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这几个表现,有自杀倾向,家长别无知,孩子会做傻事
文/可馨育儿
在很多家长眼里一般都会无视孩子的情绪,儿童抑郁?家长认为不可能会发生在自己家孩子身上,那么小的孩子知道什么呀,怎么可能会抑郁。就算医生说自己家的孩子抑郁了,有很多家长也会不相信,但是当真的相信孩子抑郁了之后,又会很焦虑。那孩子抑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怎么样能知道孩子是不开心了,还是抑郁了。
孩子抑郁的表现
1、情绪化,是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当孩子突然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每天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情绪低落,和谁也不说话,记性不好老爱忘事儿,老是自己一个人玩,有的时候还会没有理由的哭,还会自责,就算自己以前很喜欢的事情,也一点兴趣都没有。更严重的孩子可能还会出现自杀。
2、在学校和同学有矛盾了会容易激动,甚至打同学,和同学处理不好关系。还会不喜欢学校,想逃学,上课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特别容易愤怒,不听管教,还会顶嘴,和以前判若两人。
3、以前吃的还挺多的,现在吃不下去饭,晚上睡觉也不好,整个人变得瘦弱不堪,没有一点精神气儿。
4、经常一个人坐在一个地方,满脸忧愁,对于任何开心的事情都没有反应,整天愁眉苦脸的,好像有很多心事,缺乏自信,遇见问题就退缩。
5、有的孩子会说自己最近头里难受或者呼吸有点困难,还有就是咽东西的能力也不太好,好像嗓子里面卡了什么东西一样,去医院检查医生都说没有什么问题,药倒是吃了不少,一点用处也没有。
6、有的孩子会对一些环境很敏感,比如说是学校,在家里一点事情都没有,一去学校不是这里不舒服就是那里不舒服,一回到家里面又好了,孩子还会害怕万一自己做的一些事情,影响了别人,别人不喜欢自己了怎么办,别人会不会觉得自己是个麻烦。
7、在自己所处的环境里面,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但就是每天都觉得不开心,还会让爸妈想办法给自己换环境,但是换了环境之后,还是这个样子,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然后再找其他的原因,接着再换环境,给每个地方都待不了太长的时间,也不愿意去接受新的事物。
8、父母说的任何话都听不进去,还会和父母争吵,甚至动手打父母,不想和父母有过多的交流,做一些小混混的行为来气自己的父母,比如逃学,上网,打架,离家出走还有其他的一些不好的行为。
9、最后一个表现就是最严重的,也是每个家庭最害怕的行为,自杀是最可怕的行为,利用自杀让自己解脱。
之前有个老师说过一件事,他们班有个学生发了一条说说,“怎么样才能解脱,为什么活着这么累”下面有很多学生的留言,大多都是在一起吐槽每天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辅导班,还要面对家长每天的埋怨。明明都还是小朋友,本来应该是美好的童年,却被这么多琐碎的事情给击垮了,家长难道不应该反省一下吗?
无知的家长
在给很多家长聊到关于儿童抑郁的时候,很多家长的反应都是,小孩子嘛,只要好好学习,把成绩搞上去就好了,他们除了学习什么心都不用操,能有什么事,什么抑郁,我看是考试没考好装出来的吧,是不是在学校闯祸了怕挨骂。不管是调侃孩子也好,对孩子的情绪不屑一顾也好,这样的家长,对抑郁症是没有了解的,他们虽然也会看怎样教育孩子,不能只看成绩,还要关心心理,但是他们对于这些都是一笑而过,不相信孩子会有这么大的情绪。他们每次找老师问的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孩子成绩上去了没。
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各方面的教育都是不可忽视的,不能只看学习成绩,成绩提上去了,孩子没了,有什么意义呢?很多孩子因为年龄太小,承受能力又比较差,再加上父母每天都会给很多压力,所以孩子就会想不开。家长是因为经历过的太多,知道只有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孩子才刚来到这个世界没多久,他根本就不能明白为什么我什么都不可以做,只能学习,难道人生只有学习吗?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每天闷着头学习就是唯一要做的事情,连表露自己的情绪也不可以,会让家长认为孩子在作,还会认为是不是学习又下降了,接着再多报几个辅导班。
孩子的情绪没有地方诉说,没有人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时间长了会导致孩子心理扭曲,和父母作对,和世界作对。其实孩子也知道心理可能有点病态了,但是家长不会相信的,所以就会让孩子无奈之下选择错误的行为。
在知道孩子抑郁之后
在去医院确诊孩子抑郁了之后,家长一定药把这件事情重视起来,不要不以为意,觉得以后对孩子管教松一些可能就好了。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去帮助孩子,孩子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要在旁边多关注他,还要不时的给予鼓励,或者和孩子一起去完成一些事情,增加互动的活动。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要经常批评孩子,要先静下来和孩子聊聊,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心事,一定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让孩子把心里的委屈全说出来,帮助孩子有效的解决问题。在学习上面,可以带孩子做一些实践活动,让孩子自己去体会为什么父母要求他好好学习,为什么一定要好好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大家对儿童抑郁都是不太了解的,都不相信这么小的孩子也会得抑郁症,更不会相信这么小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压力,居然会自杀。所以家长们以后真的要多关注自家孩子的情绪,也要重视这件事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