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的这些表现不是"偏执",是在建立"秩序感",家长一定注意呵护 孩子行为表现指的是什么

2022-02-24 05:45:34孕产
宝宝的故事最近,3岁的静静都快变成"小偏执"了。

宝宝的故事

最近,3岁的静静都快变成"小偏执"了。早起穿衣,静静非要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次序一打乱她就哭闹不已,要脱下来重新穿;回家时,每上一层楼都要由她来按亮楼道里照明灯的开关;进家门以后,一定要由她来按亮家里的灯……如果爸爸妈妈偶尔忘记这些程序,她就会大哭,然后把灯关了,再由她重新按亮。

静静有睡前喝牛奶的习惯,她喝奶时也会遵循一套严格的步骤——必须把牛奶倒进固定的玻璃杯里,然后坐在自己的小床上喝。如果爸爸妈妈不小心把奶倒在了别的杯子里,她就会大哭大闹起来,必须重新开一包牛奶倒在原来的玻璃杯里才肯喝。

孩子行为表现指的是什么

孩子的这些表现不是"偏执",是在建立"秩序感",家长一定注意呵护

早在婴幼儿时期,宝宝的秩序感就已经出现了萌芽,比如:习惯和妈妈待在一起,对自己经常玩的玩具情有独钟,喜欢以某个特定的姿势趴着、躺着,等等。

一旦家长强行打破这一秩序,孩子就会用哭闹表示自己的不安。

宝宝的秩序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强,其中,1~2岁的宝宝对秩序的追求就可以达到一种顽固的状态。

孩子行为表现指的是什么

这时,他们的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些固定的"秩序",但在家长看来,这些所谓的秩序简直不可理喻。比如:玩具熊必须坐在沙发上,而小兔子可以坐在地上;妈妈刚刚把玩具整整齐齐地摆进了箱子里,宝宝立即把玩具全部倒出来,重新乱糟糟地摆一次;爸爸妈妈必须都在家才睡觉,如果爸爸加班,就要等爸爸回来之后才睡;在一间房子里睡习惯之后,换一间房就睡不着……在他们的头脑中,这些秩序不容打破,否则他们就会感到不适应,并且极力要求按照原有的秩序重新来过。这种秩序在行动顺序、生活习惯,以及物品的所有权上都会有非常明显的表现。

2岁半前后的宝宝会表现出强烈的叛逆性。这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他们的活动能力提升了,自我意识也开始萌发并增强了,他们会为了坚守秩序感而做出反抗的行为和举动。

孩子行为表现指的是什么

宝宝会对秩序表现出强烈的需求和喜爱,其根本原因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不安。无序的环境会让他们恐惧,只有建立有序的环境,他们才有安全感。

3岁之后,随着他们在成长中加深了对世界的认识,意识到一定范围内的秩序变动不会影响后果时,他们就能顺利地走出秩序敏感期,开始下一阶段的成长。

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是一种能让人终身受益的宝贵品质。良好的秩序感在幼儿时期形成以后,会在孩子上小学、中学、大学时表现出来。

秩序感强的孩子,读书时会井然有序地安排学习时间,整理学习用品;工作之后,能够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成家之后,能有条不紊地管理家庭、体贴伴侣,让工作、生活和谐并举。

因此,爸爸妈妈在这一阶段应该尊重和理解宝宝的秩序感,不轻易打破他们心中秩序感,以帮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

秩序感在形成之后就会一直伴随着宝宝的成长过程,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这种秩序感随着宝宝的逐渐长大,在心理体验上会逐步深化为安全感、归属感。

孩子行为表现指的是什么

如果宝宝的这种秩序感被强行打断,很容易让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知造成障碍,同时让身心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

那么,家长怎样做,才不会破坏宝宝的秩序感呢?

第一,对宝宝的秩序感要表示充分理解。

秩序的敏感期会从宝宝出生以后一直持续到两岁半左右。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宝宝有着强烈的安全需要,他们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们认识事物、熟悉环境。幼儿时期是培养和强化宝宝良好秩序感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如果爸爸妈妈能重视宝宝的行为,有意训练、强化宝宝的秩序感,宝宝将行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宝宝道德意识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营造一个舒适、有序、宁静的家庭环境。

幼年时期的宝宝就像是一张白纸,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家长应当从生活细节入手,努力为宝宝树立良好的榜样,时时刻刻注意以自身的秩序行为来影响宝宝;同时,要让宝宝多接触好的人和事,远离不良因素。生活中,家长也要注重保持家中的干净整洁,做好宝宝的清洁卫生工作,让宝宝逐步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另外,家长还可以让宝宝规律饮食、按时作息,用好习惯来强化秩序感。

第三,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用成人的标准随意打破宝宝心里的秩序。

处于秩序敏感期中的宝宝很容易"固执己见",这说明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在慢慢成型。家长有义务了解宝宝的内心,读懂他们的每一个行为,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任性、无理取闹。家长要做的,是尊重他们的选择,尽量满足他们在这一阶段的需求。平稳度过这一时期的孩子,都会变得快乐且满足。

第四,不与宝宝的执拗行为进行对抗。

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宝宝都很倔强,一旦遭到拒绝,很容易大哭大闹,大发脾气。如果家长与宝宝正面进行对抗,宝宝会感到委屈,心生挫败感,家长也会感到气愤、无奈。最后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还会两败俱伤。对待这时候的宝宝,最合适的办法就是:只要不伤害他人、自己、环境,就放手让他去做。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欢迎您在留言区交流。您的认可和鼓励,是我们不断精进的最大动力!恳请您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