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青春期逆反的孩子,多半是因为从小就受家长的“打骂教育”
大家好,我是心理咨询师柏燕谊,这次课我们讲的是:家长该如何实施惩罚。
惩罚这个词一说出来,大家都会觉得特别可怕:不是说要鼓励式教育吗?
但很多家长已经知道,当孩子出现的一些状况时,应该给孩子更多积极视角的呈现,给孩子更多的赞美,给孩子更多的表扬。然后要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惩罚,以避免对孩子自尊心的伤害。到底惩罚给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我们该怎么样在孩子的一些行为上给予惩罚,这个惩罚应不应该有呢?在这里,我想跟家长们探讨一下。
所谓的惩罚就是,在行为的过程当中设置一个边界。
比如说,如果我们借东西有借有还,那就可以去借,但如果你只借不还,你就会被起诉,这就是惩罚。如果你说:我喜欢,我要靠自己的努力买喜欢的东西,那就没问题。但喜欢就偷偷拿过来,那就叫偷,然后公安机关就会让人坐监狱,这也是惩罚。
所以,惩罚是帮助孩子建立自己行为的一个边界,我们说,如果对孩子没有任何惩罚的话,那孩子就没有这种边界感,没有原则,没有敬畏,就会没有自己行为的一个自我控制。他就有可能会被这个社会的规则惩罚。
所以家庭教育当中,适量的惩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让孩子知道,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惩罚不意味着体罚,有很多家长认为,惩罚孩子就是我打他骂他,是不是只有这个叫惩罚?其实不是。
我们说惩罚是什么呢?惩罚就是剥夺孩子的快乐感,以此让孩子知道自己在行为上的边界。
比如,孩子今天做了什么不应该做的事情,说了什么不应该说的话,所以今天看动画片的时间会减少,这个星期的零花钱会减少,这个暑假原本要出去玩的时间要有相应的减少……
这就是以剥夺孩子的快乐,作为惩罚他的一个方式,而不是说打他骂他或者体罚,让他抄100遍作文等等。
单纯的打骂,或是用体罚的方式,很容易让孩子感觉自己在自尊、自信这些方面有一些创伤。但如果他这个行为过界了,你就要在其他的让他高兴的事情上去减少这种快乐,来完成一个相对应的惩罚。
那其实这个孩子是为自己的行为做出了代偿,而不是孩子会遭受到被打被骂这种羞辱性的惩罚。这个惩罚对于孩子来说,具有警戒作用,而创伤型伤害会少很多。
所以,惩罚不代表体罚,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我们要知道的是,惩罚在孩子的教育过程当中,是帮助孩子设定行为边界的。
那第三个我们要知道的是什么呢?就是什么时机去惩罚。
我们反复说,孩子都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不懂到懂事,从不会变会,从不熟练到熟练,这是一个孩子正常的发展过程。
很多孩子都是先通过看、观察,来完成自己学习的一种方式,我们叫模仿。他先看,看会了,再有样学样的去做。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的孩子,看完之后去做,他没有做到家长想象当中的好的状态,那怎么办呢?是不是就意味着他需要被惩罚?
其实这时候,我们需要去引导和教育孩子,而不是说他一出现错误,我们就要给予一个批评一个惩罚,那样的话,会让孩子不敢去尝试他不会的东西,不敢去尝试和挑战,突破他自己的一个能力和状态。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让他去学习一个新的事物的时候,如果出错了,比如,孩子去学习怎么收拾屋子,但他在这个过程当中,把一个花瓶打碎了,那这个行为有没有必要去惩罚呢?家长可以去思考,因为如果你要是惩罚了的话,那孩子就会觉得:哎呀,太可怕了,那我以后不干了,不干就不会出错。
其实这是我们教育和引导孩子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但如果这个行为他反复出现的话,也就是第二次第三次打破瓶子的话,那就是孩子没有仔细认真和小心,我们就需要从孩子的零花钱里扣一些钱作为赔偿。
凡是第一次犯的错误,我们不要立刻给孩子进行一个惩罚,但是呢,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一定有一些原则性的东西,不要等孩子犯了错,才告诉他那是不对的,这是不应该的。
比如,我们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不能打人,骂人,不尊重别人,不能破坏不属于我们的东西等等。这些原则性的东西,其实不用等发生了,再去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们应该提前通过讲绘本的方式,讲故事的方式,通过家里做游戏的方式,通过家庭角色扮演的方式,或者是我们看到别的小朋友发生了什么,然后我们去帮助孩子思考,举一反三,用这些的方式,提前在孩子还没有出现这类的行为时,就告诉他这是不对的,这是不被允许的,这是不应该的。而不是说发生了之后再如何如何。
所以如果因为一些原则事情的错误,比如他打人,如果我们不提前跟他去有这样的一个设置的话,那他第一次打人难道家长不惩罚吗?那就不对了。
这是一些原则性的可预见的事物,而不是孩子的能力在提升、尝试突破自己的事,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一些可预见的、原则性的事情,家长应该提前有设置,如果这种设置被突破了的话,那第一次也应该完成一个惩罚。
