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欺负”爸妈,别担心,这不是作,而是一种暗示
养孩子最令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哭"和"闹"二字。一提起孩子"哭闹",各位宝妈立刻就会感受到一阵阵来自自家孩子的恐惧,若是妈妈们凑到一起,还能探讨出"惹哭"孩子的一百种方式:
妈妈去上班了,站起来一转身孩子就哭;妈妈下班了,刚刚出现在孩子眼前一秒钟孩子就哭;吃着饭忽然就开始哭,要宝妈哄着才肯吃;孩子玩着玩具,一转头看不到妈妈了就张大嘴"哇哇"地哭起来;睡觉、洗澡、起床,似乎孩子在什么时候都能无理由地大哭一场……
可是孩子在别的亲戚口中的评价却和宝妈们心中的不太一样,他们往往会说"这孩子真乖,不哭不闹的,给什么吃什么,洗澡的时候自己安安静静玩水,睡觉的时候也不闹,一会儿就睡着了",这仿佛是"别人家孩子"一样的形容是闹哪样?这真的是自家的孩子吗?
由此,不少宝妈疑惑,是不是自己带孩子的姿势不对?
一些宝妈看到育儿书籍中提到的各种育儿理论,不免会被高大上的理论和概念冲昏了头脑,一会儿担心是不是自己对孩子太纵容,一会儿又担心是不是因为自己对孩子太冷漠,不然孩子为什么一直哭?!
别着急,我们先来看看这种情况所对应的真实情况——婴儿依恋。
什么是婴儿依恋婴儿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实践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在婴儿同主要抚养者的最多、最广泛的相互接触中,在同母亲的最亲近、最密切的感情交流中,婴儿与母亲之间逐渐建立起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情感联结,即对母亲产生依恋。
正因为婴儿具有这样的情感特质,才导致对母亲有着特殊的依赖,宝妈应注意的是,孩子有这样的情绪是正常、健康的,很多宝妈会认为孩子小时候这样"粘人"不太好,于是做出一些故意冷落孩子的做法,不去回应孩子的哭闹,这是错误的,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① 无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出生到3个月)
这个时期的孩子和人之间的互动没有什么差别,会喜欢和所有的人相处,喜欢听到所有人的声音,注视所有人的脸,并且用笑或者声音去回应和互动。这个时期婴儿对于任何人(包括母亲)都没有偏爱。
② 有差别的赎回反映阶段(3~6个月)
这个时期婴儿对人的反映开始产生区别,对母亲更加偏爱,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学语、依偎、接近,在其他熟悉的人或家庭成员面前这些反应相对少一些,对陌生人就更少,但依然会产生反应,不怯生。
③ 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到2岁)
在这一阶段,婴儿对母亲的依赖增强,和母亲在一起时会特别高兴,当母亲离开时便会哭喊,不让母亲离开,并且其他人无法代替母亲的角色。当母亲回来时,婴儿则马上显得十分高兴。当母亲在婴儿身边时,婴儿可以安心玩耍,探索周围环境。这一时期婴儿对陌生人的态度变化很大,见到陌生人时大多不再微笑,而是紧张、恐惧甚至哭泣、大喊大叫。
④ 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2岁后婴儿能认识并且理解母亲的情感,知道母亲对自己的爱,不会抛弃自己,并且能够主动考虑母亲的需要和兴趣,据此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一时期婴儿对母亲的依赖逐渐降低,当母亲离开时婴儿能够表现出理解,而不是哭闹,并且相信母亲会回来。
婴儿依恋的类型婴儿是有不同的天性的,这使得婴儿对母亲依恋的性质并不相同。安斯沃斯等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
① 安全型依恋
这类婴儿约占65%~70%,是非常常见的类型。这类婴儿和母亲在一起时能拥有足够的安全感,自己进行游戏或玩玩具,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旁,只是偶尔有接近和眼神交流的需求。当母亲离开时,婴儿会表现出苦恼、不安,想寻找母亲;当母亲回来时,婴儿会立即与母亲进行接触,并且很容易被安抚下来,继续游戏。
② 回避型依恋
这类婴儿约占20%。对母亲的存在表现出无所谓,当母亲离开时,婴儿并不表现出反抗,少有紧张和不安的表现;当母亲回来时,也往往不予理会,表示忽略而不是不高兴。有时候会短暂地欢迎母亲的回来。
