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一小儿推拿常用的基本手法汇总,讲的真的很好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八种

2022-02-24 16:30:29孕产
学小儿推拿,找百通世纪!小儿按摩亦称“小儿推拿”,根据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小儿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是防病、治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也是中医的一个独特的疗法。适用于从新生儿(0岁)--14岁的儿童。用于学龄前儿童,效果最好。在正确操作的前提下,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

学小儿推拿,找百通世纪!


小儿按摩亦称“小儿推拿”,根据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小儿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是防病、治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也是中医的一个独特的疗法。

适用于从新生儿(0岁)--14岁的儿童。用于学龄前儿童,效果最好。在正确操作的前提下,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夜啼、新生儿吐奶、新生儿肠痉挛、新生儿腹泻等,运用小儿按摩(小儿推拿),效果很好,优于其他任何疗法。

一小儿推拿常用的基本手法汇总,讲的真的很好


下面给大家介绍小儿推拿中常用的手法:


1脾经(脾土)

位置:

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八种

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

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

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

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

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

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

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八种

2肝经(肝木)

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补肝经。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3心经(心火)

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清心经;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补心经。100~500次。

作用: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八种

主治:小便不利,口舌生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不安。

说明:心经一般用泻法,不用补法,因心火不能妄动。若心气虚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如患儿高热并见两颧腮部色赤尤甚,为火来烁金,可有剧咳发作,应采用泻法,推1~2次后.多见两颧腮色赤消退,对剧咳也可缓解。但对患有肺结核病的两颧腮色赤者,用之无效。

4肺经(肺金)


位置:在无名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无名指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清肺经;在指腹顺时针旋转,称为补肺经。100~500次。

作用:宣肺止咳,顺气化痰,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主治:感冒,发热,咳喘,肺炎,肺虚,自汗,盗汗,便结等症。

说明:肺经可用清可补。

治疗体质虚弱、肺气不足的咳嗽,还有感冒咳嗽发热、常见气喘等等,都需要清肺经或补肺经。通常治疗发热感冒,除了按摩背后的肺俞、风池、大椎以外,都要以揉肺经配合。

怎么判断是该清还是该补呢?

如果是热咳嗽,痰是黄的,或者眼白里面有红血丝,这种情况属于肺热,需要清肺经,以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如果是鼻流清涕,脸色发白,小便清频,虚汗怕冷,这种情况属于虚症,应该补肺经,补肺经能够补肺气。

5肾经(肾水)

位置:在小指掌面,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将小儿的小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由小儿小指指根推至指尖,或者在小指尖腹顺时针旋转称补肾经。100~500次。

作用:肾为先天之本,补肾经可补肾益脑,益气助神,纳气定喘,温下元,止虚火等。肾经一般用补法不用清法。

主治:五更泻,遗尿,尿频,肾虚咳喘,惊风,癫痫,牙痛,骨软无力,先天不足。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八种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八种

6小天心(鱼际交)

位置:在手掌根正中处,大、小鱼际之间凹陷中,阴阳池交界处。

操作:令小儿掌心向上,用中指、拇指端揉之或用拇指甲掐之,或右手半握拳用食、中指第一、第二节背面捣之。揉100~500次;掐3~5次;捣5~20次。

作用:通窍散结,畅通经络,安神镇惊,清热利尿,明目,矫正筋脉的拘急或偏胜。

主治:感冒发热,神昏,烦躁不安,惊风,抽搐,癫痫,失眠,夜啼,一切眼疾,小便不利,疹痘欲出不透,解颅等症。


7阴阳

位置:在手掌根部,小天心穴的两侧,拇指侧为阳池穴,小指侧为阴池穴。

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自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称分阴阳;自小天心两侧的阴池穴、阳池穴向小天心穴合推,称合阴阳。100~300次。

作用:分阴阳有调和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合阴阳有利痰散结的作用。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红白痢疾、肠炎、惊风、抽搐、泄泻、呕吐、黄疸;痰涎壅盛、胸闷咳喘。

8板门 

位置:在拇指下,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使小儿大鱼际暴露,术者用右手拇指来回推之称清板门;以指端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做揉法,称揉板门。100~500次。

作用:清热凉血,止血除烦,消食化积,具有升降之功。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感冒发热、高热不退、阴虚内热、疹痘潮热不退或疹痘后低热、烦躁不安、口臭、鼻出血、鼻腔炎、上牙龈红肿、光面舌、苔厚等。

9内劳宫

位置:在掌心中央。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掐揉之,称掐揉内劳宫;以中指端点患儿手掌中心处,微用力后迅速抬起,称点内劳宫;在掌心中滴几滴凉水,以指端逆运内劳宫,或从小指掌面运到掌心,称运内劳宫或水底捞明月。揉100~300次,运10~30次,掐3~5次。

作用:清热除烦,泻心火。

主治:一切热证,发热,口渴,心烦不宁,睡眠不宁,口疮,目赤,小便不利。

 

10内八卦(内八方)

位置:在手掌内。取法:以左手为例,掌根在上为北,以内劳宫为圆心,以内劳宫到中指根横纹的2/3处为半径画圆,内八卦即分布在该圆上。

操作:术者左手托小儿四指,使掌心向上,右手以拇指外侧缘在穴上推运,顺时针方向推运称顺运内八卦;逆时针方向推运称逆运内八卦。操作时应盖住或轻运离宫。100~300次。

作用:开胸化痰,利气利膈,消食除胀。

主治:咳嗽痰喘,呕吐,食积,食欲不振,腹泻,腹胀,烦躁不安等。

11四横纹(小横纹)


作用: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退热除烦,散瘀结,引脏腑之热外行。

主治:腹胀,口疮,唇裂,伤食,疳积,食欲不振等。

说明:四横纹为本派常用穴之一,常用于消腹胀,治口疮,尤其以治疗上下唇的溃疡面效果好。


12小横纹(掌小横纹)


13肾顶

位置:在小指掌面末端处。

操作:术者以左手虎口夹住小儿小指,右手中指指面揉之,称揉肾顶。100~500次。

作用: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主治:自汗,盗汗,解颅、水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