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总是“欺负”爸妈,别担心,这不是作,而是一种暗示

2022-02-21 13:38:01孕产
养孩子最令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哭"和"闹"二字。

养孩子最令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哭"和"闹"二字。一提起孩子"哭闹",各位宝妈立刻就会感受到一阵阵来自自家孩子的恐惧,若是妈妈们凑到一起,还能探讨出"惹哭"孩子的一百种方式:

妈妈去上班了,站起来一转身孩子就哭;妈妈下班了,刚刚出现在孩子眼前一秒钟孩子就哭;吃着饭忽然就开始哭,要宝妈哄着才肯吃;孩子玩着玩具,一转头看不到妈妈了就张大嘴"哇哇"地哭起来;睡觉、洗澡、起床,似乎孩子在什么时候都能无理由地大哭一场……

可是孩子在别的亲戚口中的评价却和宝妈们心中的不太一样,他们往往会说"这孩子真乖,不哭不闹的,给什么吃什么,洗澡的时候自己安安静静玩水,睡觉的时候也不闹,一会儿就睡着了",这仿佛是"别人家孩子"一样的形容是闹哪样?这真的是自家的孩子吗?

由此,不少宝妈疑惑,是不是自己带孩子的姿势不对?

一些宝妈看到育儿书籍中提到的各种育儿理论,不免会被高大上的理论和概念冲昏了头脑,一会儿担心是不是自己对孩子太纵容,一会儿又担心是不是因为自己对孩子太冷漠,不然孩子为什么一直哭?!

别着急,我们先来看看这种情况所对应的真实情况——婴儿依恋。

什么是婴儿依恋

婴儿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实践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在婴儿同主要抚养者的最多、最广泛的相互接触中,在同母亲的最亲近、最密切的感情交流中,婴儿与母亲之间逐渐建立起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情感联结,即对母亲产生依恋。

正因为婴儿具有这样的情感特质,才导致对母亲有着特殊的依赖,宝妈应注意的是,孩子有这样的情绪是正常、健康的,很多宝妈会认为孩子小时候这样"粘人"不太好,于是做出一些故意冷落孩子的做法,不去回应孩子的哭闹,这是错误的,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① 无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出生到3个月)

这个时期的孩子和人之间的互动没有什么差别,会喜欢和所有的人相处,喜欢听到所有人的声音,注视所有人的脸,并且用笑或者声音去回应和互动。这个时期婴儿对于任何人(包括母亲)都没有偏爱。

② 有差别的赎回反映阶段(3~6个月)

这个时期婴儿对人的反映开始产生区别,对母亲更加偏爱,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学语、依偎、接近,在其他熟悉的人或家庭成员面前这些反应相对少一些,对陌生人就更少,但依然会产生反应,不怯生。

③ 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到2岁)

在这一阶段,婴儿对母亲的依赖增强,和母亲在一起时会特别高兴,当母亲离开时便会哭喊,不让母亲离开,并且其他人无法代替母亲的角色。当母亲回来时,婴儿则马上显得十分高兴。当母亲在婴儿身边时,婴儿可以安心玩耍,探索周围环境。这一时期婴儿对陌生人的态度变化很大,见到陌生人时大多不再微笑,而是紧张、恐惧甚至哭泣、大喊大叫。

④ 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2岁后婴儿能认识并且理解母亲的情感,知道母亲对自己的爱,不会抛弃自己,并且能够主动考虑母亲的需要和兴趣,据此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一时期婴儿对母亲的依赖逐渐降低,当母亲离开时婴儿能够表现出理解,而不是哭闹,并且相信母亲会回来。

婴儿依恋的类型

婴儿是有不同的天性的,这使得婴儿对母亲依恋的性质并不相同。安斯沃斯等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

① 安全型依恋

这类婴儿约占65%~70%,是非常常见的类型。这类婴儿和母亲在一起时能拥有足够的安全感,自己进行游戏或玩玩具,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旁,只是偶尔有接近和眼神交流的需求。当母亲离开时,婴儿会表现出苦恼、不安,想寻找母亲;当母亲回来时,婴儿会立即与母亲进行接触,并且很容易被安抚下来,继续游戏。

② 回避型依恋

这类婴儿约占20%。对母亲的存在表现出无所谓,当母亲离开时,婴儿并不表现出反抗,少有紧张和不安的表现;当母亲回来时,也往往不予理会,表示忽略而不是不高兴。有时候会短暂地欢迎母亲的回来。

③ 反抗型依恋

这类婴儿约占10%~15%。婴儿对母亲的态度是非常矛盾的,既寻求母亲的接触,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对母亲的拥抱会表现出拒绝和推开,但让孩子继续做游戏时孩子又会不时地向母亲这里看。

这类婴儿在母亲离开前就表现出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当母亲回来时又表现出矛盾的反应。

其中,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又被称为不安全型的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

判断并应对婴儿依恋

依据上文我们可知,哭闹的孩子主要是安全型和反抗型两种,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判断自家的孩子属于什么类型。

1. 安全型

当我们发现自家的孩子哭闹时比较容易安抚,对母亲的拥抱和亲吻并不抗拒时,我们可以判断孩子是属于安全型依恋。

宝妈们一定要明白,婴儿在年幼时对母亲的这种正面的依恋情绪是健康、正常的,和母亲的互动、感受母亲的拥抱和亲吻,能够给婴儿带来安全感,能够让婴儿保持心态的平和,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所以宝妈们一定不能嫌弃孩子哭闹而采取不耐烦的应对方式,因为自己比较累而不去拥抱或者安抚孩子,这样会令孩子产生疑惑,以为妈妈不是很爱自己,从而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养成。

自然,从孩子2岁以后,因为一些琐事就大哭大闹的现象会逐渐减少,孩子也会渐渐变得独立起来,乐于探索周围,玩得不亦乐乎,这时候即使妈妈想抱他们,他们也不一定乐意了。

2. 反抗型

这类孩子的心理状态天生就不是非常积极,也更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当宝妈发现自己的孩子具有反抗型依恋时,千万不要责怪孩子,这样会让孩子产生更加负面的情绪,同时因为孩子自身对母亲的感情比较复杂,若是接受到冷漠或斥责的对待,孩子的心态也就会更加负面。

反抗型的孩子说白了就是有些"小傲娇",想让妈妈主动关心自己,当妈妈关心自己了,小家伙又表现出拒绝的行为,但其实他们的内心对于妈妈的关心还是非常高兴和感动的,但是由于天生"小傲娇"的性格,导致了他们不会直白的表现出来,甚至采取了与内心相反的态度。

如果妈妈不能够理解他们表面上"哼,人家才不喜欢你呢",内心是"哼,人家好喜欢你"的心态,"小傲娇"们自然会内心上有些受伤,到下一次与妈妈亲密互动时就会产生更加焦虑的反抗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