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点,我成了那个最“怂”的人
11月17日,上海气温断崖式下降,最低温度跌至7℃。让人感觉一夜入冬。寒风瑟瑟,冬雨凄凄。
对于小孩,特别是体弱多病的孩子,冬天总是如此漫长。
19日凌晨1点,上海儿童医院急诊科——
气温突降,这里的孩子比平时多了一倍,人来人往,脚步匆匆。
有人等叫号,有人等检查,有人哄孩子……唯一相同的是父母脸上焦灼的神色。
毛毛,5岁,腹痛入院!
王怡然,3岁,高热惊厥!
某男宝,13个月,呼吸困难!
摧毁一对父母有多容易?孩子生场病就足够了!
比确诊更难熬的是“待确诊”上海市儿童医院,年急诊量高达两百多万人次。这里每天要进行六十多台手术。
每一次生与死的较量,都牵动着家长敏感的神经。
相比于知道最终诊断结果时的茫然、痛苦,确诊前的那几天,父母的心才是真正地坠入了炼狱之中。
王天奇,五岁,来自宁波。
根据宁波当地医院的诊断,王天奇的病情为急性肾炎。
可短短四天内,他的肾脏功能急剧衰退,肌酐指数迅速飙升至正常人的十倍,由急诊转入了上海儿童医院肾脏科。
病情无法确诊,也就意味着没法对症下药,孩子离死亡就又近了一步。
父母、外公外婆,只能彻夜守在病房外的走廊上。
这种漫长的等待,几乎熬干了家人的眼泪和精力。
一直给予孩子信心的父亲王东,也忍不住痛哭失声。
为了明确病因,并把王天奇的肌酐指数降下来,医生建议在体外透析的同时进行活检手术。
活检手术需全身麻醉,这对已经严重肾衰竭的王天奇来说,存在着巨大风险。
手术同意书签还是不签?
签,孩子有一线生机!但也有可能永远离开。不签,孩子将无生还的可能。
最终,全家人决定冒险一搏。
在明确病因的路上,王家人一次次被推到崩溃边缘。
越过一道又一道难坎,九天后,王天奇等来了最终的诊断结果:淋巴瘤导致的急性肾衰竭。
王天奇的父母熬过了人生最难熬的半个月,等来了珍贵的一纸诊断!
比“我知道”更揪心的是“他不知道”和王天奇相比,铜陵四岁男孩范昱泽似乎多了一丝幸运。
他的病在入院后迅速确诊:神经母细胞瘤。
可他的父母却在经历着另外一种痛苦:孩子的病情他们知道,孩子却不知!
想着孩子的病,五年生存率不到30%,范红胜夫妇总是忍不住在孩子面前掉眼泪。
孩子不懂,总问:爸爸你为什么老是哭呀?
这样的话无疑是在父母心口插刀子。
范昱泽更不明白,为什么爸爸每天都让他喝红枣汤。
他渴望出去,可小小的病房却禁锢了他所有的自由。
经过四个月的化疗,范昱泽要进行一场高风险的肿瘤摘除手术。
手术过程中有可能血管断裂、摘除肾脏。
医生的话含蓄却易懂:如果在手术当中出现意外,希望家属能理解。
手术时,医生最担心的情况发生了:范雨泽脾脏血管、肾脏血管、主动脉血管完全被肿瘤包裹住,如果切除肿瘤,意味着脾脏肾脏都要被拿掉。
最终医生决定,终止这场手术。
手术后的第二天,范昱泽离开了重症监护室,回到了普通病房,但他并不知道这场手术没有成功。
等待他的是新一轮的化疗,以及第二次手术的机会。
选择隐瞒,确实给孩子心理上减少了一丝痛苦,却让父母多了太多的“不可解释”!
当孩子问他们:“我为什么还不能回家?”
除了沉默、流泪,他们还能做什么?
比坚持更难的是“放弃”不管确诊前如何受煎熬,也不管手术中会有何种变故。
父母最怕的却是四个字:无能为力!
孩子得了重病,他们信奉的只有一点:竭尽所能给孩子治病。
但在疾病面前,祈祷变得不堪一击。他们有时需要面对一个艰难抉择:坚持还是放弃?
有一些得了绝症的孩子,医生对其已经束手无策。
但为了维持生命,孩子们却仍要在ICU承受一波波治疗的痛苦。
某男宝,大脑严重萎缩,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又感染了肺炎。
医生告诉孩子妈妈,孩子基本上没有脑的电波活动。
孩子妈妈却不信,她固执地对医生说:有的时候我叫他,他还有反应。
之所以如此坚持,仅仅只是不想放弃而已。
面对这样的小病人,医生除了痛心,更多的只能劝父母在生命的最后多为孩子想一想。
浪费一天,他与这个世界的交集就少一天,与其这样,不如多陪陪他。
是坚持还是放弃?大脑严重萎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男宝妈妈选择了后者。
她选择给孩子最后的温暖!
这比倾家荡产给孩子治病,更多了一份让人佩服的不易和悲壮。
生活总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凶险多变,可让人备感温暖的是,不管是孩子还是我们,都不是一个人。
五岁的王天奇,虽然病情严重,但父母家人从未放弃。医生也说,他已经度过了最难的坎……四岁的范昱泽,虽然年幼,却乐观积极。范红胜也在朋友圈更新着希望:加油,儿子!即使面对坚持还是放弃,有人无奈地选择了后者,医生也始终不离不弃。
亲爱的宝宝,我祈祷你永远不用面对这一切,但如果遇到,我也许会害怕,会彷徨,但绝对不会软弱!
为了你,我可以成为你生命最坚硬的那块磐石。
版权说明:本文视频、部分图片来源于纪录片《人间世第一季》、《人间世第二季》,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