③ 反抗型依恋
这类婴儿约占10%~15%。婴儿对母亲的态度是非常矛盾的,既寻求母亲的接触,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对母亲的拥抱会表现出拒绝和推开,但让孩子继续做游戏时孩子又会不时地向母亲这里看。
这类婴儿在母亲离开前就表现出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当母亲回来时又表现出矛盾的反应。
其中,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又被称为不安全型的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
判断并应对婴儿依恋依据上文我们可知,哭闹的孩子主要是安全型和反抗型两种,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判断自家的孩子属于什么类型。
1. 安全型
当我们发现自家的孩子哭闹时比较容易安抚,对母亲的拥抱和亲吻并不抗拒时,我们可以判断孩子是属于安全型依恋。
宝妈们一定要明白,婴儿在年幼时对母亲的这种正面的依恋情绪是健康、正常的,和母亲的互动、感受母亲的拥抱和亲吻,能够给婴儿带来安全感,能够让婴儿保持心态的平和,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所以宝妈们一定不能嫌弃孩子哭闹而采取不耐烦的应对方式,因为自己比较累而不去拥抱或者安抚孩子,这样会令孩子产生疑惑,以为妈妈不是很爱自己,从而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养成。
自然,从孩子2岁以后,因为一些琐事就大哭大闹的现象会逐渐减少,孩子也会渐渐变得独立起来,乐于探索周围,玩得不亦乐乎,这时候即使妈妈想抱他们,他们也不一定乐意了。
2. 反抗型
这类孩子的心理状态天生就不是非常积极,也更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当宝妈发现自己的孩子具有反抗型依恋时,千万不要责怪孩子,这样会让孩子产生更加负面的情绪,同时因为孩子自身对母亲的感情比较复杂,若是接受到冷漠或斥责的对待,孩子的心态也就会更加负面。
反抗型的孩子说白了就是有些"小傲娇",想让妈妈主动关心自己,当妈妈关心自己了,小家伙又表现出拒绝的行为,但其实他们的内心对于妈妈的关心还是非常高兴和感动的,但是由于天生"小傲娇"的性格,导致了他们不会直白的表现出来,甚至采取了与内心相反的态度。
如果妈妈不能够理解他们表面上"哼,人家才不喜欢你呢",内心是"哼,人家好喜欢你"的心态,"小傲娇"们自然会内心上有些受伤,到下一次与妈妈亲密互动时就会产生更加焦虑的反抗态度。
相关文章
-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很生气不想上学了,爸妈学会用2句话化解
- 担心孩子难相处、在外被欺负?教孩子不过分谦让,也不能只争不抢
- 爸妈不想孩子被当软柿子捏,请牢记这4点,步入社会也不遭人欺负
- 作为家长,首先要清楚,我们到底希望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样子
- 孩子写不出作文?别担心,掌握这7个技巧,满分作文随便写
- 孩子受到欺负怎么办?作为家长应该怎样正确处理?
- 孩子吞硬币、假装用刀划手指来逃避作业,专家建议:爸爸妈妈应多与孩子沟通
- 孩子平白无故被欺负,作为父母忍忍就过去了?教科书做法你了解么
- 别再诉苦陪孩子写作业,你所谓的陪伴其实只是一种自欺欺人
- 恶作剧会伤害谁?爸爸妈妈一定要这样教育孩子
- 批评孩子的坏处,更多的是一种反作用的动力,我们要注意方法
- 教育孩子需明白,以身作则更关键,爸妈还得掌握"热炉法则"
- 还没辅导完作业,爸妈却吵起来:孩子的智商随爸还是随妈?
- 遗传也分种类,快看你家孩子是哪一种遗传起作用
- 一种“新型不孝”正在流行,比啃老还扎心,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
- 孩子4岁多,稍微心里不如意总是哭哭啼啼,比他大孩子总是欺负他,他每次都是哭,听着特烦,有么好办法吗?
- 孩子5岁前有这些表现 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会不孝顺
- 孩子“窝里横、外面怂”?家长别担心,关键要用好三大方法
- 孩子“趴着睡”有好处?习惯性给宝宝固定睡姿,成为爸妈误区
- 孩子一接触别人就忐忑,暗示有"社交迟疑",早了解早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