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孩子是精英教育?家长别再为偷懒找借口,以此逃避责任了 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家长,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
【本文为暖妈育儿经原创文章,欢迎大家转发分享】
如今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很多家长便开始转换教育方式。还美其名曰“放养”。
孰不知自己在孩子教育上偷的懒,最终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所谓教育,就是父母陪伴孩子经历一场与困难挑战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旦缺少了父母这个角色,孩子的人生中、性格里,就会有一个再也补不上的漏洞,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网上这样解释“放养”孩子:让孩子到更大的环境里发展,给予孩子广泛的自由,将自主权、选择权最大范围地交给孩子,减少家庭、学校、社会对其的约束。
人们似乎很乐意接受这些这其中传达出的“放手让孩子尽管玩耍”的简单观念。他们觉得自己的童年就是在玩耍中成长的,而且在西方教育中,这种“放养”式教育很是流行。然而他们只看到了其他国家放学早、课外活动多,却没有看到其实“放养”式教育也是需要有界限的,并非什么都可以。
“放养”式教育并不代表家长可以以此为借口偷懒,然后逃避责任。而是通过对孩子的关注与了解,才在某些方面对孩子实施“放养”式教育。
父母应该如何正确“放养”孩子呢?
1. 引导孩子树立良好习惯
引导孩子养成一个良好习惯,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通过一些好的习惯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加自律、独立。而并非大事小事都要父母督促。
2. 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心态
在孩子的未来生活中,遇事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一定要让孩子拥有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这样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孩子都可以坦然面对,保持一颗平常心。
3. 感恩的心
无论何时,拥有一颗善良的心都是最重要的。家长要积极正面的引导孩子,让孩子懂得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更好的成长。
4. 挫折教育
家长不能因为害怕孩子受挫折,就想办法保护孩子。家长需要的不是保护孩子不受挫折,而是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让孩子可以正视困难,正视失败,在遇见困难时,引导孩子想办法去解决,面对失败,也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5.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从小就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家长对孩子不事事操心,事事过问。让孩子不过度依赖家长,可以具备基本的独立性。
6. 掌握沟通技巧
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才会更适应社会生活,更容易融入集体。家长要教会孩子倾听,并且在倾听的同时还具备好的沟通能力,让孩子善于交谈,引起他人注意。
正确理解“放养”教育,能使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尽情享受童年的快乐,身为家长你有以“放养”为借口在孩子教育上偷懒吗?你对这种行为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
我是一位3岁宝宝的妈妈,我的存在就是为宝妈解决在育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所以当遇到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时,您就可以来咨询我,我们共同成长,如果您喜欢该篇文章的话,请点赞评论+转发哦!
相关文章
- “精英教育”下,儿童智力过早开发有什么后果?家长切忌耽误孩子
- 90后父母精英教育首选胎婴幼教,让孩子6岁前智力赶超爱因斯坦
- 说好不哭!让孩子控制脾气的10个秘诀,都在这里!| 精英教育
- 精英教育 | 做不了顺义妈妈,但可以做到这四点
- 7个月大的宝宝遭保姆虐待:“情绪不好”能成为逃避责任的理由?
- 不适合「精英教育」的中产家庭,该怎样科学地鸡娃?
- 底层应试教育、中产素质教育、顶层精英教育?
- 孩子上兴趣班,从“一时兴起”到找借口逃避,怎么让他坚持下去?
- 孩子5-9岁的教育极为关键,家长做法让孩子受益终生或输于起跑线
- 孩子7岁前,家长要做3种受挫教育,别让悲剧成为孩子"自尊保护伞"
- 孩子不愿做家务,还总是丢三落四,家长该如何引导和教育他们?
- 孩子从没输过,家长很骄傲?睿智妈妈却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面对输
- 孩子做事情半途而废?家长可在生活中用四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 孩子到底要圈养还是放养?从几方面看清利弊,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
- 孩子努力学习却遭老师劝退,老师坦言:责任在家长
- 孩子吃手怎么办?这都是家长惹的祸,责任能全怪宝宝
- 孩子在学校经常被欺负,跟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家长不妨看一下
- 孩子在幼儿园很独立,回家就原形毕露,最主要是家长教育方式
- 孩子天生好奇心重,当孩子提问题时,家长该如何应对和教育呢?
- 孩子如何利用周末时间逆袭而上?亲子教育要有度,家长要正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