呢?

◆怎么夸才是爱而不是害?

因为家长在夸奖孩子时候犯了一个最大的忌讳:夸奖太廉价、太过度!以“太廉价、太过度”的夸奖为成长土壤的苗芽,能健康成长吗?当然不能,且还会就此衍生出更多的问题与错误:

一是随口夸奖孩子的生理而不夸具体行为。

对孩子怎么夸,才是正确的

孩子很有礼貌的问候隔壁老奶奶、路上小姐姐,得到了他们善意的回应和微笑,妈妈没有对孩子的礼貌行为给予及时肯定和鼓励,而是随口来一句,“我们小瑾最帅了,人见人爱!”于是,孩子理所当然便会认为“因为我帅,所以你们都应当对我好”,而不会在别人的善意回应与自己的礼貌问候之间建立因果关系。

二是随随便便将孩子的优势与他人劣势进行不对等比较。

对孩子怎么夸,才是正确的

小瑾学会了一句诗,颠颠跑去告诉了妈妈,然后仰起小脸等待妈妈的夸奖,妈妈就赶紧说,“我家小瑾是天才,才一岁就会背诗了!你看看那个阿灼,都八个月了还不会翻身。”敢问这是什么神奇脑回路的神奇夸奖术啊?这跟得意洋洋向人炫耀“我家狗会汪汪叫、你家猫不会汪汪叫”有什么区别?于是,孩子理所当然不会在“会背诗”与“认真努力”之间建立因果关系,而是在“我比别人强”与“别人就应当比我差”之间的建立因果关系——小瑾正是因为同桌接连三次考试成绩都排名在自己之前而疯狂报复“被收容教养”的。

三是用夸奖掩盖小恶,找好藏坏。

孩子成长过程中,好的表现与坏的表现当然是同时存在的,好的表现被家长反复鼓励并强化、坏的表现被家长严厉批评并矫正才能实现良性成长。可是,如果孩子有了坏的表现,家长却选择用过度夸奖加以掩盖,找好藏坏——这些做的后果是什么呢?孩子们当然会认为那些坏表现是“尕尕的事儿”,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于是乎,“勿以恶小而为之”便间接地被鼓励、被允许,孩子还能有个好儿?

四是无视事情的过程、孩子的态度以及那些美好的“灵光一闪”,只死盯结果。

小孩子的成长与学习,是在任何时候、任何事上随时进行的,绝不是考试卷子上的分数这个单一指标所能代表的。孩子扫地、择菜,有扫地、择菜过程中的各种收获,比生活经验的累积、动手能力的训练以及心理上的满足感等等;孩子要去打酱油的路上突然看见小猫小狗打架于是看进去了,一看就看了半个小时——得是有多么敏感的观察力、生动的细节感才能将这么件小事看上半个小时呢?就如同恋爱中的男女,对方换了发型、新衣这样的事当然是一眼即见,就连眉毛少了一根儿、唇色淡了一分这样的细微处同样能够一眼即见。可是进入婚姻之后呢?谁换了新衣、谁换发型这种事哪还能一眼即见啊?就算你有意在对方眼前头晃上百八十圈儿,对方要发现兴许还得连蒙带猜。家长如果只一味死盯着成绩,高分才夸、低分就骂,将孩子学习过程中点点滴滴处付出的努力、细细微微处实现的进步全都视而不见,孩子还愿意继续学习吗?还能保持学习的初始动力和持续动力吗?

五是夸奖的语句表情模式化、套路化、泛滥化,没有针对性、灵活性和细节性。

有些家长夸孩子,简直夸得让孩子呕吐的心都有了——任何时候、任何事情,无一例外统统配上夸张的表情和语气来一声“哇塞,你真棒!”孩子感受的是什么?是不真诚、不走心,是虚伪、是浮夸。如此夸奖,叫被夸奖的人情何以堪?

怎么夸才算有针对性、灵活性和细节性呢?

比如,孩子的横画写得一直不太好,某一天的某个字,这一笔横画写得很端正,家长即时给予中肯反馈,“咦,这一笔怎么写的?写得很是平直,你看,横头上的起笔很有力,横尾上的眉笔很利落。宝贝你是怎么做到的?再写给妈妈看看可好?”孩子当然会兴致勃勃写给妈妈看呀,而且,当妈妈不在跟前的时候也会继续兴致勃勃地练习横画,想要下一个字写得更好!

写在最后

有这么一道选择题:有个妈妈在厨房洗碗,她听到小孩在后院蹦蹦跳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道:“你在干吗?”小孩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妈妈说:“ ”这个小孩后来成为了第一位登陆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答案有三个选项,一是“小孩子不要胡说”,二是“赶快进来洗干净”,三是“好,不要忘记回来哦!”互联网时代信息无门槛传播的今天,相信每一个家长都能够把题做对。但是,在把题做对的同时,家长们可以不可再往深里想一步:如果将那个妈妈换成你自己,同样场景下你脱口而出的一定会是那个“正确答案”吗?

是的,你不加思索脱口而出那一句的真实样子,才是孩子们眼睛里妈妈的真实样子——你觉得自己的孩子优秀吗?你懂不懂怎么夸他?

纪律很简单,唯两条而已:你是孩子们最亲最爱的妈妈或爸爸,不是只要业绩的老板。孩子们在每一桩具体事件、具体实施过程、具体操作细节、具体情感态度上点点滴滴的微进步,都需要家长“逮准时机即时反馈式”的夸、“瞄准细节具体事件式”的夸。

请家长们永远别忘了:如果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学会的只能是谴责与自卑;如果一个孩子总是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学会的只能是争斗与仇恨。而一个孩子如果总是活在不当夸奖之中,那么他学会的只能是过度自恋和嫉妒,而不是真正的自信、慷慨与自爱。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大语文教学探索及传统经典阅读推广。

原创版权: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plqi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