所以我说的这个惩罚,看起来就是有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提前设置,非原则性的自我挑战,自我去成长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家长就应该给更多的引导,耐心的指导。
这个规则就是非原则性的。成长型的、学习型的错误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我们不宜直接实施惩罚。这样做很容易就让孩子退缩,他就不愿意去尝试和挑战新的事务了。
惩罚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它既是必要的,又是非常技巧的,有很多的家长频繁的去使用惩罚的手段和教育的方式,其实是因为惩罚会让人害怕,然后恐惧就会让人服从。
很多家长因为偷懒,会选择一些不好的惩罚方式,因为家长一惩罚孩子,孩子怕了,家长惩罚孩子以后就不敢犯错了,所以这些家长就会比较频繁的使用那些方法,这种时候,不是因为孩子内在的自律,内在的懂事,内在的理解,而是因为孩子害怕被惩罚,所以才变成了一个行为的规范。那这时候,其实就变成了一种压制,这种压制让孩子因为怕惩罚,所以他不做那件事。
那等到了他青春期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一打他,他站起来的比你都高半头,你就不能再去用这种方式了,你的惩罚手段不好使了,所以这时候孩子不怕了,他就肆无忌惮了。
他以前压抑的很多东西就会一下子爆发出来。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为什么有的青春期孩子对抗性那么强,就是因为家长在去面对孩子原本不需要频繁地被惩罚的时候,由于缺乏耐心、技巧,缺乏对孩子的理解、包容和接纳,而让孩子以恐惧自律的方式,表现一种顺从和听话懂事的状态。
其实听话懂事,与因为恐惧而表现出来的顺从,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状态,但看起来好像都差不多,所以这个时候,家长要去惩罚孩子的话,一定要知道惩罚孩子的后果是什么。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对孩子的行为指导,可能也是家长对自己有一些偷懒,有一些放纵,有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吧。惩罚就是这个最容易偷懒的一种方法。
家长面对孩子要不要去执行惩罚和该怎么去理解这个事情,我们要接纳孩子更多的弱小、不完美,你越接纳孩子的弱小、不完美,你就越能包容、承受孩子犯错误的一种状态。
而不会因为孩子犯错了,你就恐惧,然后就害怕孩子以后的前途如何如何,就会立刻给予一个惩罚,那样的话,其实就会出现频繁地惩罚。
作为家长,我们给孩子一些鼓励、欣赏、赞美,是教育的必然的手段,但是给孩子的行为边界一些设置,那所谓的设置就是惩罚,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一定是要奖惩分明,而不是说,只有奖励或只有惩罚,那样的话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都很容易造成他比较偏执的一种状态,所以在面对孩子的一些表现时,家长越多的理解、接纳,跟孩子相处的过程就会越轻松,也会越趋于少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谢谢大家,我们这节课就讲到这里。
-END-
相关文章
- 孩子沉迷于游戏?家长打骂教育情况更严重!继续打骂只会毁孩子
- 孩子犯错还在用“打骂教育”?聪明家长这样做,5句话管住熊孩子
- 除了青春期,孩子还有2个叛逆期!打骂没用,家长要找对方法
- 不提倡打骂教育的方式?那家长也可以学学这样做,效果很不错
- 只有层次低的父母,才靠打骂教育孩子!聪明的父母只用7句话
- 青春期,家长最应该跟孩子说的7件事!真的很重要
- 孩子处在青春期,家长最好别做三件事
- 孩子要经历两次“猛长期”,婴儿期和青春期,家长都不能忽视
- 孩子青春期这几个表现,有自杀倾向,家长别无知,孩子会做傻事
- 孩子青春期那段时间,作为家长你最揪心的事情是什么?
- 家长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如何建立一个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
- 《青春期课堂》第八期:孩子叛逆不愿上学,家长怎样才能帮助孩子重新爱上学习?
- 与孩子发生争执,父亲坠楼!青春期的叛逆到底来自孩子还是家长?
- 父母必读:9招,搞定青春期孩子自尊心与逆反心问题
- 青春期孩子怎么培养独立?心理学:父母也要考虑孩子的感受
- “暴躁宝宝”来了?打骂教育不可取,父母的引导很关键
- 《影响力》读书笔记3:孩子逆反,是家长的教育方法错误导致的
- 对于家长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你怎么看?
- 对于家长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你怎么看?
- 当中考折翅,复读有禁令,家长要及早重视孩子从小的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