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情绪也会传染,警惕“踢猫效应”,别把你的坏情绪带给孩子
文 | 朗朗育儿课堂(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我的朋友最近心情总是不好, 面对老板的欺压,他也是敢怒不敢言。但是朋友有一个很差的习惯,那就是把自己心里不痛快的事情全部都发泄到孩子的身上。这一次因为陪客户出现了问题,朋友半夜回家看到孩子还没有睡觉,就冲着孩子一顿数落。孩子很委屈,因为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错。
我在小的时候也是这样,爸爸在喝酒了之后总会不停的指责我。我也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或许他仅仅是想把不要的情绪传递给我而已。而我却觉得很委屈,于是便向自己的玩偶泄气。
其实父母在训斥自己孩子的时候往往就会产生踢猫效应,踢猫效应是一种很不好的坏情绪,它会造成连锁反应。
一、“踢猫效应”引人深思在心理学中,踢猫效应是一个恶性循环,将自己的坏情绪发泄在弱于自己的人身上,这本就是一种不正确的行为。而被自己发泄的人,也会同样将情绪发泄给弱于自己的人,就会造成了一个很不好的连锁反应。
踢猫效应源于一则故事
一个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这让父亲觉得很不爽,回到家里后看到沙发上的孩子跳来跳去,因此把孩子狠狠的教训了一顿。孩子因为受到了委屈无处发泄,就狠狠的去踢身边的猫。猫因此逃到了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了过来,司机害怕撞到猫,只能立刻避让。可正是因为如此,路边的孩子被卡车给撞伤了。
通过这样一则故事是可以很好理解,踢猫效应的坏处。愤怒与情绪如果难以控制的话,是很容易感染到其他人,尤其是那些对我们敢怒不敢言的弱者,他们在受到了坏情绪的时候就只能去选择更弱的人进行发泄。如此循环,情绪氛围就会变得极其恶劣。古人云:“怒伤肝”,可见踢猫效应对于自身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当孩子经受了踢猫效应后,会产生更多的影响。
二、家长的坏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在心理学中很明确的讲到,踢猫效应的最后结论都是弱者受伤,在家庭中孩子无疑成了那个弱者。当情绪不能被良好的释放,就会损伤到孩子弱小且无辜的心灵。因为孩子往往是情绪链的末端,也是所谓的穷困者。
1. 孩子因此感到愤怒和委屈
当我们无缘无故的把坏脾气传递到孩子的身上时,孩子的第一感觉必然是愤怒和委屈。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被指责和辱骂,孩子的心灵本来就是比较脆弱的,一旦无法忍受我们的坏情绪,他们就会做出反抗。但孩子往往不敢跟父母反抗,所以只能够把怒火憋在心里,最后委屈的哭了,这会造成孩子的心理不适感。
2. 疾病会从此找到孩子身上
在孩子经历了我们的坏情绪后,他们不单单会感觉到委屈,还会感觉到身体不适。因为坏情绪的传染会让孩子感觉到抑郁,时间久了身体的疾病也会主动找到他们。譬如身体的消化不良,这是因为孩子在坏情绪的驱使下吃饭没有胃口,或者在吃饭的时候受气,大大阻碍了胃肠的消化。还会引起孩子的肝脏疾病,生气和发怒都会让孩子受到强烈的情绪影响。
3. 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
当孩子总被坏情绪感染的时候,他们原本是将父母当作是庇护自己的港湾,可是现在他们已经没有了安全感。当父母不断地贬低孩子的时候,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也会渐渐流逝。他们开始无法发现自己的优点,觉得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而这一切全是因为坏情绪的趋势。
如果父母总是把孩子当作是撒气筒的话,孩子又怎么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呢?“气象台父母”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是极大的,这是因为父母给予了双重束缚。有的时候很亲近,有的时候却很愤怒,这会然孩子时而感觉到爱,时而感觉到被讨厌。所以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时候,一定不要把孩子当做“踢猫效应”中的那只“猫”。
三、家长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1. 通过外力打破惯性
我们之所以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只是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在气头上刹车。生气很容易,困难的是转换自己的脾气,所以大多数父母都没有办法做到这一切。但也并没有那么困难,就好比起床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只要主动挺直身子,似乎起床也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所以在面对坏情绪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外力来解决,譬如当我们情绪失控的时候,可以提前告诉家人,把自己拉走。这样的话就不能看到我们对孩子采取责备时的样子了,简单明了。
2. 近距离观察踢猫效应的危害
我们之所以没有在乎踢猫效应,只是因为我们觉得踢猫效应离我们很遥远,或者不会在我们的身上发生。其实踢猫效应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而已。我们大可以放大踢猫效应的危害,近距离观察踢猫效应的危害。
譬如,我们可以给那些正在吃垃圾食品的人看看那些肥胖症人群的体质,这就可以促使大家戒掉垃圾食品。给那些抽烟的人看看肺癌人群的影响,着也会让大家选择戒烟。这是在如今医疗界很管用的方法,只要近距离观察危害性,我们就会警醒。所以在我们想要发怒的时候,多看看新闻,那些因为发怒把孩子错手杀死的父母,我们就应该知道坏情绪的可怕。
所以控制情绪往往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运用有效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不会让连锁反应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要记住,对孩子永远不要用踢猫效应,这只会让他们成为情绪链的其中一位受害者而已。
今日话题互动:如果你的心情不好,你会向自己的孩子撒气吗?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相关文章
- 坏情绪会传染,暴脾气、爱抱怨的家长教不出乐观的孩子
- “你真笨”,孩子终会变成你口中的样子,家长应警惕“标签效应”
- 孩子做事摇摆不定?父母要警惕“布利丹效应”,培养孩子决绝果断
- 孩子做错事,家长对孩子骂“你怎么这么笨”,警惕“贴标签效应”
- 孩子做错事,父母对孩子吼“你怎么这么笨”,警惕“贴标签效应”
- 孩子关键时刻就掉链子,越想要的越做不好?警惕“瓦伦达效应”
- 孩子爱哭?“钟摆效应”:适度宣泄悲伤,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
- 孩子玩游戏时总打人,不是因为输不起,谨防是“踢猫效应”
- 孩子的心为何一碰就“碎”,警惕蛋壳效应,让娃拥有颗“强心脏”
- 孩子经常出现消极情绪?要警惕“儿童情绪障碍”,别不当回事
- 孩子脾气差不是天生的,坏脾气背后是有一个不会做情绪疏导的父母
- “家长三分气,孩子七分伤”,别让孩子成为“踢猫效应”的受害者
- 一言不合就拿生命做威胁!疏导孩子的极端情绪,推荐用避雷针效应
- 为什么孩子常常闹情绪?心理学:这是因为钟摆效应
- 别让“超限效应”破坏教育效果,学会4招和孩子有效沟通
- 差点被娃气死?警惕“野马效应”,管控愤怒情绪,不因小事失控
- 幼儿园孩子要不要打扮?心理学:父母警惕以貌取人的“光环效应”
- 坏情绪:成长的养料,正确处理人生路上的坏情绪,提高孩子情商
- 孩子“人来疯”?要警惕是“表演型人格”,聪明家长会这样引导
- 孩子“熊猫眼”警惕过敏性鼻炎