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不孝”正在流行,比啃老还扎心,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 一种新型不孝比啃老更可怕
文|青檬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教育家卢梭有一句话:“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溺爱给孩子带来的并不是幸福,相反,恰好是不幸的开始。
小凡是家中独子,爸爸和妈妈对于他十分宠爱,只要孩子喜欢什么就给买什么,妈妈更是全职照顾着他,不让孩子做半点家务。
有一天,小凡正在家中写作业,小凡妈妈在一旁陪着,她觉得自己头有点热,不太舒服,就和孩子说了一句,“宝宝,妈妈可能生病了。”
没想到孩子头也没抬,回了一句:“你病了谁给我做饭啊?”小凡妈妈听到这句话,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小凡妈妈不由得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出现了问题,自己精心照顾的儿子怎么成了“白眼狼”?
小时候就这么“不孝”,长大了还了得?小凡妈妈想想觉得特别扎心,于是把小凡叫过来好一顿教育,跟他说:“妈妈生病了你要关心关心,不能这么说话。”
“哦。”小凡点了下头有点不情愿,“想想你生病时妈妈是怎么照顾你的?”
小凡抬起头好像明白了什么,转身出去了,不一会儿,孩子端了杯水,拿着体温计过来了。
“妈妈量下体温,宝宝看看你多少度。”小凡一本正经的把体温计递给了妈妈,刚才凉了半截的心这会儿又“焐热”了。
孩子的回答看似“童言无忌”,实际上这种自我中心的行为是一种“新型不孝”,大多是父母平时太过溺爱造成的。
孩子“童言无忌”,都是家长溺爱的后果像小凡这种孩子,在家庭中地位超过父母,享受特殊待遇。
这样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就是特殊,在外面也会习惯于高人一等。他会变得自私,不会关心他人,如果受挫,心理会造成阴影。
平时小凡妈妈不让孩子做家务,孩子感觉不到自己在家中的责任感,也就不会去为父母分担。
而孩子吃的玩的要什么给什么,只要孩子一哭二闹,父母就马上去给孩子买到,这种孩子会变得不珍惜物品、爱攀比,不懂得感恩。
老话说“惯子如杀子”,不懂得感恩的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会培养出自私的孩子,家长们必须从小给予引导。
2.要对孩子“小气”,不能有求必应
家长应以身作则要求孩子不要盲目攀比,不能想要什么马上买。
勤俭是一种美德,会让孩子学会珍惜懂得回报,知道父母的不容易。
3.要向孩子“索爱”,教他感恩
家长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但是教会孩子爱父母同样重要,不能单单给予。
要给孩子在家庭中承担有价值角色的机会。
父母疼孩子无可厚非,但是一定不能过于溺爱,爱孩子的同时要守住自己的底线。这样才不会让自己的爱变成对孩子成长的阻碍,不会让孩子有一天变得“不孝”。
【国苑】王芳穿过历史线 吃透小古文+育儿 赠珍藏签名版脉络图 ¥268 购买今日互动:家长们生病或者累了的时候宝宝们有什么贴心的举动吗?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努力,关注孩子心理,尊重孩子选择,鼓励孩子积极面对困难。希望我的这些建议对家长们的困扰与烦恼有帮助。
我是青檬妈妈,想了解更多儿童心理教育知识请关注我,如果有育儿相关的问题,随时咨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
相关文章
- 啃老已经过时了,一种新型啃小模式正在流行,比啃老还可怕
- 孩子不爱说话,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引导,让孩子学会自己表达
- 孩子说大话,是好胜心作怪,家长学会引导小窍门,别让孩子输不起
- “倔孩子”只会让人感到头疼?家长学会这几招,就能正确引导他们
- 父母都喜欢的乖孩子真的好吗?不乖孩子家长学会引导,更容易成功
- 孩子害羞,家长该如何引导?雷明老师有妙招
- 孩子老觉得心烦易发怒,家长该如何引导?
- 家长应如何看待孩子成绩?老师: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学会这样
- 老师和家长先学会说话,孩子才会说话
- “真没出息老是哭!”家长别误解孩子了,“爱哭”是一种特殊天赋
- 幼儿园孩子被老师投诉?妈妈学会这三招,迈出做好家长的第一步
- 学会自我反省,孩子才会不断进步,但这4个动作,需要家长协助
- 孩子5岁前有这些表现 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会不孝顺
- 孩子“人来疯”?要警惕是“表演型人格”,聪明家长会这样引导
- 孩子“照镜子”般模仿同龄人,家长要及时引导,建立自信感是关键
- 孩子“重复刻板行为”让家长头疼,学会3种方法,让孩子远离自闭
- 孩子不会写作文,家长烦恼!父母找到4原因,3招带孩子轻松学会
- 孩子不孝顺的3个信号!家长要多注意,别把你的孩子养成白眼狼
- 孩子不守时该怎么办?父母应该正确的引导,学会时间管理很重要
- 孩子不愿做家务,还总是丢三落四,家长该如何引导和教育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